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聶明:遼寧整村土地流轉第一人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梁正?單良?劉彥伯 字號:【

  情牽鄉親 仗義包地

  在遼寧省鐵嶺縣新臺子鎮,有一個西三家子村,這個小鄉村雖名不見經傳,卻承載了“遼北整村土地流轉第一村”的美譽——全村的3560畝土地都被一個人承包耕種,這個人名叫聶明。

  聶明1971年出生,是西三家子村土生土長的農民,他身材敦實,性格淳樸,典型的東北漢子形象。因為家境條件,他很早輟學進入社會闖蕩,經過多年奮斗,終于白手起家,成為建筑行業的成功商人,積累了千萬財富。富裕后,他開始思考能為家鄉做點什么,回報生養自己的土地和鄉親。

  2012 年底,機會來了。農村政策吹起東風,國家大力提倡土地向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此時西三家子村青壯年大多外出,只有老弱婦孺留守種地。憑借對政策的關注、了解,也憑借多年經商的敏感,聶明找到了回報家鄉的切入點,那就是承包村里的土地,讓鄉親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聶明聘請了種植能手,注冊成立了萬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接收村民的流轉土地。當地的土地市場承包價格當時是每畝400元,聶明會給村民多少?“在承包土地的時候,聶明真的挺仗義的。”村民董廣俊這樣評價說。他告訴記者,大伙兒誰也沒想到,聶明提出每畝每年800元,比過去直接翻了一番。大家對價格產生了懷疑:一畝地水稻也不過收入千多元,聶明這樣能有多少賺頭?聶明向大家解釋:“我是從村里走出去的,這次有能力走回來,就是想讓大家多賺點錢,就是虧點我也認了。”簡單的話語,感動了村民,大家紛紛拿起筆簽了合同。就這樣,聶明把全村240戶村民的3560畝土地全部轉包過來,此舉也成了鐵嶺縣整村土地流轉的典范。

  有了土地,如何生產和管理成了聶明需要攻克的難關。西三家子村的耕地都是水田,水稻種植歷史悠久。2013年春節前,聶明先雇來鏟車和抓鉤機,投資150萬元修了一條5000米長、5米寬的機耕作業路,之后聘請鐵嶺縣高級農業專家為技術顧問,開始訂購種子、化肥,又修建水稻工廠化育苗大棚,全面展開備耕生產。為了進行全程機械化作業,聶明累計投資2000萬元,購置了拖拉機、插秧機等大型農機具百余臺(套),具備了規模化生產的條件。

  天道酬勤。往年西三家子村田畦凌亂無序,稻苗長得也是高矮不一,看上去就像沒理好的發型。而到了聶明手里,稻田集中連片種植,地成方,溝成行,苗齊有序。鄉親們不禁感嘆:“這聶明多年不種地,一種地還真就種出了新花樣!”

  到了秋風吹拂著大地的時候,開始收獲了。轟隆隆的農機聲在田野中響起,一排排金黃的稻谷被收割下來,扎捆、脫粒、歸倉,往年農民需要勞作幾天的活,在機器面前縮短為幾個小時。鄉親們再一次被震撼了!

  經過統計,聶明種植的水稻平均畝產1500斤,水稻顆粒飽滿,品質上乘。為提高價值,聶明將稻谷直接加工生產大米,推出了嘉強牌清水灌溉大米,產品一上市就廣受消費者歡迎。

  僅僅一年時間,萬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就闖出了名聲,先后被評為市級、省級優秀農民合作社,聶明本人也被農業部評為2013年度全國種糧大戶。

  為了進一步發展,從2014年開始,聶明的眼光跳出西三家子村,關注鄰村的土地流轉,以擴大合作社的規模,他還將合作社不同地塊種植的水稻分品種加工成大米,重點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統一包裝、整體銷售。目前,萬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承包土地2萬多畝,擁有170多人,年收益500多萬元。

  既淳且仁 村社雙贏

  “以田為伴,與水為鄰,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啊?”聶明不止一次地詢問自己。臨田者淳,臨水者仁,以田水為伴應該是淳者和仁者最好的選擇吧。

  聶明說自己開始喜歡上了這種以田水為伴的日子,他似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根系。雖然種田相比于建筑行業利潤要低很多,但他還是喜歡這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同時,在這里,因為他的帶動,可以讓更多的鄉親們得到實惠,這是他最感欣慰的事情。

