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年8月27日,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等單位在河北易縣舉辦了中國農業公園研討會。
河北易縣于家莊村中國農業公園位于狼牙山休閑農業園的核心區,總面積約55平方公里。園區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生態鄉村景觀、萬畝花海、農村文化展示、現代休閑農業和歷史文物保護等。目前,園區已建成了1000畝牡丹園、3000畝玫瑰園、6000畝油菜園、1000畝葵花園和500畝百花園。早期,出于其良好的資源背景和基礎建設條件,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中國農業公園發展研究專家指導于家莊村,聯手狼牙山中凱大酒店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創建中國農業公園。中國農業公園發展研究課題組將易縣于家莊村與狼牙山休閑農業園作為研究基地,將易縣下黃蒿村、淶源縣西道溝村、淶水縣白澗村作為“中國農業公園主題園”進行打造。
農業公園作為一種新型的公園形態,它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園,又區別于一般的農家樂、鄉村游覽點和農村民俗觀賞園,它是中國鄉村休閑和農業觀光的升級版,是農業旅游的高端形態。其必須以原住民生活村莊為核心,涵蓋園林化的鄉村景觀、生態化的郊野田園、景觀化的農耕文化、產業化的組織形式、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是一個更能體現和諧發展模式、浪漫主義色彩、簡約生活理念、返璞歸真追求的現代農業園林景觀與休閑、度假、游憩、學習的規模化鄉村旅游綜合體。
農業公園是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農業公園發展研究課題組在2004年初,根據全國代表性的特色村莊發展實際,與相關機構聯合設定研究的課題項目。它結合鄉村文化遺產自我保護,在對“鄉村旅游綜合體”自我構建問題,特別是農業公園的創建條件、實施主體、評價指標、推薦流程、考鑒方法、品牌統一、管理監督、規劃優化、整體營銷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CCRD中國農業公園創建指標體系》,并在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會員村社試行應用,在全國范圍內推行。
到目前為此,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農業公園發展研究課題組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共建了15個中國農業公園,并依托各不同主題進行特色定位,它們分別是江蘇省常熟市蔣巷村、浙江省奉化市滕頭村、河北省邢臺市前南峪村、遼寧省鳳城市大梨樹村、江蘇省姜堰市河橫村、上海市崇明區前衛村、黑龍江省紅興隆管理局墾區、河北省北戴河區集發農業觀光園和北戴河村、廣西玉林市玉東區五彩田園鹿塘村、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浙江省東陽市花園村主題園、江西省婺源縣嚴田·甲路村、云南省紅河縣勐龍壩、四川省彭州市寶山村、河北省易縣于家莊村。
基于12年來立足村莊發展,共創共建中國農業公園的實踐經驗,結合當前農村發展實際,2106年8月27日,由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主辦,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農業局、易縣狼牙山中凱集團承辦的中國農業公園研討會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中凱集團召開。近2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領導、專家、學者和村官代表出席本次會議。此次會議對中國農業公園的概念、新內涵、評價體系的修訂、發展特色、發展現狀和創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前景進行了分析論證。
中國國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喬惠民認為,發展農業公園要“堅持標準,寧缺毋濫,深化發展”。一是要確立“中國農業公園”的快速發展目標,把步子加快,以適應市場和發展所需。二是要厘清“中國農業公園”的基本概念。中國農業公園是一種“文旅農”產業實現最佳結合的主題公園形態,由農業與鄉村生態空間、生產空間、生活空間所具有的資源環境、景觀美值、人文底蘊、民俗符號、游覽要素、休閑功能、銘念意義等特有稟賦構成,為旅游者、消費者提供農業與鄉村旅游休閑服務的主題公共區域。三是要堅持“中國農業公園”創建指標體系,包括10+1項一級指標和若干二級指標以及特別附加的一項,即“規劃設計協調指數”。四是要共創驅動“中國農業公園”的品質提升,奉行共識共建、依靠當地、互動服務的工作方法。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張振本認為,中國農業公園的發展目標應與農村經濟、農業生產、農民致富相結合,并利用農業新技術將農業板塊做大做強,為農業公園的旅游發展做好服務。
住建部原副總建筑師駱中釗就如何順應天時、接應地氣創建特色農業公園的角度,闡述了中國農業公園的創建緣由、建設理念、主要內涵以及創作設計等方面的內容。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盧鳳君認為,中國農業公園是以文化自信帶動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是一種以自然生態、人文生態和商業生態為結合的創新理論模型。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金琰認為,在“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城鄉結合”的背景下,中國農業公園要成為“文化、旅游、農業、科技、健康”五個維度共同發展的綜合體。
北斗應用創新專業委員會籌備組副組長喬晏就北斗衛星系統如何與中國農業公園相結合發表看法,建議將安全指數納入中國農業公園的評價體系之中。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提出,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與CCRD中國農業公園創建課題組要為已成為農業公園的村莊提供跟蹤服務,做好調研指導和理念傳播,從而能夠把園區建設好、品牌塑造好、營銷推介好。宋洪遠肯定了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和中國農業公園課題組成立12年來所取得的成績,并對其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議。一是要總結經驗。跟蹤調研15家“中國農業公園”單位,總結其近年來的運營情況、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等,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導和借鑒。二是要深化認識。中國農業公園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堅持“五位一體”的原則,圍繞“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旅游總收入翻一番、追趕世界旅游強國的戰略目標,轉變生產方式,發展現代農業,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農村,發展多種經營,促進農民致富。三是要豐富內涵。注意規范稱謂,不能稱為國家農業公園,只能稱為中國農業公園。農業公園不同于城市公園和游樂園,又區別于農家樂、鄉村游覽點和現代農業觀光園等,它是鄉村休閑旅游和農業產業相結合的高端形態,農業公園建設要以強農業、富農民、美農村為基礎,兼具旅游文化、休閑觀光、健康養生的三大功能。農業公園要充分發揮、拓展三大功能,形成三大功能綜合一體的大平臺,為推動鄉村的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步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拓辟城鎮化發展進行積極有效的探索。
會后,課題組專家實地考察了易縣于家莊村農業公園的片區分布項目,并對周邊區域進行了綜合調研,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