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鄭各莊村從“村企合一”的模式開啟主動城鎮化道路,到全面建成“以企帶村”的新型城鎮化產業支撐體系,建立起一種以村為基礎,企業為支柱的產城融合新格局。在集體建設用地上長出了資產,長出了企業,甚至長出了城市。鄭各莊村對主動城鎮化的做法和效果,村莊與企業關系的處理,村范圍內資產和收入分配的模式的探索,為于中國的農村改革城鄉二元體制、實現健康城鎮化提供了借鑒意義。這種新型城鎮化模式在2012年被選為哈佛大學城市化研究的經典案例。
為了幫助偏遠少數民族村莊實現富裕,根據全國“村長”論壇第九次執委會達成的“翁丁共識”,幫扶培訓30名少數民族村官的承諾。鄭各莊村分別在2013年9月和2014年4月承接了云南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賀派鄉黨委書記李福軍、紅河州屏邊縣新華鄉副鄉長潘協良等6名來自云南的少數民族村官掛職學習。
2015年6月,鄭各莊村與四川達州魏興鎮結成對口幫扶,在黨建工作、經濟發展、村社建設、社會管理等方面加強交流,并給予最大的支持。
2015年11月鄭各莊村黨總支書記黃福水參加了第十五屆全國“村長”論壇,代表鄭各莊村與近800名著名村官以及55個少數民族村官代表匯聚一堂,圍繞民族區域村莊發展、相互幫助共同致富展開研討。并積極參與了“紅石榴”少數民族村莊幫扶活動簽約儀式,發達村莊與欠發達村莊結成一對一幫扶。北京鄭各莊村與西藏巴嘎雪村結為幫扶對子,為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村莊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被授予了“紅石榴”幫扶行動“三星勛章”。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原院長周其仁肯定鄭各莊村自主城鎮化的先鋒作用,稱贊鄭各莊村通過“紅石榴”活動彰顯名企、名村的社會責任的行動,是反哺農村建設,助力少數民族村莊發展的善舉。 今后,鄭各莊村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的參與到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紅石榴”民族村莊發展的公益幫扶活動中來,為進一步促進各民族村莊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促進”開展名企支持。”通過“紅石榴”活動彰顯名企、名村的社會責任感,加大對少數民族村莊的幫扶力度,以鄭各莊村探索出的實際經驗反哺農村建設,借眾人之手,托起少數民族村莊的發展之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