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葡萄熟了的時候,在上海市西南郊的金山區呂巷鎮,施泉葡萄園流金滴翠,游客云集,空氣中散發著陣陣醉人的甜絲絲、香膩膩的葡萄味。創辦這個葡萄園的正是畢業于浙江農學院的盧玉金。8年多來,他落戶上海金山,創造了依靠科技打造葡萄新品種,成為上海著名品牌的奇跡。他帶領合作社重點經營200畝核心示范區,并帶動了周邊1500多畝農戶的葡萄栽培,共享了盧玉金科技創新的成果,農民熱情地稱他為“和伲貼心的葡萄大王”,盧玉金還獲得了全國林業勞動模范的光榮稱號。
盧玉金,這位看上去胖篤篤、黑黝黝的中年男人,他不僅是上海施泉葡萄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還是全國林業系統勞動模范、“全國講理想比貢獻”科技創新標兵,上海市優秀“鄉土專家”,上海市果樹科技入戶工程先進科技示范戶……在這一個個榮譽的背后,更讓人折服的是施泉葡萄的品牌,這里的葡萄曾獲得全國早中熟優質葡萄評比金獎,上海市優質葡萄評比金獎,還是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上海綜合試驗點;更值得一提的是,施泉葡萄是上海市名牌產品,也是上海市著名商標,這一系列榮譽和成績,顯現著上海施泉葡萄的真正價值。
從打工者到理事長
盧玉金畢業于浙江農學院果樹專業,1988年開始接觸葡萄種植,雖說自己父親是種植葡萄的專業戶,但盧玉金對葡萄的種植更多的是自己的打拼。
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盧玉金受邀來上海打工種植葡萄,使一家連年虧損的葡萄園起死回生。后來,市農科院又將盧玉金“挖去”,幫其在金山開發建設葡萄種植基地。直到2001年,盧玉金才真正結束了在上海打工的生涯,開始有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創業天地,即上海施泉葡萄園。他從50畝葡萄園做起,不斷由小變大。
盧玉金種葡萄,不是簡單的種種收收,而是把種植葡萄作為事業來做。剛開始,由于施泉葡萄園種植設施葡萄時間較早,在引種栽培時也曾走過一段彎路,如當初栽培的品種86-11、白雞心等葡萄由于糖度低、品質差而導致產品滯銷。在困難面前,盧玉金想到的是品種改良與栽培技術更新,并對市場進行重新定位,重點發展優質高檔葡萄,使葡萄品質與銷路逐漸回暖,葡萄價格也逐年提高?,F今, 園內主要栽種著金手指、比昂扣、巨玫瑰、陽光玫瑰等30多個國內外優良鮮食葡萄品種,并引進新品種妮娜皇后、美國5號、早玫瑰等進行試種、示范及技術推廣。
在品種改良時,盧玉金感到由于上海好的葡萄早熟品種不多,所以他想在這一塊上有所突破,通過雜交育種與加溫技術等手段讓葡萄提早成熟。此舉固然奏效,原本從7月到9月的3個月葡萄采摘期,被拉長至6個月,變成6到12月的兩季采摘。為了打造葡萄精品基地,盧玉金專心致志潛心于葡萄種植,在葡萄架式、標準化栽培、數字化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研究,將全部精力投到了葡萄新品的開發與新技術應用的研究之中,并不斷豐富種植品種,先后引進新品種達50多個,并推廣多個適栽新品。由他研究成功的葡萄硬枝嫁接嫩枝新技術,能使每畝葡萄增收2500多元。
在盧玉金看來,葡萄的品質好壞,在于栽培技術的提高。盧玉金介紹說,果園大量施入的有機肥料,全部來自于光明乳業奶牛場產生的牛糞。因為,企業對奶牛的食物、抗生素都有嚴格的控制指標,因此牛糞的品質也遠遠好于普通的豬糞、雞糞,不會出現重金屬超標等問題。而且,合作社要求果農將每個大棚的產量控制在500斤左右,畝產量控制在1500斤左右,以保證結出的葡萄不僅數量足,且糖度高。“只有確保好的品質才能打開市場銷路。”盧玉金說。
與此同時,盧玉金還利用自編教材,定期或不定期地為種植葡萄的果農們生動講解葡萄栽培技術,從葡萄的生物學特性、葡萄土肥水管理、葡萄病蟲害防治、葡萄的樹相與管理等多方面為果農層層剖析葡萄種植要領,并結合田頭指導為合作社農戶實地傳授“綁蔓、抹芽、留梢、疏果、疏粒、噴藥”等相關種植管理技術,讓更多農戶從中受益。據粗略統計,在近10年的時間里,盧玉金用他的技術直接為農戶挽回經濟損失近5000萬元,成為一名又紅又專的優秀鄉土專家和金山葡萄產業的帶頭人。
種葡萄,同樣需要“工匠精神”
“吃葡萄,口味一般,消費者沒有新鮮感。只有不斷變換口味,才能滿足消費者對新鮮感的訴求”,盧玉金說。唯此,盧玉金悉心鉆研,用創新精神,種出了有不同口味的葡萄。
我們在施泉葡萄園的大廳內看到,一個個盤子上寫著葡萄品種名稱,一盤盤晶瑩剔透的葡萄不僅顏色不同,而且大小各異。這些不同品種的葡萄放入口中有著不同的滋味,有的香氣四溢,沁人心脾;有的奶味香濃,果汁滿口。更為神奇的一種玫瑰紅葡萄,入口味甜汁多,一股玫瑰花香溢滿口中,這種葡萄吃出“花滋味”的感覺讓人嘖嘖稱奇。
