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融合直播電商與傳統農業精髓,為當地農民開拓增收致富新渠道,聶珊珊在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上鐫刻下了青春的印記。她是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婦聯的一名執委,也是一名新農人,走在探索農業創新的前沿,巧妙融合直播電商與傳統農業的精髓,因地制宜,為當地農民開拓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打破信息差 “播”出新路子
作為長江中的沖積洲,世業洲四面環水的特殊地形以及信息相對閉塞的狀況,限制了農產品的銷售,島上農戶的收入往往“靠天收”,且常常難以找到買家。多年前,世業洲種植的大棚蔬菜,長期面臨著“豐產不豐收”的困境。鎮上的農戶周文(化名)還記得,他當時種植的沙瓤番茄因找不到合適買家,只能以每斤低于市場價1塊錢的價格賣給批發商,地里幾百斤的玉米賣不掉,只能當作飼料喂豬喂雞。
“90后”聶珊珊回鄉創業后,改變了當地農戶的這一窘境。2019年夏天,聶珊珊原本只想學以致用,嘗試在網絡平臺上幫助家里賣葡萄,卻意外發現直播賣貨的潛力巨大,半個小時內就能賣出100單。
電商助銷的成功讓聶珊珊意識到,世業洲這些新鮮的農產品并非沒有市場,而是缺少有效的銷售渠道和信息傳播方式。為了打破信息差,她開始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免費幫助村民的農產品進行直播銷售,包括玉米、番茄、雞蛋、草莓、葡萄等農產品,使它們得以“借網”出圈。在聶珊珊的助播下,周文的番茄以5元/斤的售價,成功銷售了400多斤。
世業洲某農莊的負責人潘飛(化名),一開始并不認可聶珊珊直播助農的方法。他自己有一片櫻桃園,堅持傳統的銷售觀念,認為“好酒不怕巷子深”,櫻桃銷量靠顧客口口相傳就足夠了。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銷售渠道,他也面臨著櫻桃滯銷的困境。
聶珊珊看在眼里,不忍心品質這么好的水果被浪費,多次提出免費為其櫻桃園做直播宣傳。架不住聶珊珊的真誠邀約,潘飛同意讓聶珊珊試一試,令他意外的是,直播不到3天時間,占地30畝的2000多棵櫻桃樹全被采摘一空。
在聶珊珊的努力下,世業洲的農產品逐漸走出小島,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互助家家好 提高附加值
在聶珊珊的抖音號置頂作品《我的家鄉世業洲》中,她深情地講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我想著怎么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村里的好,有了知名度,更好幫村民帶貨,我就拿出一技之長,我的口才還不錯,做電商主播也還行,不少粉絲看了我的直播后會來島上轉一轉,我特別有成就感,現在帶著村里幾個年輕人一起做直播,這就是我留在家鄉的原因……”
父親對聶珊珊的選擇給予了全力支持。他常常提醒女兒牢記1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世業洲留下的殷殷囑托:“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這句話一直銘記在聶珊珊的心中,成為她助力家鄉發展和帶動農民增收的動力源泉,促使她連續3年不遺余力地免費為島上的無花果園、碧根果園,以及蠶桑技術指導站、農莊酒店等進行宣傳推廣。
聶珊珊的無私奉獻感染了周圍人,潘飛便是其中之一。他笑稱:“過去我們農民只想著守住自家‘一畝三分地’,島上共有4家櫻桃園,都是競爭對手關系,誰也不讓誰。現在被珊珊‘一家好不如家家好’的理念感染,當我的櫻桃賣光以后,會推薦游客去其他家采摘,互相介紹客源,實現共贏。”
2022年,“95后”姚夢雨任職先鋒村婦聯主席,成了聶珊珊的好幫手。兩人攜手合作,不再局限于宣傳單一的農產品,而是將島上當季的旅游特色服務相結合,提高集體曝光率,不僅招攬更多游客前來游玩,還成功“招商引資”,吸引了種田大戶承包落戶,為打造特色村莊、做好“農業+旅游”融合文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促進小島從“農業”向“農旅業”轉型發展,大幅提高了農業的附加值。
近2年,聶珊珊緊跟時代潮流,通過短視頻這一新興媒介,展現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更多人了解并關注到這片土地,也間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姚夢雨自豪地說:“我們先鋒村家庭年平均收入從2014年的2萬~3萬元,提高到現在7萬~8萬元,真正讓農業成為了有奔頭的產業。”
幫扶促就業 傳授新技藝
四季春農業園在聶珊珊一家人的用心經營下,獲評鎮江市“鎮有一手”“田媽媽”田間課堂示范基地,也成為先鋒村“婦女微家”所在地。農業園致力于為島內就業困難女性搭建幫扶的共享平臺,常年帶動20多名周邊婦女就業,同時作為丹徒區殘疾人幫扶基地之一,通過招收殘疾人家屬,將就業崗位送到家門口,為這些家庭帶來生活的希望與改變。
年紀大、沒手藝,家中還有智力缺陷的兒子要照顧,68歲的陳華(化名)一度陷入生活困頓。在了解到她的情況后,聶珊珊毫不猶豫地聘用她到農業園工作,并特意為她調整了工作時間,確保她能夠兼顧家庭與工作。
如今,陳華家的年收入增加了4萬元,這份來之不易的收入不僅改善了她的生活條件,更為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與尊嚴。在四季春農業園,像陳華這樣的員工共有25名。“我們不僅為她們提供就業機會,也一直堅持工人加班工資現結,為所有人購買工傷意外險,確保他們的勞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聶珊珊鄭重地說。
隨著四季春農業園在促進就業、幫扶助殘以及創新經營方面的名聲日益擴大,吸引了來自新疆可克達拉市的企業家前來尋求合作。但聶珊珊并沒有急于展開簡單的直播帶貨方面的合作,在深入分析產品特點和兩地生活習性差異后,她選擇“授人以漁”,傳授其直播拍攝技巧和構圖方法,以及如何吸引流量、提升品牌知名度等經驗,幫助其建立起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交流過程中,可克達拉市的企業家也傳授聶珊珊葡萄釀酒技藝,為農業園葡萄酒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對此,聶珊珊滿懷喜悅地表示:“2024年是鎮江對口支援新疆可克達拉市的第十四個年頭。我們與該市企業的交流合作,不僅能夠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更在民間搭建了一座促進民族團結的橋梁,進一步加深了鎮江與可克達拉之間的深情厚誼。”
(茹希佳)
摘自《中國婦女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