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和動物油之間有什么不同?
烹調油分為植物油和動物油。植物油是以富含油脂的植物仁為原料,經過清雜、脫殼、破碎等一系列的處理后提取毛油,再經精煉設備處理獲得,如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橄欖油等。動物油是動物脂肪提取的油脂,如豬油、牛油、羊油、黃油等。
植物油與動物油主要有以下不同:一是含有的成分不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生成的酯類以及各種酸類的礦物質,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但基本不包含膽固醇,動物油含有高飽和脂肪酸,且膽固醇含量較高。二是結構不同,動物油的化學結構更加穩定,加熱后產生的有害物質更少。三是人體對二者的吸收程度不同,人體對植物油的吸收率要高于動物油。四是產生的能量不同,動物油含有的能量要高于植物油。
食用油的等級越高越好嗎?
食用油的等級越高代表食用油的精煉程度越高,食用油的精煉程度為:一級食用油>二級食用油>三級食用油>四級食用油。但是,等級越高并不能證明食用油的品質越好,因為食用油的精煉過程,在去除雜質的同時,也去除了食用油中的天然胡蘿卜素、維生素E等營養物質。
每個等級的食用油都有自身的特點。一級、二級食用油精煉程度較高,具有無味、色淺、煙點高等特點,適合涼拌或高溫烹調;三級、四級食用油的精煉程度低、顏色較深,營養成分保留較為完整,可用于做湯或燉煮。因此,在選擇食用油時,切勿盲目把一級食用油作為選購標準,應該從多方面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用油。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主要危害有哪些?
脂肪酸的空間構象中,若氫原子分布在不飽和鍵的同側,稱為順式脂肪酸;反之,氫原子在不飽和鍵的兩側,稱為反式脂肪酸。常見植物油的脂肪酸均屬于順式脂肪酸。部分氫化的植物油可產生反式脂肪酸,如氫化油脂、人造黃油、起酥油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
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攝入量多時可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害膽固醇)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益膽固醇)的降低,導致高脂血癥,由此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病風險。還有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可干擾必需脂肪酸的代謝,進而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及神經系統健康。因此生活中需要盡量避免攝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調和油到底好不好?該如何挑選?
調和油,它是根據使用需要,將兩種以上經精煉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調配制成的食用油。調和油一般選用精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為主要原料,還可配有精煉過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紅花籽油、小麥胚油等特種油脂。
它是將兩種以上經精煉的油脂按照脂肪酸合理構成比例配制而成的食用油;綜合了多種油品的有益成分,營養更為均衡,具有良好的風味及穩定性。
調和油一般分為以下五種:
營養調和油(或稱亞油酸調和油):一般以向日葵油為主,配以大豆油、玉米胚油和棉籽油,調制亞油酸含量約60%,油酸含量約30%,軟脂含量約10%。
經濟調和油:以菜籽油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油,其價格比較低廉。
風味調和油:就是以菜籽油、米糠油與香味濃厚的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調配成“輕味花生油”,或將前三種油與芝麻油以適當比例調合成“輕味芝麻油”。
煎炸調和油:用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櫚油按一定比例調配,制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煙點高的煎炸調和油。
高端調和油:例如山茶調和油、橄欖調和油,主要以山茶油、橄欖油等高端油脂為主要原料。
“液體黃金”核桃油,有哪些營養功效呢?
核桃的油脂含量高達65%~70%,居所有木本油料之首,有“樹上油庫”的美譽。核桃油是選取優質的核桃做原料,并采用國際領先的工藝制取出來的天然果油汁。在國際市場上,核桃油被譽為“東方橄欖油”,同橄欖油一樣備受消費者青睞。
據分析,每100克核桃仁的脂肪含量為63~76克。其脂肪主要成分是亞油酸甘油酯、亞麻酸及油酸甘油酯,這些都是人體所必需的脂肪酸。并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E、胡蘿卜素、礦物質、磷脂及多酚類物質等。它新鮮純正、營養豐富、口感清淡,易被消化吸收,是兒童發育期,女性妊娠期及產后康復的高級保健食用油。此外,核桃油還具有以下功效:
美容養顏:核桃油富含人體必需脂肪酸,同時還富含一種與皮膚親和力很強的角鯊烯。這兩種物質能迅速被皮膚所吸收,能有效保護皮膚的彈性潤澤,防止肌膚衰老。
健腦養腦:核桃油中不含膽固醇,可有效預防老年癡呆癥的發生;豐富的亞油酸和亞麻酸能排除血管內新陳代謝的雜質,使血液凈化,為大腦提供新鮮血液。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核桃油能防止動脈硬化及動脈硬化并發癥、高血壓、心臟病、心力衰竭、腎衰竭、腦出血的發生。
補鈣:核桃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劑和ω-3脂肪酸有助于人體對鈣、磷、鋅等礦物質的吸收,可以促進骨骼生長,保持骨密度。
棕櫚油的真相:營養還是危害?
棕櫚油是一種熱帶木本植物油,是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與大豆油、菜籽油并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擁有超過五千年的食用歷史。
棕櫚油含均衡的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酯。50%的飽和脂肪酸,40%的單不飽和脂肪酸,10%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人體對棕櫚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過97%,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樣,棕櫚油本身不含有膽固醇。但是食用棕櫚油可能存在以下風險:
肥胖:長期進食此油會導致脂肪攝入過多,引起肥胖現象及人體體能降低;
便秘:棕櫚油中含有會引起大便干結的成分,長期食用會導致便秘現象;
引起心腦血管疾病:棕櫚油富含飽和脂肪酸,長期食用會導致人體內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升高,繼而引起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及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為什么說山茶油是媲美橄欖油的高營養價值油品?
橄欖油的主要特點是高含量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在特級初榨橄欖油中還含有十分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橄欖多酚、角鯊烯、維生素E等,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以橄欖油為核心的地中海飲食模式能夠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是健康飲食模式的代表。
山茶油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食用油,其脂肪酸組成與橄欖油十分接近,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甚至更勝一籌,可高達80%以上,同時茶油中也含有豐富的具有特定生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質,如三萜烯醇、角鯊烯、多酚、植物甾醇、維生素E等,在抗氧化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
這兩種油都屬于高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在膳食中增加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比例,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入,對于預防心血管疾病是有很大幫助的。
“一勺豬油十副藥”有道理嗎?
豬油是從豬肉提煉出的食用油之一,其初始狀態是略黃色半透明液體的食用油,常溫下為白色或淺黃色固體。
營養特性:每100克豬油中含有0.2克水分、99.6克的脂肪(飽和脂肪酸41.1克,單不飽和脂肪酸45.6克,多不飽和脂肪酸8.5克);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及少量維生素,以及植物油中沒有的花生四烯酸。
動物油的油脂與一般植物油相比,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可以增進人們的食欲。特別與蘿卜、粉絲及豆制品相配時,可以獲得用其他調料難以達到的美味。動物油中含有多種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相當,并且能提供較高的能量。豬油在人體的消化吸收率較高,可達95%以上,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食用油,其所含的脂肪比例小于黃油,較適于缺乏維生素A的人群和少年兒童食用。
健康功能:有補虛潤燥、解毒通便、祛風殺蟲、潤膚的作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