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這是蘇軾贊美黃花菜所寫下的詩句。黃花菜可觀賞、可食用、可入藥,市場前景廣闊。
湖南省祁東縣湖南新發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智雄,返鄉創業10年,對黃花菜種植、加工和銷售等多個環節進行創新,將公司打造成了國內較大的黃花菜加工企業,不斷提升黃花菜的附加值和市場份額,使黃花菜成為興企旺農的“致富菜”。
創新為翼 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祁東縣被譽為“中國黃花菜之鄉”,全國市場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從爺爺種黃花菜,到父親賣黃花菜,肖智雄的成長,與黃花菜有著很深的緣分。
2013年,肖智雄從湖南工商大學畢業后,從父親手里接下黃花菜加工廠。想要干出一番事業的他,面臨的卻是行業的“寒冬”:新鮮黃花菜難以保存;一些農戶和加工廠使用焦亞硫酸鈉熏制,導致黃花菜深陷“硫超標”風波泥潭。
烘干是黃花菜加工中的關鍵環節。肖智雄意識到,迫在眉睫的是研發一套新型烘干設備。提著新鮮的黃花菜,肖智雄風風火火跑到杭州聯系廠家進行新設備研發。經過多次實驗,成功研發出國內首條大型黃花菜烘干生產線,這套設備獲得12項國家發明專利。
傳統的黃花菜加工模式是陽光晾曬兩三天,有了這條生產線,90分鐘就可以完成烘干。不僅效率顯著提升,農戶種植的黃花菜也可以進行統一加工。品質有了保障,黃花菜進入大型商超和海外市場的通道被迅速打通。
技術進步給黃花菜產業帶來的深刻變化,讓肖智雄堅定了創新發展的步伐。他不斷提高企業研發投入,為黃花菜產業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祁東的黃花菜品種很多,但部分品種老化,產量不高且品質不佳。肖智雄帶領研發團隊培育新品種,創新栽培技術,一年可采摘兩季。這個品種生長速度快、適應環境能力強,第一季采摘為4月中旬到5月下旬,第二季采摘為7月中旬到8月下旬,不僅產量提高,品質也有所提升。
在肖智雄看來,小小的黃花菜,要想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機械化、科技化、智能化。面對再熟悉不過的黃花菜,他始終保持好奇心,不斷加強培育研發,提升經濟效益,帶動更多農戶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產銷融合 將黃花菜玩出新花樣
跟黃花菜打交道這么多年,肖智雄一直思考如何將一朵黃花菜玩出更多新花樣。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黃花菜干貨,價格普遍較低。如果把黃花菜做成黃花茶、黃花菜即食菜,是不是能賣更高的價錢,給農民帶來更大的收益?”在肖智雄看來,只有不斷研發新產品,增加黃花菜的附加值,才能提高產品利潤和市場競爭力。
圍繞黃花菜,肖智雄團隊相繼研發生產營養健康品、地方風味產品、方便休閑產品三大系列,實現“黃花菜不止于菜”。在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中,“黃花菜不止于菜”項目斬獲創業扶貧專項組一等獎。
光靠兩季生產的黃花菜,不足以支撐企業的持續發展。肖智雄團隊進一步豐富生產線,在其余時間生產筍干、豆角干、苦瓜干等天然有機蔬菜干制品,以及紅薯粉、綠豆粉、蠶豆粉等粉條制品。公司生產的“新發牌”黃花菜和“鑫發牌”粉條系列產品,在第二十一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均獲得金獎。
有了好產品,還得在市場上賣得好。為打響“黃花王子”品牌,拓展銷路,肖智雄開設了線上農產品賣場,在抖音、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運營店鋪,帶著一幫年輕人直播帶貨。在他的帶領下,“黃花王子”抖音賬號單場直播帶貨銷售額最高突破500萬元,公司年銷售額達2.8億元,幫助當地農戶創收上億元。
肖智雄積極弘揚黃花菜的文化價值,探索文化營銷、農文旅融合新路。他投資興建全國首家黃花菜博物館,展示黃花菜的歷史淵源、藥用價值等。如今,黃花菜博物館已成為祁東縣的一張文化名片,推動祁東黃花菜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周怡然 曾愉捷)
摘自《湖南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