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非遺里的年味
時間:2025-03-14 15:03:06 來源:農民文摘 作者: 字號:【

  春節前后,人們剪窗花、賞花燈、貼年畫、吃年席……這些傳統年俗不僅凝聚著民族特色與智慧,也承載著人們的文化記憶和新年愿望。

  “四四席”吃出齊風魯韻

  新年伊始,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的熙臨居·博山菜館內食客熙熙攘攘,明檔廚房里的豆腐箱、硬炸肉等菜品格外誘人,種類豐富的年貨禮盒也成為熱銷品。

  近年來,博山多家餐飲企業推出“四四席”年夜飯體驗或年夜飯套餐禮包,讓市民體驗“四四席”食俗,或根據材料包動手制作非遺美食,感受年味的升騰。

  “四四席”食俗是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是博山地域文化在飲食方面的生動體現。1919年,博山聚樂村飯莊在過去“三臺席”的基礎上改進宴席形制,形成包括四冷盤、四行件、四大件、四飯菜的“四四席”,對當地宴飲習俗產生了很大影響,相關禮儀傳承至今。比如,講究寓意,婚宴均有“八寶飯”,壽宴要上“四喜丸子”,家宴則上“全家福”;講究程序,先上頭菜(第一大件),頭菜若為海參即海參席,在第一大件之后上第一行件,整席菜品再依次穿插上桌。其菜品如豆腐箱、糖醋鯉魚、爆炒腰花、酥炸小公雞都很具代表性。

  博山區飲食行業協會會長崔凱介紹,近年來,為適應更多消費者的個性化、品質化需求,博山菜在傳承菜的基礎上推出系列創新菜,如改變肉餡食材做出的“清淡版”豆腐箱、在傳統博山酥鍋基礎上衍化出的古法蒸梭魚,都很受年輕人喜愛。

  宮燈照亮岸底村的新年

  春節臨近,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岸底村村委會大院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村民制作道具、排練節目,為即將在農歷正月初十開展的“岸底耍十支”做準備。

  “‘耍十支’又叫十支耍燈、耍紅火,是在本地傳承了上百年的傳統民俗活動,包含舞龍舞獅、跑旱船、扭秧歌以及村民自編自演的節目等。”岸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元元介紹,在岸底村的春節習俗里,各色宮燈占有主導地位,家家戶戶不僅要在大門、屋檐上懸掛宮燈,“岸底耍十支”演出中也處處可見宮燈的光影。

  相傳清乾隆年間,村里的一名武狀元從京城帶回兩個宮燈,心靈手巧的村民利用植物秸稈和麻紙仿制形成了岸底村宮燈,深受村民喜愛,此后這一工藝便延續下來。

  在傳承宮燈制作技藝的基礎上,岸底村也結合現代技術和審美進行創新。“以優質木頭取代植物秸稈結構,用綃布絲綢取代普通色紙,使其更結實耐用。宮燈上的剪紙圖案和裝飾也更加豐富,凸顯美好寓意。”李元元說。

  剪出快樂 剪出紅火

  在醫巫閭山的滿族村莊里,一張張精美的剪紙傳遞著人們對新春的期盼與祝福,連接著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

  醫巫閭山又稱北方鎮山,地處遼寧省西部,位于錦州“遼西走廊”東端。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地位,使多元文化在此交流匯聚。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在此世代相承、延續至今,被譽為滿族文化的“活化石”。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的圖案粗獷豪放、生動形象,涉及婚喪嫁娶、衣食住行、祭祀娛樂、農耕勞作等生活場景,記錄了滿族的民俗風情和人文歷史,體現了近代中原農耕文化與醫巫閭山山林文化的融合,已成為當地人民在春節等傳統節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剪紙屋里,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第四代傳承人張波和他的女兒——第五代傳承人張瀚文近來格外忙碌。他們以“蛇盤兔”為主題設計了多款新年剪紙作品,寓意福氣滿滿、生活富裕。

  張波說:“希望通過剪紙作品把團圓、幸福的祝愿送到千家萬戶,同時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到剪紙的傳承中。”

  年畫祝福與世界共享

  手法嫻熟,精雕細琢,從刻版到印制,每一步都盡顯匠心……在浙江省金華市木版年畫博物館內,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根法為制作一批木版年畫正忙得腳不沾地。

  “春節年畫中包含著吉祥寓意和美好祝福,這種文化記憶刻在了華人基因里,國外友人也非常喜歡年畫藝術。”金華市木版年畫博物館館長黃晨說。

  年畫是年的象征,其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使它成為反映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金華木版年畫形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不僅是宋代以來江浙一帶吉祥文化創作與雕版套色印刷相結合的非遺技藝,也是對傳統民間造型藝術等宋韻美學的延續。

  經過一代代年畫藝人近千年的傳承發展,金華木版年畫形成了其獨特藝術特征——畫面追求線條,刻講究刀味,印講究配色,塑造的年畫人物形象細膩、委婉、和顏悅色。“春節前,我們不僅收到國內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年畫訂單,還收到了日本、泰國、菲律賓等國家的近萬份訂單。”黃晨說。

  (孫叢叢 朱 萌 葛 鑫 周傳人)

  摘自《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