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火鍋進村”搶灘鄉村振興新賽道
時間:2024-11-01 07:09:44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李國鋮沒有想到,從農村進入重慶城區,在經營了12年火鍋店之后,又在2016年回到農村開火鍋店。現在,這家原生態花園火鍋店成功出圈,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六一兒童節,樹林間到處都是人,要不預訂根本就沒座。”重慶市北碚區北溫泉街道人民村棗林里花園火鍋店負責人李國鋮介紹說,周末及節假日,他的花園火鍋常常是一桌難求,有的食客還是從其他地方慕名而來,排隊也要吃上一頓鄉村火鍋。

  城里遍地開花的火鍋進了村

  在棗林里花園火鍋店里棗樹、花卉綠植等將鋼架支起的遮陽棚圍住,從外面看,根本看不出這里在經營火鍋,還以為走進了一處生意盎然的花園。

  “這里的火鍋主要有兩種消費場景,一種是在棗林間的露天火鍋,另一種是由農房改造的室內火鍋。”李國鋮饒有興致地講起這家花園火鍋店的由來。

  家住重慶市北碚區靜觀鎮的李國鋮,2004年來到重慶城區,先后開了5家火鍋店。隨著競爭的加劇,他發現食客對火鍋消費有了不少新需求,比如味道、食材、消費場景等。

  “為了在競爭中勝出,我們在火鍋店里打造了假山園林景觀,但不論怎么裝飾,總覺得不自然。”李國鋮說,由于出生在靜觀的苗木世家,他從小就對園林的修剪、裝飾很在行,于是便決定把火鍋店“搬”回鄉村經營。2016年年底,一個以1000多棵棗樹等綠植為消費場景的花園火鍋店在人民村開業。

  “在這里,可以一邊吃火鍋,一邊享受大自然原生態的景色,與城里吃火鍋相比,這里的心情更放松,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們寧愿開一個多小時的車,也要到這村里來吃一頓火鍋。”食客趙琴說。

  火鍋店能夠開到鄉村,除了原生態的消費場景外,優質新鮮的食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這一點巫溪縣通城鎮通城村“壩壩火鍋”店負責人宋祖成深有感觸。

  “壩壩火鍋”店地處大巴山腹地,距離巫溪縣城近一小時車程。在不少人看來,在這里開火鍋店,無疑是拿錢打水漂兒,而在老宋看來,區位條件的劣勢恰好是發展的優勢。“山里植被繁茂,水和土壤污染少,種植的時令蔬菜綠色新鮮,能滿足食客對優質火鍋食材的需要。”

  老宋說,店里的時令果蔬,絕大多數都是當地農民自己種的,他們提前接到火鍋店發去的訂單后,當天一早就去采收,然后再交給火鍋店或由服務員領著客人,上菜農家的地里采摘,再交由服務員清洗,真正做到了“從田間地頭直達餐桌”。

  老宋介紹,目前近半數的回頭客都是沖著新鮮食材來的。同時,他們還把這種消費方式用手機記錄下來,在自媒體平臺曬出,讓“壩壩火鍋”店加速出圈,游客蜂擁而至,一個晚上常常要翻臺一兩次。

  除了北碚棗林里花園火鍋店、巫溪“壩壩火鍋”店,還涌現了渝北區興隆鎮牛皇村的稻田火鍋、江津區永興鎮黃莊村的油菜火鍋、巴南區南彭街道鴛鴦村的瀑布火鍋……隨著城市消費需求的升級和鄉村環境的不斷改善,“火鍋進村”已成為巴渝鄉村一種新的消費現象。

  這桌“火鍋”還差點“味兒”

  “火鍋進村”一頭連接生產端,一頭連接消費端。宋祖成推出的食材現摘體驗模式,不僅讓食客們吃到了優質新鮮的果蔬,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難題。

