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老先進煥發新活力——記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云龍鎮上李家村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趙梓成 字號:【

  俗話說“山坡好上、山尖難爬”,一個聞名已久的村莊如何煥發新的活力呢?李德龍以傾心為民的赤誠、銳意進取的創新、百折不撓的堅韌,把上李家村打造成充滿活力、蘊含潛力、頗具魅力、在省內外都有影響力的村莊……

  早在2008年,國內僅有的7個“全球生態500佳”村莊齊聚中國綠色村莊年會,上李家便是其中之一。也是在此次年會上,筆者結識了上李家村的李德龍書記。這位浙東名村的領路人,身材高大,一副金邊眼鏡又平添幾分溫文而雅,與其說他是村書記,倒不如說更像是一位儒商。

  時光荏苒,很快就是八年過去了。八年間,每次召開全國“村長”論壇時,都能見到李德龍書記,還有村委會趙烈宏主任。時間久了就更熟識了。用趙主任的話講:“阿德書記說了,別的組織的會可以不去,但‘村長’論壇必須要來,交交朋友,開開眼界,學習先進,看我們還有哪些不足,哪些需要改進,回去更好地為村里為老百姓服務。”

  近幾年每次論壇上見面,李書記總要跟我講講村里的新變化:

  2011年,村里有了文化禮堂,還成立了便民服務中心;2012年,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站;2013年,投入100多萬元進行內河整治;2014年,新村改造三期工程啟動。

  2015年2月,上李家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我打電話過去祝賀,李德龍書記說,這是對我們村“兩委”班子工作的肯定,我們一定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榮譽,再接再厲把工作做得更好,讓老百姓更富!

  2016年7月的一天,微信上看到趙烈宏主任發來的上李家新村圖片,別墅成群,格局有致,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比起大城市的喧囂與擁堵,這個蒼翠精致如畫的綠色小村,怎能不讓人心生向往?

  于是乎,禁不住“美村”誘惑的我,便有了這次的上李家之行。

  初見

  地處寧波南郊鄞州區云龍鎮的上李家村,東臨風景秀麗的東錢湖,北距城區10公里,是個典型的江南平原小村。走進上李家,除了感受到整片的綠色還有村莊的氣息外,現代化的廠房樓宇、氣派的公寓別墅、縱橫的道路和幽靜的公園亭榭,已經與繁華的都市別無二致,但又除卻了都市的喧囂嘈雜,我不由得贊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幸福感必定爆棚吧!一旁的趙烈宏主任笑答中帶著得意:那是必須的!別看我們村子小,只有0.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也只有206戶477人,但我們去年人均收入29369元,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可不是一般的高喲!

  黨建工作是保障 民主管理促發展

  上李家村社區服務中心是一棟簡潔的三層小樓,經過樓前左側的宣傳櫥窗,趙主任告訴我,這里的“三務公開欄”每月20號更新,村務財務等情況一目了然,也是村“兩委”接受村民監督的平臺。每月20日也是村里的組織生活日,提前定好學習內容,一手抓班子建設,筑堅強堡壘;一手抓隊伍建設,樹先鋒形象。在班子建設中靠的是民主議事、考核激勵、責任落實以及上下聯動。面向村干部實施“三諾一考”制度:即年初承諾、年中踐諾、年末述諾。“一考”指的是年底接受鄉鎮和村民的考評;面向村里黨員實施網絡化管理,每個支委聯片區,每個黨員聯村民,讓基礎黨組織的力量覆蓋到全村每個角落。各項制度的實施保證村里黨建工作一直走在前列,在全省的黨建工作之一“黨支部戰斗堡壘指數考評”中,上李家村被評為五星級黨支部。

  李德龍書記敢于擔當又非常有責任心,他經常說自己是黨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把黨建責任以清單的形式一條條都列出來,時時對照,時時接受監督,村“兩委”班子成員也都一絲不茍地去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嚴于律己。我笑著問:“看來在咱們上李家當村干部要一人分飾多角啊,不僅是村里各項決策的帶頭執行者,更是群眾的政策宣講員、矛盾調解員,會不會覺得壓力山大?” 趙主任搖了搖頭道:“壓力是有,但我們早給它轉化成服務群眾的動力了!”

