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貴州村超推薦官阿毅……”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大家對阿毅并不陌生。“貴州村超推薦官”是阿毅的視頻號名稱,是他宣傳家鄉的一個窗口。
“阿毅”真名叫唐勝忠,他是黔東南州返鄉青年創業者,現擔任貴州山呷呷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返鄉成為“村寨代言人”
“90后”苗家青年唐勝忠,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區榕江縣三江鄉腳車村走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2013年,唐勝忠不負眾望,考入了重慶師范大學,成為村里的驕傲。全村人為他壯行的場景,更加堅定了他回饋家鄉的愿望。畢業后,唐勝忠便開啟了創業征途。
起初,他在重慶、廣州等城市嘗試新媒體創業,但屢遭挫折。2018年,他認真思考后,將目光投向大數據產業風生水起的貴陽,繼續探索,積累經驗。然而,他心中那份對家鄉的牽掛卻愈發強烈。
2022年,榕江縣啟動新媒體助力鄉村振興“萬人行動”計劃,旨在通過培養“村寨代言人”,利用新媒體平臺推廣鄉村文化,帶動鄉村經濟發展。這對于一直渴望為家鄉做點事情的唐勝忠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唐勝忠沒有絲毫猶豫,決定返鄉創業。得益于前期創業積累的經驗,他迅速投入到“村寨代言人”的角色中,利用自己在新媒體運營方面的專長,開始記錄和傳播家鄉的故事:從苗族傳統文化到非遺技藝,從勤勞的留守婦女到易地搬遷群眾的新生活。
唐勝忠的回來,為家鄉打開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激發了村民們對家鄉文化的保護意識。通過他發布的畫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恬靜的小村莊,村里的農業、文化、旅游等產業逐漸興起。
手機成為創業新農具
讓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變成“新農資”,直播成為“新農活”,榕江縣提出的這一發展“指南”成為唐勝忠返鄉創業努力的方向。
剛回來,他便帶領一支由10多名新媒體人才組成的團隊,駐扎在了榕江縣小丹江苗寨。
小丹江苗寨是一個藏匿于山水之間的傳統苗族村落,以古樸的民居、秀美的風光和淳樸的民風吸引了唐勝忠及團隊:“這里不僅有著豐富的文化寶藏,更是新媒體傳播的絕佳舞臺。”
于是,他帶領團隊,通過運營“山呷呷阿毅”“苗鄉娟姐”等一系列矩陣賬號,將苗寨的日常生活、傳統節日、特色美食、手工藝品,以最真實、最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全國觀眾。
沒過多久,系列新媒體矩陣全網粉絲達到200多萬,更新短視頻超過1000條,流量曝光達5000萬余次,小丹江苗寨持續半年登上黔東南抖音景點好評榜第一名。無數游客慕名而來,快速帶動了村寨民宿、餐飲業發展,間接帶動了丹江村當地民宿、餐飲業增加10來家經營主體。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2023年,“村超”火爆出圈后,他決定帶上團隊當主播,發展新媒體產業。與此同時,他還擁有了“貴州村超推薦官”這一新身份,成為一名全網粉絲超200萬的網絡帶貨達人。
2023年,從5月13日村超開幕到11月11日賽事結束,唐勝忠團隊拍攝的村超及賽事航拍次數不低于300次,為各級官方媒體提供了大量素材。
當好新時代“新農人”
讓流量賦能銷量,是唐勝忠返鄉創業的初衷。
剛創業時,他就帶領團隊通過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方式,宣傳推介榕江縣的羅漢果、天麻、葛根、香豬、胡蜂、鱘魚、辣椒等特色農產品。以一個IP、一個產業、一個品牌的原則,認真宣傳每一個產品,助力榕江農產品走出大山。2022年,唐勝忠團隊通過新媒體帶動榕江縣農產品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
在創業過程中,黔東南州、榕江縣人社部門積極幫助唐勝忠及團隊成員解決難題。包括提供人才房、開展就業幫扶、開展技能培訓等,從多方面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
在政府部門的幫助和引導下,越來越多像唐勝忠一樣的新媒體人加入到宣傳家鄉的行列中來。其中,光唐勝忠就帶動了16名榕江籍大學生加入到新媒體團隊中,以創業帶就業的能力不斷增強。
村超火了后,當地政府部門積極鼓勵創業團隊用村超流量賦能產業發展。在官方力量、民間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楊梅汁、村超可樂(羅漢果)、天麻、葛根、百香果、臍橙等榕江特色農產品成為線上熱銷產品。
2024年,唐勝忠將自媒體矩陣“流量”轉化為經濟的“增量”,成立貴州山呷呷農產品有限公司,入駐榕江新媒體助力鄉村振興電商產業園。目前,公司已對接90余家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直接或間接帶動2000余名群眾就近就業增收;幫助當地村民賣出500萬余元農產品,從一名“新農人”變身“興農人”。
(楊 軍)摘自中國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