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風情,田園風光,山水隱村落,村落連山水。走進那大鎮洛南村委會力乍村,不禁讓人感嘆生活在公園般景致的村莊真是幸福。力乍,恰似一幅風格迥異、精美絕倫的畫作,令人流連。
力乍村是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客家村落,擁有百年古井、百年古樹、黃氏宗祠等諸多特色古跡。千里輾轉,百年傳承。如今,力乍村的客家人在融入當地文化的同時,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既有的傳統,如保持客家建筑風格、使用客家語言、過年包粽吃粽等。
力乍村的建筑風格基本保持了客家人的傳統習俗,每家每戶都有獨立的院落,建有客家傳統風情文化“天人合一的入戶門樓”,門樓以戶主名字命名,比如東武居,來友居。茂林修竹,紅花嬌艷,綠葉婆娑。門外種有花草和果樹,十分雅致,夏天還可在樹下乘涼。力乍村這一古老的客家村落,村民無論老少常年都保持著客家人能歌善舞的本色,特別是原滋原味的客家風情歌舞源遠流長,每天都有村民自發參與,自娛自樂,和諧表演。同時村內還自發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法制宣傳隊、文藝表演隊,為客家傳統文化的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走進力乍村的竹林公園,順著蜿蜒曲折的青磚小路行走,清風吹過竹葉帶來陣陣清涼。在公園中觀景樓上抬眼望去,整個村落的景致一覽無余。竹林深處的竹林農家樂和水上食莊,成為了村民休閑的好去處。力乍村村民集資在村子中的水塘上建起竹林休閑棧道,平時勞作累了,在這里喝茶拉家常,好不愜意。據這里的村民介紹,村里民風淳樸,鄰里關系都十分和睦,無矛盾糾紛。
來到力乍,一定要體驗“品香粽、摘黃皮、農家休閑游”,村民唱起儋州調聲和客家山歌,邀請游客品嘗原汁原味的儋州美食。
力乍村曾是脫脂大米和洛基粽子的發源地。脫脂保健大米現已成為熱門時尚的瘦身食品,深受廣大女性同胞的熱愛;洛基粽子作為海南西部十大“地方特色小吃”之一享譽島內外,每年端午節甚至遠銷海內外,現如今每年的洛基粽體驗游也吸引大批游客。
在力乍村文化廣場,來自各地的游客紛紛想親手體驗粽子的制作。將三張粽葉鋪在桌上,先加一層糯米,再添上豬肉、咸蛋黃、蝦等配料,然后再加入一層糯米蓋住配料,最后用粽葉裹成一個方椎體,把餡料壓實,用竹篾扎緊,圈繩打結。來自山東的王女士說,“洛基粽的包法與山東粽子的做法不一樣,山東的粽子一片葉子就可以包好,也不會放這么多食材!”
洛基粽風味獨特,口感細膩,遠近聞名。據工作人員介紹,洛基粽的食材包括本土黑豬五花肉、咸水鴨蛋黃、蝦米、紅豆、糯米及秘制配料等,豬肉用秘制配料攪拌均勻確保入味,糯米浸泡至少2小時,再經過8小時烹煮后出鍋的洛基粽清香四溢,綿軟不膩。
受作坊工作人員邀請,記者親自品嘗洛基粽子,打開粽葉,一陣粽香撲鼻而來,嘗上一口,口感糯滑,肉餡肥而不膩。
力乍村客家菜素有“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的說法,用料以肉類為主,水產品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講求酥軟香濃;注重火功,以燉、烤、煲、釀見長,尤以砂鍋菜聞名,特別是“綠荷包飯”、“客家擂茶”、“黃皮雞”、“客家釀豆腐”等客家名菜的制作深受廣大游客喜愛。
“品黃皮、摘黃皮、農家休閑游”農家樂在力乍村啟動后,一批批游客來此體驗包粽子、品黃皮、吃農家飯等,力乍村的客家文化與自然風光,也正式躍入大家的視野。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