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文/任紅偉

  風景如畫的十八寨溝村

  從未看過如此低的云,在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十八寨溝村,海拔兩千多米的地方。遙望遠處的山峰,似乎只要站在山腰就可以撫摸穿行而過的白云。從麗江到本次全國“村長”論壇的承辦村莊——玉龍縣十八寨溝村,有3個多小時的車程,一路上,可以看到奔流的金沙江,時而被跳出來的山峰阻隔了去路,不得不迂回前行。到長江第一灣時,江流于此逆轉,形成100多度的急轉彎,景觀壯大宏麗。公路隨山就勢,蜿蜒盤旋,偶爾路過江谷邊的村落,小溪流水淙淙而過,雖不如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的婉約,卻獨有一番方外之境的韻味。

  一路上,望著沿線的青山綠水,我想象著十八寨溝的樣子,有九寨溝這樣的名景勝地,名字上兩倍于九寨溝的十八寨溝肯定風光無限。十八寨溝村是麗江較大的藏族行政村,村民中藏族占了一半多,其余多為納西族、傈僳族等。正因如此,我們一下車就收到了最珍貴的禮物——美麗的藏族女孩獻上的白色哈達。走進十八寨溝村,跨過流水的小橋,走過有藏族風情的走廊,盈滿視野的是一座簇新的居委會,居委會的旁邊是一座小學,周圍山峰林立,一條小溪穿流而過。在參觀村寨的路上,有老人和稚童夾道歡迎。孩子們身穿民族服裝,戴著紅領巾,手持藏式手鼓,為我們表演舞蹈。老人們則圍成圈,跳舞,唱歌,以此來歡迎遠方的客人。如果一定要用某個詞匯來形容這里的空氣,我只能說是澄澈,空氣猶如澄澈的流水,是跳躍的,有生命的。陽光透過云層照射下來的十八寨溝美麗如斯。

  不了解此地的人可能不知道,海拔2600米之上的十八寨溝村曾是玉龍縣西北最邊遠的重點貧困山區。十八寨溝村村委會主任楊四龍是這樣描述最初的十八寨溝村的:“我剛來的時候,大家都說這里窮得叮當響,我覺得它是窮得叮當都不響!”據說,那時候的村委會沒有圍墻,村民在里面圈養牲畜。雖有小溪穿過村莊,但村民喝水仍然成問題。在考察完十八寨溝村后,楊四龍做了三件事:優先發展教育,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產業。他首先辦了一個寄宿制的學校,這樣孩子們就不必每天走十幾里的山路。九年風雨砥礪,十八寨溝從教育水平落后、全縣倒數一躍成為培養出玉龍縣狀元的先進村。山溝里考上大學的孩子越來越多,十八寨溝的未來才有希望。用知識改變這個地方的命運,楊四龍一直在踐行著自己的諾言。此外楊四龍多方籌集資金,進行村莊基礎設施建設,修建道路、蓋瓦房、為村民添置家具等,基礎設施完善了,村民的生活質量才有保障。在繼發展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之后,利用村落現有資源發展鄉村產業經濟是楊四龍又一壯舉。依托自然資源,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全村培植起了生態豬、洛南雞、洛北羊和洛西蜜等四大生態產業。洛南雞供不應求,洛西蜜是野蜂蜜,產業收入逐年遞增,村民經濟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

  楊四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第十五屆全國“村長”論壇在少數民族地區召開,他感到很榮幸,也很自豪,因為這是在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成立少數民族村莊旅游聯盟,他籌劃了十幾年終于實現了,少數民族旅游村莊紀念館也落戶拉市海了。最后他感嘆道,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很不容易。

  幾個小時后,在老人的歌聲中,我們驅車離開了村寨。再次欣賞來時的風景時,心情變得不那么雀躍,而是多了沉重。我想到了云南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巖秒在少數民族村莊發展論壇上的講話:我們少數民族不能再這么窮下去啦!這一句呼喊是如此的發自肺腑,又是如此振聾發聵!

  得天獨厚的少數民族村莊

  楊四龍的感嘆戳中了55個少數民族村官代表最關注的話題,巖秒的話說出了所有少數民族的心聲。全國有57萬多個行政村,習主席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習主席也強調,要到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我國少數民族大多聚居在祖國偏遠地區,那里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內陸發達地區,少數民族的村莊發展面臨的困境更甚。

  在10月9號的少數民族村莊發展論壇上,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盧鳳君教授團隊在充分考察調研少數民族地區之后,對當前村莊發展作了提綱挈領的匯報。他們認為當前少數民族地區村莊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三個方面:生態資源稟賦獨特,但保護和開發難度大;綠色有機產品豐富,但市場和品牌價值較低;民風淳樸,誠信文化,但資金和人才獲得難。從生產力角度分析,少數民族產生上述困惑的原因是勞動力和勞動工具落后以及對科技依存度低造成的,也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理論必然要和實踐相結合才能產生應有的效應,因此,在金博士的報告之后,沈澤江老師以玉龍縣寶山鄉和石頭鄉為例,向村官介紹村域經濟帶的開發項目,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少數民族村官們傳達著資源聚合的理念。參會的中國農業協會農業產業化分會、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中國國土經濟協會研究中心、中國農民企業家聯誼會、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等協會秘書長也紛紛表態,努力為各村莊發展做好服務工作,搭建溝通平臺,促進交流合作。

