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為了追求更加健康的飲食,又將粗糧端上了餐桌。確實,吃粗糧對身體益處多多,比如可以更好地控制體重和血糖、調整食欲、降低膽固醇水平、降低癌癥風險等。
但是,很多人其實吃錯了粗糧,把“粗糧”吃成了“細糧”。那么,到底怎么吃粗糧才對呢?
吃粗糧,好處多
既然要多吃粗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粗糧。
簡單來說,粗糧就是沒有經過精加工的糧食,是與精米、白面這樣的細糧相對的概念。粗糧一般包括全谷物、雜豆和薯類。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對這三類粗糧的概念做了解釋,其中:
全谷物:指未經精細化加工,或雖經碾磨、粉碎、壓片等處理,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備的結構及其天然營養成分的谷物。比如,未經精細加工的稻米、小米、黑米,小麥、燕麥、蕎麥,以及玉米、高粱、薏米等。
雜豆:紅豆、綠豆、黑豆、蕓豆、鷹嘴豆等各種豆類。
薯類:包括馬鈴薯、紅薯、山芋、芋頭、山藥等。
和精米、白面這樣的細糧相比,粗糧可提供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而且血糖生成指數(以下簡稱GI)往往也低于細糧,還能避免肥胖,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腫瘤等疾病的風險。
這6種粗糧吃法不建議
現在,我們都知道了粗糧的好處,但你真的知道怎么吃粗糧嗎?還有,超市里琳瑯滿目的粗糧食品,我們到底該怎么選呢?現在就給大家講一講。
1.又黏又糯的粗糧,不建議
早餐吃一個糯米團子,午餐來一根糯玉米,晚上再來一碗黃米飯……這樣吃,看似吃的是粗糧,但其實它們都屬于黏糯的主食,并不是真正意義的健康粗糧。
這些粗糧的黏糯口感,來自其中的支鏈淀粉。支鏈淀粉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同時也是升血糖的“幫兇”。比如糯米飯的 GI 為 87,糯玉米的 GI 為 77,黃米飯的 GI 則高達 109.7。
糖尿病人,并不適合吃這類又黏又糯的“假粗糧”。
2.粗糧糊,不建議
很多人覺得豆類、谷物吃起來口感太糙、太實了,如果把它們打成糊,這樣既好喝,又吃了粗糧,簡直一舉兩得。
但實際上,這樣食用粗糧的方法并不正確。因為這些粗糧被打成糊以后,被研磨得越細就越容易被消化、吸收,于是它們便從低GI的食物變成高GI食物。
如此一來,打成粗糧糊的吃法對血糖并不友好,糖尿病患者和高血糖人群自然也應該少吃。
另外,這種糊糊還很容易占用胃的空間,導致我們吃不下別的食物。即使沒有得糖尿病,但如果長時間食用豆類、谷物打成的糊糊,也可能會導致我們身體的營養不均衡。
3.八寶飯和八寶粥,不建議
很多地方都有一種叫作八寶飯的特色小吃,就是往白米飯里放點兒糯米、紅豆(或豆沙),再來點兒花生、蓮子,為了更香甜,還可以加上點兒紅棗、葡萄干、白糖,甚至動物油。
八寶飯吃起來又香甜,似乎還一口氣吃了好幾種粗糧,所以很多人都很喜歡吃。但這其實并不是粗糧的正確吃法。
首先,前面已經提到,糯米的升血糖速度非常快。然而你想不到的是,還冒著熱氣的糯米飯,它升血糖的能力甚至比綿白糖還要強,更不用提八寶飯里的紅棗、葡萄干和直接添加的綿白糖,對升血糖起到的促進作用了。
八寶粥也是一樣的道理,除了這些食材和糖以外,又被煮得稀爛,就更容易提升血糖了。
糖尿病人,還是不適合吃八寶飯和八寶粥。
4.粗糧饅頭和麥片,需仔細辨別“真偽”
這么多不能吃的,那么粗糧饅頭和麥片總可以吃了吧?也不能掉以輕心。
在超市里,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粗糧饅頭或是麥片。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候,這些表面上寫著粗糧饅頭或麥片的主食,它的主要成分卻是精制小麥粉,只不過添加了一點點粗糧而已,就起名為粗糧饅頭或麥片。
辨別是不是真的粗糧食品,訣竅就藏在食品配料表里。一般情況下,在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食品中的添加量就越多。
比如有的粗糧饅頭,在配料表中排名第一的是小麥粉,而不是全麥粉,那么它大概率并不是真的粗糧饅頭。
麥片也是一樣,如果配料表的第一位并不是燕麥、大麥、黑麥等,而是小麥粉,那它也不是真正的粗糧。
在購買這類食品時,一定不要被包裝欺騙,多看看配料表就不會上當了。
5.粗糧餅干、面包等,需仔細辨別“真偽”
和假的粗糧饅頭、麥片類似,還有一些粗糧餅干、面包,也披著粗糧的外衣,實際上卻是由精制面粉制成的。在購買這類產品的時候,也一定要仔細查看配料表中排名靠前的成分。
另外,由于粗糧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口感不好,所以這類食品在加工時,還會加入大量油脂、糖分等,讓口感更好,這樣才有更多人愿意購買。但添加油脂、糖分的結果就是,不僅升高血糖的速度變快了,還會額外攝入不少糖分和熱量。
有的粗糧食品的配料表中可以看到,排名第一的是精加工的面包專用粉及小麥粉,而不是粗糧,所以它們也不是正經的粗糧食品。
6.膨化粗糧,不建議
在超市里,我們還經常看到一些打著粗糧幌子的膨化食品。這類食品往往口感非常好,再加上配料中含有粗糧,很受消費者歡迎。
但是,要注意的是,膨化的過程會讓食物內部的淀粉糊化,并形成疏松的結構。經過膨化的食物,消化吸收率能達到 99% 以上。
再加上為了調節口感,商家往往還加會添加大量糖分、油脂等添加劑。這樣的食品,偶爾當作零食吃吃是可以的,但千萬不能當作長期的主食食用。
這6個粗糧吃法要記牢
粗糧固然好,吃的時候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所以粗糧到底應該怎么吃呢?
我們除了睜大眼睛看明白哪些食品是真正的粗糧以外,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多種粗糧混合吃,一日三餐分著吃。
2.不可突然把細糧全部換成粗糧,要循序漸進地吃,給腸胃更多的適應時間。
3.多喝水,避免過多吃粗糧導致的便秘。
4.多用蒸煮法,少用煎炸法,還要少放糖。
5.注意適量食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成年人每天應該攝入谷物 200~300 克,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為 50~150克,薯類 50~100克。吃多了,吃少了,都對健康不好。
6.貧血者、腸胃功能弱者、腎病患者、老人、小孩,都不要吃過多粗糧。
(林 曉)
摘自“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