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河村是一個革命老區村,處于廣西、廣東交界處,全村共有4860多人,18個村民小組,71名黨員,一個黨總支,三個黨支部。2011年6月我從廣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回到家鄉陸河村,通過競選當了一名黨支部書記,當時的陸河村是一個落后的村子,全村還沒有一條水泥硬化路,群眾出行非常麻煩;村委會是七十年代的老瓦房,“兩委”干部都是一大把年紀的人;村里的攔河壩早已被洪水沖垮了,村民種田只能靠天吃飯,……所看到的一切,給人的感覺就是太落后了。我暗下決心:這一切必須要改變!
一是整合部門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我把問題一個個記下來,逐個分析,和村干部、村民代表商量,制定陸河村五年發展規劃,并申請上級各部門的支持。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們通過整合部門資金,一步步改善陸河村的面貌。截至目前,已經硬化了7.8公里道路,18個村民小組已經有17個小組通了水泥路;建設了籃球場和舞臺、農家書屋,大大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修建了2個水壩,解決了500多畝農田干旱問題;申請了3個自來水項目,解決了3800多人的飲用水問題;村委辦公樓也已經建好,辦公用品配備齊全,大大提高村干部的辦事效率。
二是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在想辦法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我不忘記要增加群眾收入。我深知發展產業是增加群眾收入的根本,為了尋找適合陸河村發展的產業,做了很多探索。經過多方調研了解,得知種植橘紅是個不錯的致富路子。橘紅是一種具有止咳化痰功效的中藥材。我先后組織了村里的黨員到廣東化州、吳川等地考察,學習種植橘紅的相關技術。為了帶動村民種植橘紅,村干部先帶頭種植。鄉親們看到種植橘紅確實能增加收入,也都紛紛將曾經丟荒的土地種上了橘紅。我們成立了橘紅黨支部,通過它為村民提供橘紅育苗、種植、管理、銷售、信息發布等服務,解決種植橘紅的難題。在種植橘紅方面表現良好的青年人被吸納到橘紅黨支部,增強橘紅黨支部的力量。通過發展橘紅產業,每畝地增加了近萬元收入,得到了群眾的擁護。
三是創新管理,強化支部建設。創新管理需要解決人的問題,也就是黨員的管理問題。首先是加強對黨員的精細化管理。每位黨員建立專門的信息檔案,做到一人一電子檔案,全面及時掌握每位黨員的工作動態和線上表現。組織黨員開展集中學習、觀看遠程教育視頻、技術交流等活動,提升黨員素質。其次是加強民主監督建設。為了促進黨務、政務公平公開,加強民主監督管理和黨風廉政建設,我們成立了“村務商議團”,商議團成員來自村里德高望重的、有擔當的、受到群眾支持和擁護的人,規定商議團成員不能是村干部家屬或親戚。村里的重大事務或者項目必須由商議團提議,召開村民代表會議來決定,最后由村干部執行,并且執行過程由商議團監督。例如,低保、危房改造等的評議都要有商議團的參與,公示無異議才能確定。這樣有效地發揮了商議團的監督作用,有效促進了村干部的清廉,大大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第三是強化服務功能。建設陸河村兒童家園,有閱覽室和健身場所,每天有黨員值班管理,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學生放學后可以到兒童家園進行閱讀,或者鍛煉身體,減輕了家長對于孩子放學后無人看管的擔憂,讓外出家長放心。“兩委”干部還強化了服務意識,主動幫助包片小組村民解決困難,充當代辦員,為村民提供貼心服務。
基層黨組織建設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需要我們積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保持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組織的執政能力,造福一方百姓。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