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新農人的創富之旅
時間:2024-03-22 13:23:41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余海波出生于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石橋鎮萬家坪村的一個普通家庭,1994年高中畢業后,選擇了參軍入伍。退役后,他供職于當地氣象局,當時月薪400元,工作相對穩定、輕松。“可我不想過這樣沒有挑戰,一眼就看到頭的日子。”余海波說。

  投身創業

  一個偶然機會,余海波認識了正大集團(襄陽區)的一位朋友。隨著對正大集團的深入了解,他覺得正大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權衡再三,2003年,他選擇了辭職創業。

  當年,余海波在好友引薦下,與正大集團正式合作,由該公司提供技術和豬肉產品,他負責租賃攤位進行售賣。

  余海波說,在剛開始合作時,正大集團對店鋪裝修、豬肉分割技術、保鮮常識等進行了培訓。在當時那批學員中,他表現比較突出,學得快,后來在菜市場擺了一個攤位,開始售賣正大豬肉。從開始的一頭豬、兩頭豬到每天售賣20頭豬,如果是端午、中秋、國慶等節日,最高峰時每天可售賣50頭,生意特別紅火。

  5個月后,余海波決定擴大規模,選擇更好的地段經營。于是從菜市場搬到了襄陽美聯購物廣場,繼續銷售正大生鮮肉。余海波說,搬到商場后,因為人多,一直本著誠信經營,銷售額大幅提升,從一開始每天三四千元上漲到高峰期的每天約5萬元。居民能吃到安全放心的綠色食品,心里特別高興。一年后,超市規模擴大到5家店,余海波的生鮮豬肉攤也覆蓋到了5家超市。

  憑著誠信經營,余海波的生意越做越火。“當時出現一種盛況,我賣豬肉時,旁邊豬肉攤位都開不了張;我收攤時,旁邊的豬肉商販才開張。那時大家都認為只要能從‘小余攤位’買到豬肉,不管是瘦肉、肥肉還是豬蹄子都特別高興,因為放心。”余海波笑著說。

  余海波賣豬肉,成了正大的一張名片。對此,余海波并沒有沾沾自喜,反而總結自己的成功之道。他說:“舍得,有舍必有得。從一開始賣豬肉,我就堅持一個理——誠信。”余海波解釋,對正大企業,一些小問題能不找麻煩就不找,能幫上忙就幫忙;對顧客,能優惠就優惠,今天抹掉零頭,明天多贈送點肉,總之誠信經營、物美價廉。雖舍得一些利潤,最終贏得了顧客的信任、正大的支持,也給自己爭取了更豐厚的回報。

  創新發展

  養殖規模擴大后,養殖場產生的糞便污染又該如何處理?

  正大找到余海波,想和他一起發展種養結合的產業模式。于是,余海波又流轉了1000畝土地種起了莊稼。愛鉆研的他,不斷向專家、同行請教,不斷試驗,終于在2017年將豬場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試驗成功,每年為正大公司節省100多萬元的污水處理費。

  余海波解釋說,豬場糞污先通過干濕分離厭氧發酵,利用發酵后的糞肥與牛奶豆漿混合再進行二次發酵,二次發酵后的產物作為肥料培育瓜果蔬菜等。如培育出的樂夏牛奶西瓜,味甜爽口、汁多、皮薄,吃起來有股淡淡的牛奶香味,深受消費者青睞。這項創新舉措不僅解決了豬場糞肥消納的問題,還產生了很高的經濟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附近村民在余海波的帶動和幫助下,利用發酵后的沼液種植水稻、小麥,每畝只用一半的復合肥便比其他農戶的地塊有明顯優勢,產量高出約20%。養殖場糞污從前期的污染物變成了農戶爭相使用的“香餑餑”,既實現了糞污資源化利用,還減少了化肥使用,降低了農產品種植成本,讓農產品更有機、更綠色、更健康,一舉多贏。

  農業情懷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人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綠色農業大有可為。懷著對綠色農業的向往,對健康食品的憧憬,我把原來的豬肉店鋪轉讓給了弟弟,自己全身心投入綠色農業發展中。”余海波說。

  2015年,余海波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模式,從事“牛奶西瓜”種植。后來,余海波又與當地農民成立了海吉鑫合作社,并擔任合作社理事長。規范化經營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等,涉及農作物、果蔬種植、生豬和水產養殖等。

  余海波介紹,海吉鑫合作社不僅種植牛奶西瓜、西紅柿和糧食等,還建成專業養殖池塘26口,養殖桂花魚、羅氏蝦等。合作社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初步形成了集淡水魚養殖、生豬養殖、瓜果糧食種植等于一體的專業合作社,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示范帶動作用。

  (張林萍)

  摘自《中國畜牧獸醫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