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冬春豇豆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指導意見
時間:2024-03-19 10:30:35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為做好冬春豇豆病蟲害綠色防控,實現農藥減量控殘,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特制定本意見。

  一、防控策略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以豇豆薊馬、斑潛蠅等重大害蟲為重點,采取源頭控制、壓前控后、抓早治小、因時施藥的防控策略,有效控制病蟲危害,實現減藥控殘。

  源頭控制,即抓住播種前的關鍵時期,采取翻耕曬垡、土壤消毒、撒施微生物農藥、藥劑拌種等“地上害蟲地下治”措施,重點控制土壤中薊馬蛹、枯萎病等病蟲源;覆蓋防蟲網阻隔薊馬等蟲源遷入,覆蓋地膜阻止薊馬入土化蛹等措施,從源頭上壓低病蟲源基數。

  壓前控后,即抓住苗期至開花前,選用持效期長、高效農藥防治病蟲害,盡可能壓低病蟲基數,減輕采摘期的防治壓力。

  抓早治小,即在做好病蟲監測和預測預報的基礎上,抓住病害即將發生或發生初期、害蟲發生初期或卵(若蟲)期、低齡幼蟲期的關鍵時期,施藥防治病蟲害,提高防治效果,減少用藥次數和用藥量。

  因時施藥,即根據薊馬大部分時間隱蔽在花中為害的特性,搶在上午10點花瓣閉合前、薊馬活動高峰期施藥,使農藥有效接觸薊馬以提高防效;采摘期應考慮到豇豆“花莢同期”生長特點,優先選用生物農藥及安全間隔期3天以內的化學農藥進行防治,盡可能降低農藥殘留超標風險。

  二、技術要點

  病蟲監測

  通過加強監測、調查,準確掌握害蟲羽化產卵期、遷入高峰期、中心病株始發期等關鍵時期,做好預測預報,指導科學防控。

  色板監測。田間懸掛黃板監測斑潛蠅、粉虱、蚜蟲,懸掛藍板或藍板+薊馬信息素監測薊馬,色板下緣高出豇豆冠層10~15 厘米,間距不小于5 米。

  性誘監測。安裝性信息素誘捕器監測,豇豆莢螟采用鐘罩倒置漏斗式誘捕器,高度1 米左右;斜紋夜蛾、甜菜夜蛾采用圓筒菱形入口式誘捕器,進蟲口高度1.2米左右。誘捕器間隔50米以上,每畝1~2個。

  人工調查。采用人工目測、剝查等方法調查葉螨、豇豆莢螟等害蟲幼蟲及病害。

  健身栽培

  創造有利于豇豆生長發育、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環境條件,從源頭控制病蟲基數。

  健康種苗。選用適合當地栽培的抗(耐)性豇豆品種,采用溫湯浸種、藥劑拌種等對種子進行消毒。豇豆定植后根系恢復較慢,一般采用直播。需要育苗的,采用日光溫室或大棚,放風口布設防蟲網,穴盤或營養缽護根育苗,培育無病蟲壯苗。帶藥定植,保持適宜的豇豆種植密度。

  輪作栽培。采取豇豆與非豆科作物輪作,有條件的最好與水稻等進行水旱輪作,有效減少土傳病害發生和地下害蟲、蟲卵蟲蛹基數。

  土壤與棚室消毒。結合整地,深翻土地不少于30厘米后晾曬5~7天。采用綠僵菌、枯草芽孢桿菌、木霉菌等生防菌劑進行土壤處理。防蟲網覆蓋后、播種前,對防蟲網及地面進行消毒。大棚應在夏季空茬期進行高溫悶棚消毒。

  高壟覆膜。采取深溝高壟的栽培方式,壟高25到30厘米,壟寬80到90厘米。覆蓋銀黑雙色或黑色地膜,防止害蟲落土化蛹、阻止土中害蟲羽化出來。

  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每畝25~30公斤復合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500~1000公斤、生物菌肥5~10公斤混勻后施用,用于改良土壤,減少土傳病害;適時追肥,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設施,第一節花序坐果前控制水肥,第一節花序坐果后,晴天每5~7天每次隨水交替追施含氨基酸、腐殖酸的大量元素水溶肥。

