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村莊》記者走進了廣西全州東山瑤族鄉,造訪了六字界村。
東山瑤族鄉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東部,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37公里,現有森林面積42萬畝。境內群山起伏,地勢險峻,平均海拔870多米,最高峰為六字界村北的寶塔山,海拔2007.3米。當地屬于典型瑤鄉,民俗古樸,風情濃郁。瑤族的傳統節除了農歷正月初一過大年外,還有正月初二放牛出欄節,6月6日過半年節,10月16日盤王節等。瑤族特別愛好唱山歌表情達意,當地有3個歌場,在農歷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六月初三、八月十五、九月初九、十月十六都會趕歌場。每逢歌場節日,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盛裝,配戴銀錫、九鏈戒指,拿上錦帶、錦帕,三五成群結伴奔赴歌場。
因為山路崎嶇,我們驅車從縣城至東山鄉政府花費了近1個小時,鄉司法所所長李紅星接待了我們,安排前往六字界村。途中有一段公路特別難走,道路凹凸不平,兩旁的自然風光卻非常美麗。路過一個水庫,名為上坪水庫,面積不是很大,是解放后修建的。據說在重巒疊嶂的大山深處,還有一個蜿蜒曲折猶如一條游龍的湖,每到春天,周邊四處開滿鮮花,霧靄繚繞,山色如黛水如天,仿似人間天堂,那就是東山瑤族鄉人民的圣湖——盤龍湖。
六字界村村書記盤曉林接待了我們,他已年近六旬,個子不高,卻很精神,熱情地介紹了村里的發展現狀。村里的大多數年輕人外出務工了,有很多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村里有幾處比較有特色的瓦房,據說建于解放前,屋內都是木結構,從精美的木雕花紋及屋外的老龍頭裝飾來看,當時的主人家族顯赫。時間久了,這些房子已經顯得陳舊破爛,但里面還住有一些老人。村子外圍興建了好幾棟3層小樓房,有的內部布置很好,都是在外務工村民掙錢后回來修建的。看來,務工收入成為農民改善居住條件的主要資金來源。
來到村后的山林里,看見了那棵遠近聞名的千年紅豆杉。樹干挺直勁拔,枝繁葉茂。樹圍徑有6.2米,需幾個成年人才能合抱。每年11月中旬,樹枝上掛滿紅豆,紅艷似火,成熟后的紅豆采摘曬干后,每斤可賣400元。這一棵紅豆杉屬于南方紅豆杉,由于海拔高,氣溫相對較低,生長的速度極為緩慢,有“3年長1寸”的說法。盤曉林說,曾有位廣東老板愿出資700萬元購買此樹,當然他的愿望未能實現。當地村民把此樹當作“母親樹”,村里的大多數村民包括村籍在外工作人員紛紛捐款保護這個紅豆杉,并在樹下立了保護碑。六字界村雖地處偏遠山區,但仍有不少地游客慕名前來觀賞紅豆杉,這無疑是當地的潛在旅游資源。
隨后,我們又參觀了麻花土雞養殖園。園主叫盤子金,40多歲的漢子,臉上說話時一直掛著笑容,他與妻子一起經營養殖園已有很長時間,養了4600多只本地土雞。這些雞在群山之間的平地上純生態放養,早中晚各喂一次雜糧,從未用過飼料。雞場中間還有一條小溪流經過,水質優良。記者問起土雞的營銷情況,他說,有海南的老板定時來收購,部分銷往縣城及桂林市,雞蛋按個賣,每枚1元。這個雞場每年能帶來十多萬的年收入,他期望明年能擴大規模,飼養1萬只雞。
六字界村是一個普通的山區村莊,有良好的生態資源卻相對貧困,真希望村莊能如那棵千年紅豆杉挺拔生長般,健康發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