  去年五一節“壩壩火鍋”店開業后,老宋經常開著摩托車上李常兵家收購農產品。除保底收購蔬菜外,他也把土雞、苕粉、臘肉、干洋芋片、桃子、李子等一起收購,李常兵再也不用為這些農產品找銷路四處奔波。

  在北碚區人民村,村民張永成夫婦將自家10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租給了李國鋮經營花園火鍋店,他們也在火鍋店上班,老兩口一個月有6000多元收入。

  毫無疑問,“火鍋進村”對盤活閑置農房、帶動農產品銷售、解決村民務工就業發揮了作用,但接受采訪的火鍋店經營者均認為,“火鍋進村”要從“網紅”變為“長紅”,還面臨著重重困難。

  2022年,在江津城區負責火鍋營銷的陳強與江小白達成合作,利用后者的油菜花田打造一款油菜火鍋。當年3月底,油菜火鍋隆重推出,不出意外地火爆了朋友圈,前來體驗消費的游客接連不斷。

  “人流量確實大,但苦于花期太短,我們也想擴大油菜火鍋的規模,但一算賬,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最后不得不選擇放棄。”回憶起油菜火鍋的盛況,陳強至今仍感到惋惜。

  陳強的無奈,渝北區興隆鎮牛皇村南北大院稻田火鍋負責人李波感同身受:“我就像只遷徙的鳥,春天、秋天村里景色宜人,我就在村里經營火鍋,冬天、夏天又回到城里經營火鍋。”

  “火鍋和村里其他產業一樣,原來也是要看天吃飯的。”李波不無幽默地說,由于季節性強,他的稻田火鍋只是“賺了吆喝”,并沒有多少利潤。

  與他們不同,李國鋮面臨的苦惱,卻是因為當地優質新鮮食材不足。

  在李國鋮看來,花園火鍋能出圈,最大的賣點除了消費場景外,還與食材品質好有關。“鄉村火鍋因為離田間地頭近,可以保證食材從田間地頭直達餐桌。另外,從農戶手中收購農產品,免去了中間商,成本更低。因而我們更愿意購買農民生產的農產品。”李國鋮說。

  然而一份采購數據顯示:花園火鍋店一天的食材采購支出在7000元左右,而他們一年從農民手中購買農產品的支出僅占很小一部分。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們也想帶動村民一起增收,但一方面村里的土地有限,另一方面在家的村民也不多,因此我們只能舍近求遠,上城區農貿市場采購食材。”李國鋮說。

  讓“火鍋進村”實現可持續發展

  為降低季節性強的影響,北溫泉街道負責人向熙給出的方案是,充分發揮城區邊緣、縉云山下獨特資源優勢,在人民村、金剛村全域打造以“縉云歸來”為主題的生態田園綜合體。同時布局“農本傳承”研學體驗園區、“百院星落”美食美宿集群等6大產業項目,通過增加引流項目,增大鄉村火鍋店的人流量。

  李波則在稻田增加了農耕體驗項目,比如稻田摸魚、稻田插秧等;宋祖成在“壩壩火鍋”店對面打造了兒童娛樂設施和山地休閑景觀;李國鋮將花園火鍋店的消費,拓展為以火鍋消費為主,燒烤、中餐為輔的餐飲結構,延長鄉村火鍋的經營時間。

  針對優質新鮮火鍋食材不足的問題,李國鋮打算與人民村或是北溫泉街道聯合成立“企業+村集體+街道”的強村公司,利用資金入股方式,與其他村的村集體實現“飛地”抱團發展,帶動當地村民訂單化種植農產品,實現火鍋企業、村集體、村民三方共贏。

  重慶知名火鍋品牌劉一手火鍋也在加速進軍。他的想法是,利用自己在火鍋界的品牌影響力,在巴南鴛鴦村打造集火鍋優質食材展示、聯農帶農的訂單農業等,做成一個集火鍋消費體驗、場景消費、文化消費等于一體的鄉村火鍋品牌。

  (趙偉平)摘自《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