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初一時,教我們語文的是本村的周老師,他教寫作文從不按常規教,記敘文“三要素”周老師很少講,更重要的是他不主張我們列提綱,說那樣會把思路“框”住,要求我們直接開頭,他的名言是:“開好了頭,就成功了一半!”
記得周老師還帶我們去看老農犁地,老鄉把鐵犁往地頭一插,牛鞭子當空炸響,老牛奮力向前耕耘,犁鏵翻涌,泥浪滾滾……周老師說:“你們看,老農犁地從沒有這么多繁文縟節,趁著農時,選好角度,直接犁下去。”有的同學吭哧半天開不了頭,周老師啟發、引導,比如寫春天的,他會說:“春天來了,什么發芽了,什么飛回來了?”咦,那位同學有話可說了、有詞可寫了,順順暢暢地寫起來。
一直到現在,周老師對我影響還很深,我寫東西無論長短,都不列提綱、不打草稿,甚至腹稿也不打,不給自己定框框,直接開寫,讓思緒飛揚、讓情感宣泄,有時寫著寫著還剎不住車,可見老師的影響根深蒂固。
父親不會寫文章,倒很會種地,年輕時是我們那旮旯有名的菜把式。父親很看重開頭,他常說:“萬事開頭難,開好了頭就不難了,種菜園也是這樣。”每年開春,別人都看父親菜園里種什么,跟著他學。父親跟誰學呢?剛過完年,他就到市場上搞調查,到鄰村訪問,去年什么菜賣價好,市場上缺什么,別人準備一窩蜂種的,今年父親偏偏不種這些,他種冷門的。父親有他的理由,怎么開頭、種什么?要動腦子、懂行情,“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樣開頭下種才能大獲收益。
我有個忘年交小田,做生意從來是先下手為強,不管三七二十一,開了頭再說。他做二手車生意,起初別人都勸他,現在二手車行情不好,市場低迷,不如等等,看看再說。小田充耳不聞,悶聲不響先干起來,一直做到現在,每年的效益相當可觀。小田總結道:萬事開頭難,其實說難也不難,先開頭做起來再說!如果猶猶豫豫,遲遲不動手、不開工,那么黃花菜都涼了,錯過了時機再開頭,那才叫難呢!
開了頭才有動力,有緊迫感,逼著你干下去,即使失敗了、干砸了,也買了教訓、積累了經驗,大不了從頭再來。如果一味瞻前顧后、猶豫不決,開不了頭,動不了工,再新再美的規劃,也只不過是一張廢紙。
(劉琪瑞)
摘自《聯誼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