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發生的事不少,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家里新請的阿姨申明風。
因為老家太冷,女兒太小,我們本沒打算回老家過年。
大年初五,我得到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因為爸爸身體不太好,我媽年后得留在老家照顧爸爸。
這可咋整?三四天后就要上班了,誰來帶娃?
在反復權衡后,我和愛人商定:到老家邯鄲找個阿姨來幫我們。
事情緊急,說干就干,先買票回老家。路上我在58同城上聯系家政公司,告知對方相關情況。當天下午他們就回復我,找到阿姨了。
我們約定第二天下午在他們公司見面,這樣心里踏實點兒。
也許是同鄉人的原因,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心里挺溫暖。在京待久了,聽著家鄉話倍感舒心。
經了解,阿姨名叫申明風,今年54歲了,已在北京干了七八年家政。她有兩個兒子,老大在外工作,31歲,尚未成家;老二在上學,26歲。整個面試過程還算順利,我當場就簽了合同,并幫阿姨搶了一張大年初九晚上的返京火車票。
把阿姨接到家已經是正月初十凌晨一點,我愛人和兩個孩子都已入睡。早上六點多,我愛人就開始收拾家。阿姨也起床,幫著收拾,開始嘮嗑。半個多小時的交談,阿姨讓我們刮目相看。
“我哪干得不好,你們就指出來,這樣咱們才能長遠。”阿姨心直口快,第一句話就出乎我們意料。
“我們沒那么多事,咱們有事多商量、多溝通。”我趕忙回復。
“咱們處得不好,你們就得把我辭了,我還得另找工作,耽誤工錢,你們也得另找人,也耽誤你們事。所以咱們進了一家門,就要團結一致。”阿姨說得樸實,但確實是這么回事。隨著接觸變多,我發現阿姨的“話匣子”里滿是生活的智慧。
阿姨說:“誰沒有煩惱?誰沒有壓力?誰沒有矛盾?誰沒有問題?我跟兩個兒子說,你們好好學習,我掃過廁所,掃過大街,但我從沒有覺得苦,如果你們不好好學習,我卻會覺得不值。”
阿姨說:“掙得再多,亂花錢,也存不下錢,舊衣服、不穿的衣服,不要扔,當抹布,擦地、擦桌子都行;濕巾,水洗后反復用。
阿姨說:“要努力,不要攀比。我在北京干了好多年,啥人家都見過。有錢人有他們的煩惱,老百姓有自己的心事,家家都這樣,誰也不用笑話誰。”
阿姨說:“人要靠己,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父母把我們養大,已經很不容易,不要奢求太多。”
阿姨說:“要讓孩子融入家務勞動,知道父母的不易,一能讓孩子成長更快,二能融洽親子關系,三能減輕父母負擔。”
阿姨說的道理,我們都懂。只不過身處快節奏的時代,面對壓力,稍有不慎就容易會迷失自我。
我想,有了積極健康、奮發向上的樂觀心態,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生活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