  進入社區服務中心,一樓大廳進門右手邊,一面“全球生態500佳”標示墻異常醒目。回顧過往,趙主任很是感慨:“我們村的發展,可以說走過了一條從先進到落后,又到先進的發展之路。早在1992年,我們村就被評為全球生態500佳村,當時全國僅有7個村獲評。在我們看來,這既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鞭策。可后來一段時間由于種種因素導致各項發展停滯不前。好在2008年李書記上任后,始終把尊重民意、發揚民主放在首位,踐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三民理念,通過聽民意,了解群眾所需;講民主,執行三步決策法;辦民事,加強新村建設等,充分發揮了黨支部的核心堡壘作用,從而推進了村級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使我們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有了新一輪的跨越,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和成績,并在去年光榮地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到了二樓,李書記卻不在辦公室,其助理說又去工地了。趙主任無奈地說,跟書記說過好幾次,大熱的天,工地有負責人,不用天天去。可書記就是不聽,說新村建設關系到家家戶戶,不盯著不放心。

  便民利民解民憂 幸福百姓享福利

  雖然是周末,一樓大廳里便民服務中心仍然有村民前來辦事。工作人員耐心地詢問辦事村民相關問題,全程微笑服務,讓人從心底感覺踏實。

  趙烈宏主任解釋說,服務中心基本是無休的,雙休日也有人值班。中心實行“一個中心對外、一個窗口受理、一條路服務、一站式辦結”的服務體制,為村民提供社會救助、勞動保障、計劃生育、農業服務等一站式服務。具體地說,就是交交水電費、辦辦養老保險、充值公交卡、小額銀行存款等等。基本做到群眾到服務大廳,大事小事不出村就能辦好。當然,實在辦不好的事情中心也會“跑腿”代辦,真正實現了“村民動動嘴、干部來跑腿”的工作理念。今年1至6月,共接待1000多人次,代辦事項500余件,辦結率100%。聽到這里,我不由得豎起了大姆指,這種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和以優化服務、方便群眾、提高效率為目標的工作理念,確實值得學習。

  問及村民福利,身兼便民中心主任的趙主任如數家珍:村里的老弱病殘弱勢群體在享受政府低保、社保上,實行村級老年社員退休福利金享受待遇。老年退休社員男滿60歲、女滿55歲,每人每月可享受200元福利金,同時又可享受全村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待遇,老年社員都可得到失土農民養老金。實施社員大病住院費補助政策,凡本村社員大病住院自費部分,都有一定額度的補助,全村每年福利待遇支出達80多萬元。

  清廉政風得民心 五水共治現潔境

  抬腕看看時間,趙主任說:“估計李書記一時半會兒回不來,要不咱們直接去三期工地找他,一路也實地感受一下真正的綠色村莊。”

  出了便民中心,右手邊是一個六角石亭,小巧精致,環圍于綠叢之中,抬頭見“蓮志亭”三個大字, 左右兩側聯曰“立黨為公樹公心修浩然正氣,執政為民聽民聲抒魚水情懷”。越過石亭再往前則是一條暗紅木質文化長廊,入口有聯曰“一心為公自會寵辱不驚,兩袖清風始能正氣凜然”。這就是上李家村以“反腐倡廉”為主題的廉政文化園。園中設立廉政建設宣傳專欄,張貼廉政漫畫、廉政格言等內容的資料和圖片,讓黨員干部感受到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氛圍。同時,定期組織村干部、黨團員和廣大群眾開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使反腐倡廉意識深入人心。一路前行,時不時地能看到廉政標語,如蓮塘小徑標識牌上書“賞蓮者,乃愛蓮之人;尚廉者,為崇廉之士”;健身器材旁邊的廉政石上四個大字“清風廉韻”。這些獨特的細節設計,無不顯示出村里對廉政建設對黨建工作的用心與重視。

