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杜村,我們是慢慢地靠近它的。
黃杜,一個似乎是以普通姓氏命名的村莊,位于安吉縣北部溪龍鄉,在該鄉的白茶文化展廳,我們品嘗了地道的白茶,那以黃杜村圖畫為背景的展廳休息室,讓人感受到了茶鄉的魅力:那是難得的一份綠,一份寧靜。
隨后,我們到了茶葉一條街,走訪了大山塢茶葉公司,這是一家茶園位于黃杜村的公司。聽說每年白茶采摘后,當地的茶農都看大山塢對茶葉的定價來決定當年自己的銷售價格,可見大山塢公司的影響。在大山塢,我們又一次品嘗到了白茶那淡淡的味道。了解了白茶的發展歷史,還有白茶帶給當地人的富足。當然也有憂慮,那是采茶人工費上漲,讓他們苦惱。
好了,我們終于向黃杜村進發了。車輛停在一片茶園中,行行列列的茶樹在深秋仍透著深深綠意,而且正在綻放花朵,淡黃的花讓空氣都充滿了芳香,摘下一朵放在嘴中咀嚼,竟有絲絲清甜。蜜蜂不懼季節的微冷,仍在四處翩飛采蜜。在這樣的茶園,真是要醉了。
村黨支部書記盛阿偉也似蜜蜂般忙碌,他抽出時間向我們介紹了村里的白茶產業發展情況,還有村里的規劃藍圖。
黃杜村區域面積11.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4167畝,森林覆蓋率82%;耕地面積915畝,全村423戶,1482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黃杜村一直致力于白茶產業發展,素有“中國白茶第一村”之美譽,全村白茶種植1.2萬畝,占全縣面積的10%。白茶產量達102噸,年銷售額1.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從白茶種植初期不足2000元增加到2.69萬元,村集體收入110萬元。黃杜村是安吉白茶產業的始發地和核心區,也是安吉縣旅游“白茶飄香精品示范帶”上的重要節點。黃杜村的萬畝茶園榮獲了國家級農業示范區和省級休閑農業觀光園等榮譽。
黃杜村的白茶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轉變,實現集聚集群發展。2000年開始,該村針對白茶產業迅速發展的趨勢,從規劃布局入手,建立了白茶種植核心保護區和永久保護區各6000畝。重點支持規模加工企業建立茶葉生產基地和訂單基地,通過散戶茶園統一流轉,實現了全村三分之二的茶園由5家龍頭企業統一管理培育和集中加工,解決了農戶分散經營、市場混亂、效益不高等問題。
同時黃杜村還大力推廣茶園綠色防控技術,實施化肥減量增效和農藥減量控害工程,鼓勵支持茶企、茶農建設高標準生態綠色有機茶園、無公害茶園。全村通過國家級無公害基地、無公害茶葉產品17家、6810畝,綠色食品29家、7857畝,有機茶認證14家、4152畝。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著力規范加工工藝流程、質量管理和衛生制度,推行“無公害食品-茶葉加工技術規程”行業標準,有效提升茶葉加工質量,白茶產業標準化體系不斷完善。創新推行母子商標、茶園證等,產品質量可追溯管理機制,目前已注冊國內商標128件,國際商標27件,GAP認證6家。
黃杜村深度挖掘白茶文化。按照“全價利用、跨界開發”理念,強化與中茶所、浙江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著力推進茶葉精深加工及產品研發,研制的安吉紅于2011年正式上市。同時,白茶手工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借助萬畝茶園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打造安吉白茶生態休閑觀光園區,建成了白茶文化展示館、白茶街、白茶主題公園等一批休閑設施,吸引了電視劇《如意》的入園拍攝,引進了“中國第一野奢品牌”精品度假酒店帳篷客落戶,成功打造了第二張“金名片”,開業至今已接待游客1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800萬元。
未來,黃杜將提升白茶品牌優勢,增強白茶產業綜合實力。堅持做優做強,放大原產地品牌優勢,鞏固安吉白茶產業核心地位;加快建成安吉白茶現代炒制加工、交易中心,進一步增強集聚輻射功能;力爭在5年內,將1.2萬畝白茶主導產區打造成綜合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白茶現代園區;以白茶現代園區為依托,打造集休閑度假、養生運動為一體的“中國最美茶園”景區。黃杜村已與安吉萬是商旅合作成立了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公司負責策劃運營、村經濟合作社主導、茶企入股的市場運作方式,按照“集聚、集約、集中”的思路發展白茶產業,傳承白茶炒制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融入現代產業發展理念,重點規劃提升目前已有的白茶炒制基地,對新增休閑項目要求結合白茶文化創意,建設安吉白茶炒制非物質文化展示館和白茶炒制體驗區。
黃杜是一個有潛力的村莊,潛力在那優美的萬畝茶園,在那獨特的白茶原產地文化,也在那充滿后勁的布局。
黃杜村的兩邊是起伏的低山巒,猶如兩條騰走的蛟龍,護著黃杜,等待騰飛的那一天。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