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新樂鎮伏龍村,72歲的雷竹種植戶粟永坤一邊在雷竹林里挖筍子,一邊高興地說:“種雷竹雖然前期投入大,但只要管護到位,1畝至少要收獲2500斤雷筍,平均每斤按8元計,要賣2萬元。除去5000元左右的生產成本,實際畝入可達1.5萬元。”
在粟永坤的雷竹種植基地,他忙著用鐵鍬挖出了一根又一根金黃鮮嫩、惹人喜愛的雷筍。粟永坤是2016年才將屋后這片5畝山地開墾后引種雷竹的。他說:“當初引種時,引進的種竹一窩(2根)要40元,1畝地的種竹成本有四五千元,種下的第三年可見效益。”
粟永坤種出來的雷筍肥大鮮嫩、爽甜可口,每天挖掘的雷筍一運到收購點,就會被守在那里的商販一搶而空。“賣雷竹筍雖然已經3年了,我從沒為雷筍的銷售犯過愁。”粟永坤說。
據了解,雷竹筍2月開始采筍,可采至5月初,春節期間雷筍每斤批發均價在15元左右,現在價格雖然有所回落,但比起普通的竹筍仍舊高出了不少。粟永坤介紹,眼下他的5畝雷竹種植基地每天要采收400多斤雷筍。
在開始種植的前兩年,粟永坤按傳統方法種植,雖然雷筍粗壯,但供應時間短,錯過春節這個節點,批發價格較低,經濟效益每畝不足1萬元。
為探索雷筍高產高效途徑,粟永坤除了向附近的一家雷竹公司技術人員請教外,還專門請來了納溪林竹局的專家為自己的雷竹“號脈”。納溪林竹局專家告訴粟永坤:“雷筍要出效益,賣出好價,出筍時間、投放市場時機最是關鍵,而用稻草礱糠覆蓋雷竹林,是解決寒冬氣溫低、產不出筍的最好方法。”
粟永坤利用0.5畝雷竹地搞起了試驗,雷竹林的出筍上市時間,正趕上春節,不僅價高,而且還被城里的一家大酒店全部訂購。這以后,粟永坤就將自己5畝雷竹全部進行稻草礱糠覆蓋,提早雷竹上市時間,讓雷筍的效益翻倍。
由于粟永坤的雷筍在長達90余天的收獲期里,畝產量可達2500斤,平均價格按每斤8元計,2500斤的畝產量就可以實現收入 2 萬元,除去支出的稻草、礱糠、人工等生產成本5000元,實際畝收入可達1.5萬元。“選擇種雷竹,總算讓我找到了一條增收致富新路徑。”粟永坤不無自豪地說。
(劉曉梅 周超文)
摘自《四川農村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