  沿著綠樹成蔭的河道,趙烈宏主任邊走邊介紹:上李家村四面環水,周邊工業園區多,農業生產方式已經改變。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號召后,村委會又全力以赴對村水系進行整治規劃,推進村莊水環境整治。從2010年到2013年,先后投入近500萬元,實施污水處理工程、構建可控式、自循環的獨立水系工程、河岸及園林綠化工程以及河道水質改善工程等。整治的結果顯而易見,現在的上李家村,環村河道水清魚歡,公園庭院萬花錦簇,長廊亭臺相映成趣,形成“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鄉村美景,擁有“不出城廓獲山水,身居鄉村有林泉”的美麗意境,成為了讓城市人向往的鄉村公園。

  居家養老出新招 文化生活更多彩

  上李家村文化禮堂,兩層的暖黃色小樓,讓人感覺舒適溫馨。禮堂的一樓,筆者參觀了居家養老服務站。工作人員介紹,沒建服務站之前,村里高齡獨居老人有40多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有位獨居的老人在家里切菜,不小心把自己手臂切了個大口子,要不是發現得早,就危險了。阿德書記知道這事后,馬上針對這種情況召集村“兩委”討論優待老人的措施,讓70歲以上的老人享受一日三餐的就餐服務,每人每月400元的用餐標準。談話間,兩位老大娘來到跟前,其中一位眉開眼笑地直拉著我的手說:“姑娘啊,你可要好好寫寫我們的阿德書記,他一直為我們這些上了歲數的老人著想,比我親生兒子都強多了。”另一位也連聲附和:“就是啊,上個月我扭了腳沒法下床,我那兒子在杭州工作,半個月才回來一次,根本指望不上,要不是服務站的人一天三趟又送飯又送藥的,我都不知道該咋樣過嘛。”工作人員接口道:“我們服務站有兩位工作人員,專門為出行不方便的老人提供上門送餐、理發、送藥就醫等服務,阿德書記一再給我們講要在上門服務的過程中細心認真,及時了解老人近況以便更好地照顧。如此一來,老人們安居樂業,在外工作的子女也就沒有后顧之憂了,村里很多老人都稱呼阿德書記為暖心書記呢!”

  禮堂二樓,有村史陳列室、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婦女活動室、老年活動室等場所,這里是全村人民的精神家園,也是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主陣地。禮堂前的文化廣場雖然看上去不大,但是節目十分豐富,天天有活動。自從有了文化禮堂,村民們習慣早上來健身、晚上來活動,漸漸地,營造了很積極的文化生活氛圍,晚上一到,燈光一亮,音樂一響,其樂融融,一派祥和。

  新村建設是抓手 聯戶自建好處多

  出了文化禮堂,面對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更顯別具一格的新村別墅,我提出了疑問:“當初建新村時是如何破解拆遷難題的呢?”趙主任回憶道:其實當初新班子剛上任時,壓力是很大的,因為前任班子拆遷拆了5年都沒有拆好,肯定是困難重重。從李書記2008年3月當選為村支書起,就把舊村改造、新村建設作為第一件大事來抓,當年書記擲地有聲、立下“三年沒起色自動下臺”的軍令狀時,我都替他捏了把汗。可李書記就是有能耐,一上來就對村里100多拆遷戶走訪了一遍,了解他們對拆遷的安置要求、愿望,然后作為拆舊建新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據。村里又組織全體黨員、村民代表,多次討論后達成共識,通過統一規劃、統一拆遷、統一配套、統一管理、聯戶自建的“四統一聯”改建方式進行新農村建設。由于前期工作做得細致到位,在聯戶自建的過程中,充分宣傳黨的政策路線方針,傳達省市區鎮的重點工作,征求村民建議,結幫結對,解決了村民的實際困難,干部黨員又做好了表率,6個月內就完成了之前5年都沒有完成的拆遷工作。

