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此次嫦娥六號的目標是前往月球背面采集月球樣品,并帶回地球,這也將是人類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返回之旅。2020年年底,嫦娥五號就已經成功實施過一次幾乎一模一樣的任務,只不過那一次,它著陸的地方,還是在月球的正面。那么接下來,嫦娥六號到底會怎樣在月背挖土呢?咱們可以借著嫦娥五號來看看。
因為這兩者除了去的地方不同外,本身的系統組成幾乎一模一樣——都是由軌道器、返回器、上升器和著陸器組成的。到了月球軌道,它們會這么打配合:
著陸器會在進行一系列的降軌機動、動力下降、姿態調整后,軟著陸在月球南極附近,然后用鏟子和鉆頭分別在月球表面與月面以下收集月壤樣本與月巖樣本,收集的樣本放置在上升器的容器中;于是接力棒交到了上升器的手中,在著陸器采集樣本完成后,它會從月面上升,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會合、對接。
之后轉移樣品到返回器,完成這一任務后上升器便退場了,會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分離;樣本轉移到返回器后,軌道器會攜返回器返回地球,在到達預定位置后釋放返回器,軌道器的任務也完成了;剩下的,就只有返回器了。被釋放后的它,在大氣層中打兩次“水漂”后,最終返回到地球表面,為我們帶來了寶貴的月背樣本。
嫦娥六號任務不光是要到月背挖土,它所搭載的一系列科學儀器本身就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新鮮的知識:
月壤成分和演化:月球背面的地質環境與月球正面存在差異。通過采集月球背面的樣品,科學家可以研究月壤的成分、礦物組成和地球化學特性。這有助于理解月球的演化歷史,以及它與地球和其他天體的關系。月球背面的巖石和土壤可能包含更古老的物質,因為它們較少受到撞擊事件的影響。這些樣本將提供有關太陽系早期演化的重要線索。
月球內部結構:月球背面的地質構造和內部結構對科學家來說仍然是一個謎。通過分析月球背面的樣本,我們可以了解月球的地殼、地幔和核心的組成和性質。這對于研究行星形成和演化過程至關重要。
月球背面的磁場和熱流:月球背面的磁場和熱流分布與月球正面存在差異。采樣返回的數據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月球內部的物理過程,例如熱傳導和地磁活動。
摘自《成都商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