據盧玉金介紹,施泉葡萄園30多個葡萄品種,有10個左右品種葡萄入口能感受到花香味,如“金手指”葡萄有著淡淡的茉莉花香; “申華”品種,入口有濃濃的酒香;還有“紅富士”葡萄,上口就有濃濃的奶油香,巨玫瑰品牌,有著濃郁的玫瑰香味……這種特色葡萄無論外觀和口感在業內都是堪稱一流的。
培育這些帶花香味的葡萄,盧玉金煞是費了一番苦心。我們在施泉葡萄院內看到,一條數百米的葡萄長廊支起了一個綠色的帳幔,一串串裝在紙袋中的葡萄似張燈結彩般懸掛在藤蔓上,讓人欲摘不能,浮想聯翩。據介紹,施泉葡萄精品園占地200畝,為全標準鋼管棚栽培的設施葡萄園,利用先進的數字化理念管理和生產,確保葡萄優質、安全。施泉葡萄園內現已種植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個早、中、晚熟葡萄品種,基本做到錯峰成熟,保證從6月到12月均有葡萄上市。
葡萄是個多年生植物,一般品種的葡萄第二年就有收成,壽命有60到80年不等。而且,葡萄根系粗壯、藤蔓伸展有力,一棵成熟的葡萄樹最多可延伸覆蓋600平方米左右。盧玉金向我們介紹說,隨著技術的進步,他明年打算畝地種植五到六株葡萄,產量保持畝產750公斤以上。與此同時,施泉葡萄園內已開始了一株葡萄能產多種葡萄的嘗試。在一座寬敞的大棚內,一個占地近100平方米的棚架下,一棵葡萄藤上共嫁接了20多個品種,葡萄成熟時,奶黃色的金手指、鮮紅大串的藤稔、黑色透亮的夏黑和翠綠的醉金香等,掛滿枝頭。盧玉金介紹,這棵葡萄樹成熟期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采摘時間可以從6月中旬一直持續到12月上旬,這也打破了一棵葡萄樹的最長采摘期。為何一棵葡萄藤能結出20多個不同品種的果實?盧玉金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在5月的時候,采用‘綠枝嫁接’的方法,將其他葡萄品種嫁接到這棵樹上。”原來,葡萄藤生長有頂端優勢,頂端長得特別旺盛,嫁接的時候就是讓長勢較弱的品種嫁接在旺盛的頂端,可以吸取頂端精華。這樣,20多個品種的葡萄同根共生,結出的果實卻品性各異,各具特色,展示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神奇。
好果子也要“勤吆喝”
“葡萄好種銷售難”,這是果農們的普遍心理。但盧玉金感到,“好果子也要勤吆喝”,只要以消費者多元需求為前提,以市場為核心構建產品全年供應鏈,好葡萄還是有著廣闊的市場。
金山施泉葡萄是上海地產優質水果品牌之一,規模在上海市郊屈指可數,全區葡萄栽培總面積10800畝,其中施泉葡萄有1570畝,分布在6個鎮13個基地。這1570畝葡萄園整合為施泉葡萄品牌,盧玉金作為理事長,他制定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包裝、二維碼、實現產地質量可追溯。各個加盟施泉葡萄品牌的葡萄園均進行了配套設施改造,使11個葡萄觀光休閑采摘園可同時向游客開放;同時,施泉還努力把葡萄營銷的前站移到了市民的家門口。
為了讓優質葡萄找到一個好買家,金山施泉葡萄于3年前就開始推出葡萄節,旨在打造一個品牌展示平臺,并將主會場分別設在呂巷鎮施泉葡萄基地內和上海市區。游客上門采摘,可以在葡萄園內增加體驗時視覺上的美感,這些感官上的愉悅能成為采摘和購買的動力。為讓沒有機會來采摘的市民能吃上優質葡萄,幾年來,金山施泉葡萄將葡萄節辦進市區,在普陀區中環百聯外廣場設主會場,并與長寧、徐匯、閘北三區聯動,主動將施泉品牌向市民作推介,使品牌影響力開始由基地延伸向市區輻射。
目前,施泉葡萄在4個區設有9個銷售點,在商業超市里面設有攤位,并享有優惠進場待遇。盧玉金認為,這種利用城鄉結對,把優質農產品為市民送上門的合作銷售模式,如果能延續幾年,銷量一定能大幅度上升。現在,有些市民品嘗過施泉葡萄后主動打電話要求送貨或自己上門采購,一些新面孔變成回頭客,并口口相傳。盧玉金說,合作社需要利用政府平臺資源將優質農產品推到市區。今后,這些農產品肯定要面向大眾進行市場化營銷。另外,思想前衛的盧玉金同樣想到了“互聯網+”。現今的施泉葡萄,已經在淘寶網和1號店、天貓等網站上辟有施泉葡萄園網店,網民只要點點鼠標,同樣能滿足市民在網上訂購施泉葡萄的需求。
盧玉金感到,“好葡萄還要勤吆喝。”在市場化直銷的同時,盧玉金還在考慮做機關企事業食堂的生意。“只要東西好,大家肯定愿意自己掏錢買,好東西直接擺到里面去,一定受歡迎。”盧玉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市場,做得好的話也可作為一個銷售點。
盧玉金就是這樣,他以品牌為抓手,從賣什么、賣給誰到怎么賣,再到體驗銷售互聯模式的打造,使施泉葡萄的價值優勢越來越凸顯。據介紹,近兩年來參加施泉葡萄品牌整合的果園,其葡萄銷量明顯提升,各個果園平均售價提高在20%以上,平均畝產值超過2萬元。果農們面對這真金白銀的收益,打心眼里感激盧玉金這位打造品牌的“葡萄大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