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世界各地最高氣溫屢創新高,與之相關的健康議題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需要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勞動者所面臨的健康問題,更是推動很多國家建立或強化了相關的高溫勞動保護制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最佳工作溫度應在16攝氏度到24攝氏度之間,如果超過30攝氏度,事故風險會增加5%到7%,如果超過38攝氏度,事故風險會增加10%到15%。
高溫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系列直接和間接的影響。極端環境溫度會損害人體的溫度調節能力,導致體溫過高、熱衰竭、中暑等癥狀。極端高溫還會惡化心血管、呼吸系統、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癥狀,加速患者死亡。同時,氣候變化會對人的心理健康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包括抑郁、情緒障礙、藥物濫用和家庭暴力等。
近年來,一些國際組織和部分國家在尋找更加有效的高溫勞動保護方案。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理事會于2015年通過了《關于向人人享有環境可持續的經濟和社會公正過渡的指導方針》,其中包括氣候變化背景下職業安全與健康及社會保護政策的建議。近年來,該組織多次修改、完善了相關意見,提出了增強職業安全和健康風險評估,天氣預警信息分享,工作服飾和設備條件改善等建議。
2023年夏季,受高溫影響,歐洲多國發布極端高溫情況下禁止戶外作業的政令。以地處南歐、夏季常出現極端高溫的西班牙為例,該國對工作場所的最高溫度有非常明確的規定:辦公室工作的溫度范圍為17至27攝氏度,輕微體力勞動應在14至25攝氏度的環境下進行。西班牙勞工部表示,防范措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高溫環境下企業必須停止員工的戶外作業,或者變更員工的工作時間。
為了應對2024年可能到來的炎熱夏季,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等聯邦政府機構最近宣布啟動“高溫與健康倡議”計劃,并發布了“熱風險預測工具”“熱風險儀表盤”等實用工具,為民眾提供熱風險預測和相應的防護參考,各地方政府也可根據預測的等級制定應對措施。
(梁 凡)
摘自《工人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