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逐夢“稻”路越走越寬
時間:2024-11-01 09:56:25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農忙時節,在遼寧省新民市的田間地頭,插秧機來回穿梭作業,為光禿禿的水田披上“綠裝”。而一旁的李雨澎正在與合作社、種植戶們商討綠色有機水稻的種植選址。與越來越多回鄉發展的“新農人”一樣,他用自己的方式投身鄉村振興,在故鄉找到了年輕人的另一種活法。

  跨越4500公里,堅定品牌發展“稻”路

  李雨澎出生在新民市,家里有一個大米加工作坊,父親與稻米打了一輩子的交道。2014年,李雨澎從深圳回來后,了解到大米加工作坊生產經營幾乎處于停滯狀態,瀕臨倒閉。想起兒時加工作坊熱火朝天的景象,李雨澎決定為加工廠努力一試。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一改加工作坊模式,注冊創立“澎禾米業”,希望以品牌帶動“多條腿走路”。

  彼時,中小型大米加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且市場呈現供大于需的趨勢,如何經營發展“澎禾米業”?李雨澎決定實地走訪,開啟一場異地“取經之旅”。

  天津、北京、河南、云貴、福建、江浙等地都有他的身影,每到一處地方,他都會走進市場了解賣得好的大米、學習他們的優勢。尋訪經銷商,從他們口中,李雨澎知道了大米供應,穩定的品質尤為重要。他也發現,普通大米加工企業存在“小、散、低”的狀況,優質化、品牌化、特色化或將成為發展方向。

  敢于“折騰”,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品牌化經營需要慢功夫,更需要好品質。

  老廠房的產量跟不上,質量也把握不住。憑著一股子拼勁和闖勁,他決定投資建設新廠房、引進新設備。一年后,在政府政策補貼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沈陽市分行銀行貸款支持下,他開始擴建廠房、升級加工生產線設備,并堅守“碾米工藝”,摒棄拋光打磨,加工后的大米70%以上的胚芽被保留下來,保障大米的營養價值與口感。

  大米好,首先是產地好。李雨澎以東北三省為原糧采購區,特別是沈陽本地,其大米中富含的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成為李雨澎宣傳家鄉大米的底氣。

  大米的品質如何實現穩定?李雨澎堅持只收當季新米,含水量飽和,顆粒干凈飽滿。在采購方式上,他去農民種植區域查看生長環境、挑選大米品種,確定意向原糧后,通過“簽樣—化驗—蒸煮—品嘗”等環節,待各項指標都符合標準,且味道口感獲得自己和工廠幾位老師傅一致認可的大米,才會入庫采購。他認為是不是好米,大家一嘗便知。

  李雨澎坦言:“品牌經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就像你去超市買礦泉水,有1元和2元的,可能水質一樣,但是你不了解,哪怕它更便宜,你也不會輕易去買,而你長期喝的,如果沒有什么問題,你就會一直選擇它。”所以,要提升大眾對“澎禾米業”的品牌認可,需要長時間的市場拓展。這期間,他走訪全國多個省份,以贈送“嘗鮮”、試賣等多種方式打開銷售局面,還每天花上3個小時和銷售代理溝通復盤“澎禾米業”的市場反饋,不斷改進。憑借穩定的大米品質,“澎禾米業”逐漸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在連續兩年虧損后,終于在2019年開始了持續盈利。

  帶動更多“新農人”,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目前,“澎禾米業”的產品銷往四川、云南、貴州、浙江等近10個省份,實現年銷售額8000萬元,帶動就業20人。

  此外,為積極回應大眾對有機大米等多層次需求,帶動群眾共同致富,李雨澎與農村合作社簽訂兜底協議,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種植基地”的合作形式,發展有機大米種植產業,總畝數達200多畝,帶動農戶60余戶,確保農民種銷無憂。既為企業提供了優質糧源,也保障了農戶種植的水稻能夠實現質優價高。

  在綠色有機稻米育苗、插秧、管護,以及銷售過程中,周邊村民還可以來企業打工增加收入。

  不僅如此,他主動向農村合作社傳播品牌直銷理念,開展經驗傳授,帶動有能力的農村合作社發展自有品牌,并利用“澎禾米業”完備的生產資質、工廠、加工設備,為農村合作社自創品牌加工大米,幫助其節省技術、人員、場地等成本,實現無壓力品牌直銷。現已有2個品牌實現成熟發展,穩定盈利。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合作社、種植大戶成為“新農人”,在增收的同時,不斷接受新理念,為鄉村振興貢獻新思路、新動能。

  談及創業感受,李雨澎說道:“大米加工不僅是謀生,也是熱愛,和千千萬萬的種植戶們一樣,看到糧食豐收,我就很開心”。日前,李雨澎已獲得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沈陽市分行產業貸200萬元,小企業貸款200萬元,該資金將用于擴大經營、升級設備,和更多農戶簽訂訂單,實實在在為農戶實現增收。

  摘自人民網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