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抗旱保夏播關鍵五問
時間:2024-11-01 07:03:18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當前正值“三夏”時節,夏播作物占全年糧食的四分之一,是全年農作物種植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事關糧食安全“國之大者”。如何用好有限的水資源,確保夏播作物按期播種和順利出苗?全國農技中心會同農業農村部節水農業專家指導組梳理了關注度較高的五個關鍵問題,科學指導抗旱保夏播工作。

  一、如何判斷農田土壤墑情是否適合播種?

  水分對種子發芽十分重要,玉米種子要吸收達到自身重量45%~50%的水分時才能正常發芽。土壤墑情是指農田水分狀況對作物需水的滿足程度。根據全國農技中心《土壤墑情監測技術手冊》,在夏玉米和夏大豆播種期,土壤相對含水量75%~85%為適宜;65%~75%為不足,55%~65%為干旱,低于55%為重旱。土壤墑情在適宜范圍時,玉米大豆出苗快,出苗率高。土壤過干,種子吸水不足,土壤濕度過大、氧氣不足,均影響種子發芽出苗。

  在沒有監測設備的情況下,可采用簡單的“手捏法”進行判斷,就是把播種位置的土壤用手抓起來能攥成團,松手后用手撥能散開,這樣的土壤濕度基本能滿足播種出苗需求。如果不能成團則說明土壤過干,需要補墑;如果松手后用手撥不能散開,說明土壤過濕,需要散墑。

  二、地面灌溉條件下,造墑播種與播后再澆蒙頭水,哪種做法更好?

  這個問題應視灌溉方法、作物種類和茬口時間等綜合研判。地面灌溉在灌后通常地表會形成結皮,疊加氣溫高蒸發快,嚴重的土壤易板結形成較硬的表層土殼,對種子胚芽破土形成障礙。大豆、花生是雙子葉植物,子葉出土,破土能力弱,如果采用播后澆蒙頭水,胚芽鞘往往不能沖破灌溉后形成的結皮,導致出苗困難,出苗率低,故大豆、花生通常先造墑后播種。造墑時,應結合墑情狀況合理確定灌水量,避免因灌水量過大造成土壤過濕,影響作物適期播種。玉米是單子葉植物,子葉留土,胚芽鞘破土能力強,能夠破開結皮順利出土,所以造墑播種和播后澆蒙頭水均可。在生產實踐中,華北黃淮地區夏收夏播茬口緊張,夏玉米宜及早播種,優先推薦先播種再澆蒙頭水。如果先造墑后播種,造墑灌溉后需要晾曬幾天,容易耽誤農時。蒙頭水應小水快灌,畝灌30方~40方左右,避免過量灌溉造成地面積水或土壤含水量過高,高溫天氣下種子缺氧腐爛。

  三、噴滴灌條件下,播前灌還是播后灌?

  在噴滴灌條件下,灌溉水量小,以浸潤灌溉為主,基本上不會形成表層結皮,對種子破土出苗基本沒有影響。故不論種植何種作物,均建議先播種,再利用噴滴灌設施灌出苗水,噴滴灌設施可以是滴灌帶、微噴帶、卷盤式噴灌、大型噴灌、地埋伸縮噴灌等。該方式優點:一是爭搶農時,上茬小麥收獲后馬上就可以播種。二是需水量少,只需濕潤播種帶0厘米~20厘米土壤,畝灌20方~25方,較大水滿灌節水60%以上,用節省的水灌溉更多的受旱耕地。三是出苗率高,通過噴滴灌實現滴水出苗、一播全苗。四是適水增密,通過噴滴灌以水帶肥、肥隨水走,精準供應水分養分,支撐增密種植,為單產提升奠定基礎。

  四、高溫天氣條件下夏玉米到底還能不能播種?播種后會不會造成玉米種子燙傷?

  高溫天氣條件下夏玉米種子不會因溫高失活。玉米種子在收獲后首先要經過烘干,帶穗烘干的溫度一般為40℃~43℃,脫粒后種子烘干溫度一般為38℃~40℃,烘干持續90個小時左右。由此可見,播種所需要的玉米種子就是在40℃左右的條件下進行烘干而生產出來的。如果說35℃以上的溫度就能將玉米種子“燙傷”或“燙死”的話,那么我們從市場上購買的玉米種子早已失去了活力,不能再被用作種子來進行夏玉米生產。從氣溫與土壤溫度的關系看。一般而言土壤表面溫度要低于大氣溫度;夏玉米播種的適宜深度為3~5厘米,種子層所處的土壤溫度則還要低。據科學觀測,當近地大氣溫度達到35℃時,農田土壤表層溫度大約為28℃~33℃,5厘米地溫大約為25℃~28℃;而且秸稈覆蓋也會明顯降低土壤溫度。因此,35℃以上的高溫天氣不會造成所謂的種子“燙傷”現象。此外,在氣溫較高的季節澆水還會使土壤溫度降低,5厘米地溫大約比不澆水的降3℃~5℃。

  五、除灌水抗旱外,面對旱情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在積極灌水抗旱的基礎上,為保障作物正常生長發育,還需關注以下幾點。一是堅持科學用水。一般農業干旱影響面廣、持續時間長,即使水資源充沛、噴滴灌設施便利區域,仍需科學用水、計劃用水,切勿過量灌水,灌溉時要精量用水、地面無積水,摸清“水賬”家底、精準掌握儲水用水情況,做好抗長旱、抗大旱準備。二是謹防旱澇急轉。久旱地區突發高強度降雨很可能會旱澇急轉,進而引發洪澇災害,要密切關注天氣形勢、及時預警,統籌做好旱澇災害防御工作;提前檢修水泵、疏通好排灌溝渠,確保雨后能迅速排掉田間漬水,預防發生漬澇,防止田間積水。三是做好病蟲草害預防。俗話講“旱生蟲、澇生病”,高溫干旱利于蚜蟲、黏蟲、薊馬等害蟲的繁殖和發生發展,尤其麥玉輪作地塊小麥秸稈未離田、秸稈過多,是二點委夜蛾和玉米薊馬嚴重發生的因素之一,要隨時做好田間觀察,選用適宜藥劑噴施防控各種病蟲草害。

  摘自“全國農技推廣”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