  作為論壇的工作人員,我坐在少數民族村官中間,跟他們交談。談民族風情,談村莊狀況。其中一個布依族的村官代表直接從兜里拿出了自己村莊的介紹資料。這個憨厚的不善言辭的布依漢子沒有說明來意,但我從粗糙的文字介紹和拙劣的村莊圖片中能感覺到他對發展機遇的渴望。而作為“村長”論壇主辦單位中的一員,我明白同事們熬夜工作,加班加點,甚至費盡心機用通俗語言講述項目案例,都是為了讓這些少數民族村官聽得懂,學得明白。

  其實,少數民族有著豐富的可待挖掘的資源,他們有大自然饋贈的生態資源,獨特的人文色彩,這些都是現代城市發展所缺乏的。引導少數民族村莊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發展戰略,如何發展人才、開闊思想,引進資金和科技,成為當前的少數民族發展的重要契機。是的,少數民族地區村莊的發展只是需要一個契機,一個可溝通內外的橋梁,橋梁一旦搭起來,那么實現小康社會便不遠了。為了迎接契機,會上成立了少數民族村莊旅游發展聯盟,這一平臺旨在匯聚智慧,集聚力量,推動少數民族村莊旅游與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發起的“紅石榴”幫扶行動,實行名企名村與少數民族村莊的一對一幫扶,資助少數民族村官到名村掛職鍛煉,進而開闊思想,謀求發展。少數民族紀念館也落戶拉市海,這個集結了56個民族特色文化的博物館吸引了大批的參觀者,也在少數民族發展歷史上留下值得紀念的一筆。

  中國“村長”的鄉村治理

  少數民族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如何開發利用資源,除了資金、科技扶持外,我想一個大寫的人的作用舉足輕重。因為,十八寨溝給了我們答案,納西族優秀的村主任楊四龍給了我們答案。

  沈澤江老師在其著作《走進全國“村長”論壇》的前言中這樣寫道:“我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村莊帶頭人觀念的轉變與創新在村莊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每一個發展較好的村莊,其帶頭人在指導村莊發展時都有自己的新理念。”在這里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大的環境政策和村莊的資源稟賦。少數民族地區村莊的發展迎來了最好的時代,因為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地區的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那么在這樣一個大的前提下,少數民族有自身的稟賦,村莊帶頭人變得至關重要。

  中國村干部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外來嵌入的村官,另一種是本土產生的村官。外來嵌入的占大比例的是大學生村官,而本土村官中比較特殊的一項是富豪(老板)村官,更貼切的一點應該稱之為“經濟能人村官”,進而產生一種“能人政治”現象。近年來,新興經濟精英在農村迅速崛起,他們積極參與村莊政治生活,甚至主政村莊,成為村莊治理者。在非農經濟發達的地區,經濟能人治理村莊逐漸成為一種普遍性的社會現象。這是一種新的鄉村精英治理模式,是鄉村治理的創新。對于農村基層干部來說,無論是地位的獲得,還是具體鄉村治理過程中,都離不開一定的政治社會資源的支撐。有學者引入“政治社會資本”這一范式來解讀中國村干部的鄉村治理。在“政治社會資本”范式中,村干部的素質與背景,包括經濟與財富狀況、政治身份,文化與技術職業狀況、道德人格與權威狀況等因素都在其評估范圍中。“經濟能人”作為社會精英,無論是自身的政治社會化過程還是社會政治資本都占有優勢,他們的政治社會化過程程度較深,因而對社會有深刻的認識,視野比較開闊,有文化、有思想,因此很容易在村委會選舉中脫穎而出。

  楊四龍是納西族優秀的民營企業家,正龍集團是由他一手創建的擁有眾多子公司、涵蓋多個領域、員工人數近千人的私營企業集團。楊四龍出任十八寨溝村委會主任后,十八寨溝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蛻變,村民用一份寫著1015個名字、按著1015個鮮紅手印的報告挽留楊四龍繼續任職。楊四龍作為優秀的民營企業家,其視野及胸懷不是普通鄉土干部所能及的,其自身的稟賦,尤其是其政治社會化過程是他重要的社會資本。因此,他能選擇優先發展教育,利用自己豐富的社會資源來籌集資金,用視野和胸懷來主導十八寨溝村的產業發展,在充分挖掘本地資源的基礎上創業創新。當然,在政治社會資本要素中,有一樣要素是作為“村長”必備的,那就是道德人格與權威狀況。一個民營企業家,要有為村莊發展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才能稱其為一個優秀稱職的基層干部,否則這種能人政治很容易造成個人私欲的膨脹,損害集體利益。而楊四龍正是因為具備了這點,才有了一份印有一千多個手印的請命書。如果全國的村莊,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多些楊四龍這樣的能人來為民族發展出力,那么我們離實現全面小康還會遠嗎?

  到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這是我們的愿景,也是我們的目標。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我們在追趕的路上..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