  誘導抗性。針對華南冬春季氣候特點,如遇冷害等情況,噴施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誘抗劑以及赤霉酸、蕓苔素內酯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保花保果、增強豇豆植株抗逆能力。

  防蟲網阻隔

  選用適宜的防蟲網目數。對于豆大薊馬等薊馬為優勢種群的種植區,應覆蓋防蟲網,選用40~60目的標準防蟲網(孔徑范圍0.26毫米~0.48毫米),盡量避免孔徑過大降低害蟲阻隔效果、孔徑過小不利于豇豆生長發育的情況。

  選擇適宜的防蟲網搭建方式。對于薊馬發生嚴重地區,應搭建全覆蓋防蟲網??墒褂弥窀痛罱ǚ老x網框架,每根竹竿直徑大于6厘米,竹竿間距宜在3米到5米之間,立柱插地深度大于0.7米,搭建高度 2.7~3.0米,上端塑鋼線相連,防蟲網四周用泥土壓實,連片2~5畝左右搭建一個防蟲網棚。

  保持網棚封閉式管理。整個生育期保持網棚全封閉,人員進出網棚應及時封閉進出口,確保全程阻隔薊馬、斑潛蠅、鱗翅目害蟲、粉虱等害蟲。

  控制徒長。布設防蟲網后,選用對光照強弱適應性強的豇豆品種,適當調減種植密度,坐果前控水控肥,坐果后水肥少量多次,防止豇豆徒長。

  理化誘控

  燈光誘殺。在露地豇豆連片種植地塊,可安置頻振式殺蟲燈,每20~30畝1盞,防治豇豆莢螟、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鱗翅目害蟲。

  昆蟲性信息素迷向或誘殺。露地或棚室內,在豇豆莢螟害蟲始見期,放置豇豆莢螟性信息素迷向絲,每畝30~50 根。棚室內,在出苗后或定植后,懸掛藍板+薊馬信息素誘殺薊馬等害蟲,每畝20~30張。

  生物防治

  苗期灌根。對于根腐病、枯萎病發生嚴重的地區,在苗期采用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多粘類芽孢桿菌等微生物菌劑灌根1~2次。

  釋放天敵昆蟲。覆蓋防蟲網后,在網內釋放適合華南地區的天敵昆蟲防治薊馬,如南方小花蝽、海島小花蝽等,兼治粉虱、蚜蟲、葉螨等其他小型害蟲。苗期初見薊馬時即開始釋放,每次畝釋放500頭左右,若薊馬蟲口數量較多,應提高小花蝽釋放量。每隔7~15天釋放一次,一般釋放3~5次,生長期長的適當增加釋放次數。應在棚內空地種植波斯菊、芝麻等蜜粉源植物,以利于天敵昆蟲繁衍。

  科學用藥

  科學選藥、用藥。根據各地區抗藥性監測結果,科學選用豇豆上登記的高效農藥,嚴格按照標簽規定的劑量、使用次數施用,遵守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注意輪換用藥。施藥時,應做到全面、均勻噴施,注意植株上下部、葉片正反面、地面及周邊地塊雜草都要噴到,不得使用禁限用農藥。

  藥劑拌種。播種前,對于薊馬發生嚴重地區,選用噻蟲嗪等藥劑進行拌種防治薊馬;對于土傳病害發生地區,選用殺菌劑進行拌種,預防根腐病、枯萎病等病害。

  采摘期嚴格選藥。采摘期的害蟲防治,選用綠僵菌等微生物農藥、苦參堿等植物源農藥、乙基多殺菌素等安全間隔期符合要求的化學農藥以及高效助劑進行聯合使用,7~10天用藥一次。

  摘自全國農技推廣網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