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買點黃瓜和西紅柿,現在有嗎?”最近,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牛頭崖鎮蒲蘭湖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幾位慕名而來的顧客向負責人吳江濤問道。
與市面上的普通西紅柿比,這里的西紅柿每斤15元的售價并不便宜,但幾位顧客卻沒猶豫,干脆利索地下單3箱。吳江濤笑著說,“咱這西紅柿好吃又營養,吃過的人都念念不忘。”
好吃又營養的秘訣是啥?“就是我們使用的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我們利用植物菌種分解秸稈,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增強光合作用,促進農作物的被動吸收,形成足夠的有機質,從而實現比化肥更好的增收效果。”吳江濤說,該技術配合“植物疫苗”使用,可以實現“不用化肥能高產,不用農藥不生病”,“這既解決了秸稈的利用問題,又為蔬菜生長提供了豐富的養料,長出來的瓜果蔬菜不僅口感好、產量高,營養也更豐富。”
2020年6月,吳江濤在牛頭崖鎮蒲蘭村流轉20多畝土地,使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試種水稻和胡蘿卜,“當年都獲得了豐收,口感和品質都明顯優于使用傳統種植技術的同類產品。產品全部以高于市場價4倍的價格售出。”
初試成功,吳江濤備受鼓舞。2021年,他發起成立蒲蘭湖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并注冊了“蒲蘭湖”商標,采取“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去年10月,合作社建成5座日光溫室大棚,面積達5000平方米。經過優選種植品種,當月便完成了3棚西紅柿、1棚黃瓜、1棚綠葉菜的播種。
目前,合作社種植的水稻、蔬菜等綠色農產品已有300多畝,大部分產品定點銷往北京、天津等地,供不應求。2023年,合作社產值達200萬元。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將秸稈等變廢為寶,在減少環境污染的同時,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實現了農民增產增收。”吳江濤說,“2023年底,我們的稻谷還獲得了有機產品認證,大伙兒的信心更足了。”
(張 輝 宋柏松)
摘自《河北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