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為了滿山櫻桃紅——記年家峪村黨支部書記戚在春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孫兆順?攝影/劉開 字號:【

  山東省新泰市天寶鎮年家峪村地處泰安山脈徂徠山東麓,由13個自然村組成,總人口1147人,村里共有耕地500畝,荒山河灘3600畝,是遠近聞名的櫻桃主產區和風景旅游區。

  戚在春,現任年家峪村黨支部書記。近年來,他帶領干部群眾大力發展櫻桃產業,把一個過去一窮二白的山溝溝,變成了現在“滿山櫻桃紅、村強民更富”的新農村。任職村書記的經歷讓戚在春深深體會到,要當好一名支部書記,必須有敢闖敢干的氣勢,才能一步步克服困難,迎來村級發展新輝煌。

  敢于碰硬有膽氣,掃除發展“攔路虎”

  年家峪是個小山村,村子雖小,但管理起來麻煩事卻不少。早些年,村里老書記花費了大心血,帶著村民在荒山河灘上栽滿櫻桃樹,日子變好了,但村里的家底因整治山水被掏空了,還負著30多萬的債。老書記臨退休時,想找個接班人,沒有人愿意接手,就找到了戚在春。當時,戚在春有自己的石料廠,收入可觀,原不想接這個“燙手的山芋”。但后來想想,做人不能忘本,他回村參加了換屆選舉,從村主任干起,一干就是15年。

  新官上任伊始,擺在戚在春面前有兩個“硬茬子”事,一是村里道路出行不便,二是“三資”管理混亂。這兩個問題都很棘手,在深思熟慮之后,戚在春決定先集中力量修路。

  那時,村民上山都是坑坑洼洼的小土路,收櫻桃很不方便,很多櫻桃爛在地里。要修路就得砍掉沿線的樹,村民最初很抵觸,或說風涼話,或罵戚在春。戚在春感到很委屈,但他認為當干部就得受得了埋怨,要是被這點困難嚇住了,那還不如不當書記。于是,戚在春咬著牙厚著臉,一家一家做工作,費盡周折,終于把路面清出來了。為了省錢,他和村干部帶頭出義務工。那段時間,由于睡不好、操心大,戚在春高血壓犯了,他就天天裝著降壓藥。就是這樣硬撐硬拼,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戚在春帶領村民啃出了八公里的環山路。路修通了,戚在春卻曬黑了,四十出頭的他瞬間老了十多歲,也支撐不住病倒了,家人看了只能偷偷抹淚。

  村里“三資”賬目不清,一大把白條,亂糟糟一本糊涂賬。有的村干部勸戚在春,“新官不理舊賬,這么多年的爛賬,你還是別去捅這個‘馬蜂窩’”。戚在春說:“清的不是賬,清的是人心。”話說出去的當天晚上,就有人往他家扔石頭。第二天,戚在春在村里說,“當書記要沒點膽量,叫幾塊石頭嚇怕了,連個男人都不算!”后來,接連收到各種威脅,戚在春覺得身正不怕影子斜,他頂住壓力,用了一個月,把村里的承包合同徹底清了一遍。誰知道,這一清就清出了賬款30多萬,清出了多占的50多畝土地,清出了每年該收的20多萬承包費。這既為村里發展積累了資本,也樹立了戚在春不怕事、不信邪的威信,以后再辦事就順利多了。

  敢吃螃蟹有勇氣,當好產業“領頭羊”

  櫻桃好吃樹難栽。年家峪是天寶“中國櫻桃第一鎮”的發源地,有100多年的櫻桃種植歷史,但品種比較單一,銷量差。為了提高櫻桃產業的含金量,戚在春經過外出考察,又請專家現場指導后,決定引進紅燈、大紫等新品種。但老百姓反應平平,都覺得風險太大。面對村民的質疑,盡管心里沒底,戚在春還是決定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把自己地里的400多棵櫻桃樹全拔了,換成了新品種。他還發動村里黨員一起種新品種。苦盡甘來,兩年后新品種一上市就受到了追捧,價格高得出乎意料,村民看到了實際利益,4000多畝地當年全都換上了新品種。

  櫻桃品種更新后,就不能沿用舊方法來管理。戚在春就通過各種關系,請來北京的櫻桃專家張顯川教授。張教授外號“張一剪”又叫“一剪沒”,是說他剪枝疏果時,一剪子下去,櫻桃樹枝所剩無幾。起初,種植戶不信這技術,害怕他去剪枝。戚在春就把張教授領到自己的櫻桃園里,讓他大膽剪。在戚在春的帶動下,一些黨員也帶頭用起新技術。第二年,他們的櫻桃比別人的增產近三成,這種方法得到了村民的認同。村里接著成立了技術服務隊,義務向村民傳授新技術,全村大櫻桃普遍提前1個月上市,每年銷售200萬斤,人均增收8000多元。

  敢闖市場有銳氣,甘作電商“拓荒牛”

  櫻桃產量上去了,品質也不錯,但果農怕賣不出去爛了市,就相互壓價,結果是“珍果賣出了白菜價”。為此,村集體成立了櫻桃專業合作社,與農資公司簽約,注冊了“年家峪”牌商標,帶領大家伙抱團闖市場。每年櫻桃還不熟,戚在春就帶著村干部到全國各地聯系客商,由于品種新、質量好,櫻桃不缺市場,價格也是連年翻番。合作社的生意好,村集體也跟著沾光,每年也有20多萬的收入。

  后來,隨著村里櫻桃種植面積擴大,戚在春就琢磨怎么能不出門就把櫻桃賣出去,還能有個好價錢。自家孩子的網購經歷啟發了戚在春, 40多歲的戚在春開始學習上網,在他的帶動下,村民都開始學電腦、上電商,村里成立了電商服務站,建起農村電商平臺,和淘金網、新供生活網、美團網都簽訂了合作協議,把櫻桃賣進了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今年,通過網上銷售櫻桃近20萬斤,比在當地銷售增收100多萬,村集體也增收10多萬元。同時,他們把鄉村旅游推向網絡,發展采摘游、農家樂。僅今年5月份,就有25家旅行社與村里聯系,5萬多名游客來年家峪觀賞游玩,僅門票收入就達到10萬元,又為村里找到了一條致富新路子。

  戚在春說:“為了滿山櫻桃紅,吃苦受累咱都行。”下一步,他將帶領村集體抓住機遇,大干苦干,把櫻桃產業和農家旅游做大做強,把“中國櫻桃第一村”的名聲叫亮叫響,讓村民年年好收入、家家好生活,展現一個物華天寶新山村,人杰地靈年家峪!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