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求職季須警惕 “走捷徑”不可取
時間:2024-11-01 06:40:51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又到一年畢業季,畢業生即將走出校門邁向社會。從“黑中介”“培訓貸”,到假試用、刷單詐騙……畢業生求職應聘過程中,花樣繁多的各類求職陷阱,需要畢業生小心防范。

  應屆畢業生小張不久前就遭遇了“黑中介”。一家非法職業介紹機構以介紹工作為名,向他變相收取報名費、服裝費、體檢費等各種名目繁多的費用,最后也沒有為他提供匹配的就業崗位。

  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常見的求職陷阱主要包括“黑中介”、境外高薪誘騙、傳銷、刷單詐騙、“培訓貸”、貓膩合同、假試用、扣證件、虛假信息等。

  比如“培訓貸”陷阱,個別中介機構或用人單位以高薪就業作為誘餌,向高校畢業生承諾培訓后包就業,但須向指定借貸機構貸款支付培訓費用或直接收取培訓費用。培訓結束后,相關機構或用人單位往往難以兌現承諾,或推薦的工作與原先承諾相差甚遠,畢業生可能會面臨身負高額借貸或投入高價培訓費用,又沒有實現就業的不利局面。

  對此,專家提示,畢業生要增強辨別意識,看中介機構或企業是否合規合法且經營正常,看其經營范圍是否包含培訓內容,看承諾薪資是否與社會同等崗位大體一致,慎重簽署貸款協議或含有貸款內容的培訓協議,注意保留相關材料。一旦發現被騙,立即向有關部門報案。確有需求參加職業培訓的,請到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官方網站查詢公布的正規培訓機構。

  再以常見的假試用陷阱為例,有的用人單位超過法定上限約定長時間試用期,或者重復約定試用期;有的用人單位以試用期為由,支付工資低于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或者不繳納社會保險;還有的用人單位為了降低用人成本,大量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試用期約定較低的工資,等試用期結束后,便以各種理由解聘,“假試用,真使用”。

  對此,專家提示,任何違反法律規定的試用期約定無效,根據勞動合同期限的不同,試用期有不同的時限限制,最長不超過6個月,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3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試用期期間,應正常繳納社保,工資水平不低于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的80%或者不低于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并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用人單位在試用期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可以要求用人單位說明理由。

  此外,刷單詐騙、內推陷阱等也屢見不鮮——刷單詐騙中,一些詐騙分子打著高薪兼職、點擊鼠標就賺錢、刷單返現、抖音快手點贊員等幌子進行詐騙,其特點是門檻較低,號稱輕松兼職、薪酬豐厚。而內推陷阱中,個別中介機構或個人以幫助求職者推薦進知名企業、國企央企,優先錄取等名義收取高額費用。有的求職者因本身符合相關崗位要求而被錄用,這類機構就歸功于己;如果求職者沒被錄用,這類機構就會以種種理由搪塞,拒絕退還求職者相關費用。

  “畢業生不要輕信既輕松又賺錢的好差事,應了解當前崗位的市場薪資水平。同時注意個人信息安全,不要輕易泄露銀行卡、網銀、支付寶等密碼信息,不要隨意打開陌生網址鏈接。”專家同時提示,收費內推、保offer等多屬虛假宣傳,涉嫌違法違規,求職者千萬不可抱著“走捷徑”“靠關系”等心態輕信騙子的話術,應通過正規網絡招聘服務平臺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或用人企業官網求職。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提醒廣大畢業生,求職時應通過合法的、正當的、信譽好的信息渠道掌握和了解招聘信息,可以到各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公共招聘網站,以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推薦認定的誠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網站求職。應聘時保護好個人信息,填寫簡歷家庭住址等部分個人信息不要過于具體,應該把重點放在工作和學習經歷上。接到招聘邀約后,盡量多和有一定社會閱歷的親朋好友溝通情況,冷靜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及時上網核實相關信息,特別是要到市場監管部門的官方網站查詢該用人單位注冊或備案情況,若查不到相關信息就說明該單位可能不存在。一旦遭遇上述求職陷阱,或遭遇惡意解約等情況,請立即撥打12333電話或前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投訴舉報。如果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傷害,請立即向公安機關報警。

  (邱 玥)

  摘自全國大學生學業與職業發展平臺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