  穿過二期新村,我們直奔三期工地。先遇到施工方負責人鄭永寬,說到李書記,鄭永寬連連點贊:“作為村里投資最大的項目,李書記幾乎天天來工地查看進度,書記對房子質量和安全問題抓得挺緊的。” 54歲的村民李正偉也在施工現場,這批在建的新居中,有他們家的兩間房子。“我每次來看新家,都看到阿德書記也在。”他說,原來的老房子賣不上幾塊錢,這新房值100多萬呢。“村里個個都成了百萬富翁。”看著李正偉滿臉的喜悅,聞迅而來的李德龍書記也欣慰地笑了:“村民們從原來幾十平米破舊老屋搬到現在200多平米的新式別墅,很多人戲稱自己是‘做大款,住別墅’了。我們走的是一條先拆后建、原拆原建改造住房的新路子。在鎮黨委吳永華書記的關懷指導下,在區鎮二級補助拆舊資金的支持下,通過農房改造,讓百姓資產升值增值,使村里環境煥然一新,一舉兩得。”

  李德龍介紹:2008年7月,啟動新村原拆原建,首批115套新房于2010年6月交付;2010年8月,對未改造的區域,通過改房、改路,綠化、美化,完善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配套等工作,使200多戶村民受益。2014年,三期項目啟動,村內136戶、約1.5萬平方米,上世紀80、90年代的建筑實施原拆原建,建設17套聯排別墅、140套小高層,總投資額4000萬元,預計到2016年底可全部完工,到那時,全部村民都將住上新居。

  從拆遷政策制定、項目招標,到質量把關、新房分配,新村建設的每個程序都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支委會討論、交由黨員議案、村民代表表決。李書記說:“自己的房子,村民監督的比專業監理公司還嚴格。聯戶自建,用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質量同樣有保證。”村民李正偉接過了話茬:“阿德書記辦事,阿拉信得過!”

  為民書記一心為民

  安居樂業百姓安居

  在與李德龍書記面對面的聊天中,從村主任趙烈宏和村民的講述里,我更多地了解這位上李家村的帶頭人為富民強村所付出的艱辛。

  李德龍和村班子一起制定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在原牧場區30畝土地上建設一批標準廠房,面積達1.5萬平方米,每年增收180萬元。為吸引客商來上李家村落戶,2008年7月一個大雨傾盆的晚上,得知鐘公廟街道某企業有將公司遷至上李家的意向,卻有諸多顧慮時,李德龍立即冒雨登門拜訪。真情感動了對方,客戶第二天就來村委會簽訂了投資協議。就是這樣真誠的服務贏得了眾多投資者的信賴。

  近年來,李德龍一直思考著強村惠民的事。他利用村土地的“邊腳料”,建起了外來人口廉租房,解決了外來務工人員的住宿難題,每年為村里贏利20多萬元;為使村線路改造后盡快通上電,他先后跑了11趟供電部門;7年來,投入1400萬元完成了文化禮堂、四星級環保公廁等一批實事工程;他主動聯系生態綠化專家,建成了全區首個村級內河水循環系統。

  “新村建起來了,還要讓村民享受城里人一樣的配套服務。”李德龍如是說。下一步,上李家村將在全村安裝攝像頭,保證百姓生命財產安全;李書記還計劃引進中小型超市,引進便民服務各種配套來滿足村民需求;并將探索創新新村管理長效機制,為群眾提供更專業的社區化服務。

  看著眼前工人們揮汗如雨地勞作著,李德龍書記語重心長地說:“作為村里的支部書記,我有決心和信心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特別是讓村里有錢辦事,讓老百姓安居樂業,都能住上新房子,過上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的生活!。”

  后記

  從上任時提出“村級經濟為基礎,新村建設為抓手,黨建工作為保障,共同富裕為目標”的28字工作方針,經過近10年奮斗,上李家村這個老先進終于在李德龍書記的手中煥發出了新活力。近年來,上李家先后獲得全國綠化造林千佳村、中國綠色村莊、省市小康建設示范村等榮譽稱號,特別是“全國文明村”的榮譽,更是李德龍帶領的村“兩委”艱苦奮斗、實干興村的結晶。

  十年磨一劍,赤誠譜新篇。

  宏圖在追求中描繪,新村在拼搏中崛起。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上李家村的明天將會更美好!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