  是的,聶明的萬鑫合作社造福了西三家子村的鄉親們。正如村黨支部書記賈玉堯所說,整村土地流轉實現了農戶和合作社的雙贏。假如還沿用原來村民自己種植水稻的老方式,每畝地最多只有1100多元的純收入,但轉包給聶明經營后,村民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除每畝地獲得800元租金外,每人外出打工還可收入一筆錢。而聶明把全村土地統一經營后,實現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同是一塊田,收入兩重天。”西三家子村農民石振久興奮地告訴記者:“家里20畝承包田流轉給萬鑫合作社后,每年不僅能拿到1.6萬多元租金,還能在合作社里干活,每月領3000多元工資。”村里70歲的老大娘吳桂玲也感慨說,合作社真是太好啦,像她這樣基本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太太,開春靠著給合作社起秧苗掙了近5000多塊錢呢!這些錢差不多夠她花銷一年的了!老人還說,自從有了合作社,每年聶明都會給村里年過70的老人發放紅包,“聶明這孩子心里裝著我們啦”。

  是的,聶明心里裝著西三家子村的百姓,他說:“有一種比金子還貴的品質是誠信,有一顆寬如大海般的仁心是感恩,有一種高山一樣厚重的擔子是責任,我一個人富不算富,把全村人都帶動富起來才是我人生的夢想和目標。”2013年7月,聶明帶領西三家子村里黨員、骨干社員60多人,去遼寧新農村建設先進村丹東大梨樹村參觀學習,開闊他們的眼界;2014年7月,帶領合作社骨干25人去云南參觀考察;2015年7月,又帶領合作社社員及村民200多人去撫順海洋館等地參觀、旅游。他還多次邀請東北著名二人轉劇組到西三家子村演出,豐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有了萬鑫合作社的帶動,西三家子村真是變了樣。村民原來是過著農忙時耕種、農閑時打麻將的日子,合作社的成立他們從農業勞作中解放出來,走向市場,增加了收入。合作社整村土地流轉,讓村里也得到了政府的關注和項目支持,西三家子村建設了新村部,村里的泥土路變成了水泥路,道路兩旁的彩色苗木迎風招展,莊稼院里栽植的蘋果苗生機勃勃,文化廣場每到傍晚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農民們依托合作社的發展,過上了更加休閑、健康而向上的生活。

  胸懷鄉土 放眼未來

  三年的種糧大戶生涯,讓聶明目標更清晰,人生境界更寬廣。聶明告訴記者,他打算趁著國家鼓勵發展高效農業的形勢,擴大生產規模,使合作社成員收入翻倍,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農業,帶動更多村民致富。

  至今,萬鑫合作社已投入2500多萬元用于辦公用房和場房農機具等固定設備。合作社實行了一種新的方式:村民年初每畝土地除獲得800元租金外,變成合作社的新型工人,每年還可獲得最低不少于8000元以上的工資性收入(技術工收入可達30000多元),年底村民與合作社還將按2:8或3∶7的比例分紅生產收益。這樣一來全村年人均收入由流轉前的不足1萬元提升到流轉后的近3萬元。

  萬鑫合作社不僅解放了西三家子村青壯年勞動力,使他們可以安心外出打工,更使留下來的村民得以充分就業。同時,安排一批精干的農業工人,進行精細化田間管理,機械化生產作業,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效益,有助于糧食穩定安全生產。

  萬鑫合作社還在水稻種植新技術的試驗推廣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合作社的水稻種植示范基地專門設置了兩個溫室用于培育新品種,與鐵嶺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相配合,積極培育和推廣適合該縣地理環境的農作物新品種,成為該縣科研、推廣、實驗示范的場所和基地。合作社已成為遼寧農科院綠色水稻基地。

  合作社集中進行農業生態建設和科學種植,給當地生態農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促進了農業集約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為發展循環農業、現代農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萬鑫合作社的成功,離不聶明敢為人先的精神、開拓進取的干勁和寬宏仁厚的胸懷。他從農村走出來,又帶著一顆赤子之心回到農村,憑著信心、魄力、智慧與勤奮,創造了佳績,真誠地回報家鄉。這樣的選擇,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做的。務農創富的佳話背后,更值得珍視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與奉獻精神。

  萬鑫合作社流轉西三家子村整村土地的成功,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2014年10月,遼寧省副省長趙化明前來調研。2015年5月,遼寧省農機現場會在西三家子村召開,同年6月遼寧省省長陳求發專門到西三家子村前來調研。7月農業部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和中國農村雜志社社長王太也來到萬鑫合作社,與農民座談了解土地流轉情況,并進行全面調研,為合作社頒發了中國農村改革發展調研基地的牌匾,授予聶明調研員稱號。2015年10月,省市各級領導在西三家子村萬鑫水稻合作社,現場召開水稻秋收會議。

  走在西三家子村寧靜而愜意的鄉村路上,讓人感悟萬鑫水稻合作社體現的正是農業現代化之路,合作社的成功煥發出新農村建設的勃勃生機。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