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車輛駕駛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范立指出,一旦行車中遇到緊急情況,以下幾種不當乘車行為和姿勢,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
不系安全帶 不論前排后排,乘車最忌不系安全帶。調查顯示,安全帶可將駕乘人員的死亡率減少71%。
坐姿前傾 司機身體過于貼近方向盤,會影響轉向操作和腿腳的靈活性。即便是乘車,這樣的姿勢也不安全,探出的上半身會將安全帶拉出來,使身體遠離靠背,難以起到固定作用。
座椅大幅后仰 為了乘坐舒服,很多人喜歡將座椅大幅后仰,呈“半躺”的姿勢。當座椅靠背與汽車底盤間的角度過大時,如果發生碰撞,整個人會向前滑,安全帶的保護作用不但發揮不出來,反而可能成為勒住頸部的“絞繩”,引發窒息。
蹺二郎腿 有些人坐車時喜歡蹺“二郎腿”,以緩解疲憊感。這種姿勢不但不能緩解疲勞,尤其車輛發生正面碰撞時,容易導致胸腔、肋骨骨折。
盤腿坐 雙腿盤坐在座椅上,如果不系安全帶,發生車輛碰撞時,乘客就很可能變為一顆“炮彈”,被迅速地“發射”出去。即便是系上了安全帶,人被固定在座椅上,腹腔、肋骨受到擠壓和沖擊力,也容易受傷。
頭靠車窗 有人喜歡把頭靠在車窗上,這樣非常不安全。車輛行駛中難免顛簸,頭部會不時撞擊車窗,若是發生緊急制動或碰撞事故,很容易造成頭部外傷。此外,一些小朋友喜歡把頭或手腳伸出窗外,不僅容易磕傷碰傷,還會影響司機視線,引發交通事故。
腳搭在中控臺上 將雙腳抬起來放在中控臺上,一旦發生正面碰撞,慣性作用會讓上半身前傾,而雙腿由于放置過高,整個身體就被折疊為V字形,很可能造成腰部折斷,即便保住性命,也容易高位截癱。
長時間低頭玩手機 當車禍發生時,人本能的保護性動作會降低意外傷害,如果注意力一直被手機吸引,會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張筱悅)
摘自《健康之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