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全國牛肉、牛奶的價格持續走低,養殖場(戶)的經營非常困難。廣大養殖場(戶)在做好形勢研判的同時,要堅定發展信心,以降本增效為核心,以轉型升級為動力,以安全生產為底線,全力度過肉牛行業暫時低谷。
肉牛節本增效技術指南全解析
2024年以來,肉牛價格持續低迷,肉牛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養殖場(戶)普遍虧損,行業面臨的形勢復雜嚴峻。近期經過多方努力,肉牛價格企穩回升,養殖虧損情況有所減輕。為進一步降本增效,廣大養殖場(戶)可采取以下措施,穩定基礎產能,蓄積發展力量,提升行業競爭力。
選擇適宜品種。養殖場(戶)可根據區域特點、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和市場定位選擇合適的肉牛品種。
平原地區舍飼條件下,可選擇體型大、日增重快的專門化肉牛品種純種及其高代次雜交種;山區半舍飼半放牧或全放牧條件下,可選擇耐粗飼、爬坡能力強、繁殖性能好的地方牛品種或引進品種與地方牛的雜交種。
針對不同市場需求,可根據瘦肉型牛肉、肌內脂肪高的牛肉、地方特色牛肉等分別進行品種改良,開展差異化、特色化、高端化生產。
做好架子牛選育。有育肥經驗的養殖場(戶)可挑選體重較小、價格較低的犢牛或小育成牛;新入行的養殖場(戶)宜挑選較大育成牛,抗逆性強,便于運輸和飼養。
如何選購架子牛?專家提醒,選購的架子牛要胸腹寬深、背腰平直、四肢端正結實、唇寬嘴大、眼光明亮,避免有隱性疾患的牛,并做好檢疫檢測。
科學選配飼草料。“就地、就近”采購區域內的農作物副產品,農區可采取種養結合的方式,山區丘陵地帶可利用草山草坡等放牧補飼,以降低飼料成本。
要根據肉牛品種、生長階段和營養需求科學設計日糧,并適時調整飼料配方和飼喂量,分群差異化飼喂,提高飼料轉化吸收效率。同時要做好飼料的貯存,盡量避免使用發霉變質飼料。
加強飼養管理。加強妊娠母牛的飼養管理,保證胎兒正常發育,獲得較高的初生重,強化犢牛出生后的護理,及時讓牛吃上初乳提高免疫力。
冬季來臨要做好防寒保溫,采取適當的防寒保溫措施,加強極端氣候條件下的環境調控,降低冷熱應激效應。
強化疫病防治。加強結核病、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和凈化,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開展預防性和治療性驅蟲,以防止內外寄生蟲傳播。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保持牛舍清潔干燥,在冬季動物疫病的高發期,要抓住防疫、消殺、溫控等關鍵環節,加強應急管理,確保生物安全。
一旦發現病牛,應立即將其隔離,及時對病牛進行專業的診斷和治療,適時調整治療方案。
完善產業鏈條。鼓勵大型企業開展種植、養殖、屠宰、加工、配送、銷售一體化經營,主動適應市場需求,注重產品開發。鼓勵中小企業向餐飲肉食延伸,就地就近銷售牛肉。充分利用牛副產品如牛骨、牛皮等,擴大收入來源。
積極探索創新。積極應用精準營養、精細管理、人工智能、數字信息等新質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生長速度、胴體率和牛肉品質。
積極探索生產經營新模式新機制,通過以大帶小、聯村帶戶、訂單生產、代管托養、抱團經營等多元化發展模式,積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肉牛品牌、牛肉品牌,逐步壯大實力和抵抗市場風險能力。
強化安全生產。養殖場戶要落實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守法經營意識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從源頭上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和自身生產經營的合法性、合規性。
專家支招:當前做好“九件事”
重慶市畜牧總站肉牛產業專家尹權為認為,根據國際國內生產形勢和供需情況來看,當前肉牛市場價格處于階段性底部,繼續下行幅度不會太大,廣大養殖(戶)應強基礎、修內功,蓄勢待發向未來。
合理控制養殖規模。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經濟實力,合理調整養殖規模,穩定基礎生產能力,不暴力式清倉,也不盲目擴張。
優化養殖結構。適當減少低效益、高風險的養殖品種,增加高效益、市場需求穩定的品種。
提升科學養殖技術。采用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和飼料配方,提高肉牛的生長速度和品質,降低飼料消耗和養殖成本。
持續精細化管理。不因養殖效益較差而疏忽管理,持續開展分群飼養、定期稱重、記錄生長數據等,及時調整飼養策略,提高養殖效率。
拓寬銷售渠道。積極開拓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如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拓寬銷售市場,提高產品曝光度和銷售量。
加強品牌建設。注重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注冊商標、申請地理標志產品等方式,提升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開展定制化服務。根據消費者需求,提供如屠宰分割、包裝、烹飪等定制化服務,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充分關注政策動態。密切關注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貸款貼息、保費補貼和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等相關政策、項目,及時了解和利用政策紅利。
積極參加行業展會與交流活動。避免“閉門造車”和“單打獨斗”,積極參加行業展會、行業論壇、技術培訓等活動,了解行業動態和市場趨勢,學習先進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同謀抵御市場風險措施,提高議價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摘自中國農科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