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3年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22日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春節(農歷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獲得聯合國會員國和聯合國秘書處工作人員的熱烈歡迎和踴躍支持。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如今已走向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把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一些國家政要、國際機構領導人在農歷新年發表祝詞,已成為春節期間的“固定節目”。“中國年”已經升級為“世界年”
聯合國假日都有哪些?
聯合國假日分為兩種:官方假日和“浮動假日”。以位于紐約的聯合國總部為例,該機構2024年的固定假日分別為公歷新年(1月1日)、耶穌受難日(3月29日)、開齋節(4月10日)、陣亡將士紀念日(5月27日)、宰牲節(6月17日)、獨立日(7月4日)、勞工節(9月2日)、感恩節(11月28日)和圣誕節(12月25日),共計9個,剩下的1天為浮動假日。
目前聯合國規定的浮動假日包括東正教圣誕節、佛教的“衛塞節”、猶太教的“贖罪日”、錫克教的“古魯那納克誕辰日”,以及印度教、錫克教和耆那教的“排燈節”、國際諾魯孜節,還有慶祝被奴役的非裔美國人獲得解放的“六月節”。隨著聯大最新決議通過,春節(農歷新年)有望成為聯合國的第8個浮動假日。
春節被列入其中意味著什么?
日程安排方面:根據聯合國秘書處關于官方假日的公告,聯合國總部及世界各地的辦事機構每個公歷年一般有10天假日。除去固定假日,各機構可根據東道國的風俗習慣、特別是重要法定假日來確定總計10天的固定假日或9天固定假日外加1天的浮動假日。如果假日恰逢非工作日,則在最接近該假日的前一個或后一個工作日放假1天。
聯合國會議舉行時需回避上述節日。聯合國員工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在浮動假日里任選1個作為第10個假日,休假1天。春節被列入聯合國假日后,意味著聯合國機構將避免在每年春節當天舉行會議。
文化交流方面: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臨時代辦戴兵表示,中國推動春節成為聯合國假日,是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務實行動。春節正式成為聯合國假日,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和東方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將有助于促進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體現聯合國倡導的多元、包容文化價值理念。
民心相通方面:祖籍廣東客家地區的泰國音樂老師陳國立說,聯大決議將農歷新年確立為假日,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以及東方文化的重視。“以往西方的節日成為世界的節日,如今國際社會越來越看到和承認中國和東方文化之于人類文明的重要性,這體現了東西方世界在文化層面的互相尊重、了解,是一個促進東西方民心相通、文化交融的良好開始。”
哪些國家也過春節?習俗有何不同?
據了解,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根據當地情況在春節期間設立了公共假日。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華人社區則會舉行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吸引不少當地居民參與,大家一起體驗節日歡樂祥和的氣氛,寄托對新一年美好的祝愿。
越南:七天假期。越南人通常從農歷臘月初就開始為過春節做準備,置辦年貨、供品,還要打掃、裝飾房間,買年畫、貼春聯等。承載好運祝福的花更是不可或缺。
韓國:三天假期。正月初一一大早,家中就擺好各式祭祀用品,舉行祭拜先祖的活動。祭祀結束后,晚輩依次向長輩拜年行禮。不同于中國“紅包”代表喜慶,韓國人選擇用白色的信封來裝壓歲錢。有意思的是,“春運”現象在韓國也會出現。
馬來西亞:兩天假期。過年時,很多人喜歡“撈生”:將五顏六色的魚肉、配菜、調料等放在一個大盤里,人們圍成一圈,站起身,用筷子反復將盤里的材料撈起,同時說著吉祥話,以祈求在新一年風生水起,步步高升。
泰國:當地華僑華人眾多,因此一直保持著過年的傳統習俗。在老一輩僑胞的影響下,一代代延續下來的文化與習俗,令春節成為泰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大掃除、添新衣、貼對聯、置唐裝、買糕點、備年飯、拜祖先,或者到唐人街以及各大年味濃郁的商場打卡、去寺廟祈福等,都是泰國人歡度中國春節的方式。
摘自極目新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