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百年華西續前程——訪黨的十八大代表、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江文 字號:【

  編者按:今年是華西建村55周年。這55年,對國家來說,是擺脫羈絆、自強不息、創新求變的55年;對華西來說,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新發展的55年。正是這55年,華西人不僅創造了輝煌璀璨的偉大成就,而且在吳協恩書記的領導下,正在描繪出一幅以百年企業、百年村莊為目標的“兩個一百年”之新藍圖——

  位于“江尾海頭”的江蘇省江陰市東部的華西村,作為一個擁有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3.5萬人的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引領者,正以其創新轉型的改革成就、獨具特色的思維智慧、融會貫通的文化精神、中西結合的村容村貌,不斷繪制著一幅最奪目、最耀眼、最引人的經典之作!

  “作為基層干部,你只有心中裝著百姓,做事才會想著百姓!” 黨的十八大代表、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感慨地說,華西人要始終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始終引領中國新農村建設的新航標……

  “老書記身上好學的,我要先學!”

  “他是一個理想信念堅定的人,他是一個能夠留下思想的人,他是一個把幸福留給別人的人!”自吳仁寶老書記逝世至今,吳協恩在連續3年的3月18日紀念老書記的活動上,總會這樣評價他的父親。

  為了紀念老書記,華西村黨委每年都召開座談會,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總結他的思想、追思他的精神、緬懷他的人格。為了更好地向老書記學習,村黨委一班人對照“三嚴三實”要求,進一步做到了“三正三平三不倒、三清三嚴三榜樣”;落實“從嚴治黨”精神,進一步推動了“不是少數人監督多數人,而是多數人監督少數人”。

  “老書記身上好學的我要先學!” 作為華西村的當家人,吳協恩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此,他從2013年開始,就不拿獎金,只拿每月3500元的基本工資,其實上級這些年來批給他的獎金至今已有1億元,他也全部留給了集體。他這樣做,也是想以自己嚴于律己的示范,帶動全體黨員干部共同為華西作貢獻。

  回顧自己13年來執掌華西村的歷程,吳協恩說:“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的延續。我和父親的管理方式有很大差別,發展的思路也不同,但我們的信仰是相同的,帶領村莊共同富裕的目的是一致的。”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既對上面負責,也對下面負責;既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既對今天負責,也對將來負責!

  “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吳協恩表示,從“群眾路線”,到“三嚴三實”,再到“兩學一做”,華西人始終確立了一條標準,就是“以老書記為鏡”。5月份,江蘇省委組織部還專門確定華西為學習教育的監測點之一。吳協恩認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對黨員要嚴管。實際上,不是現在嚴了,而是過去松了。從華西來說,始終做到“三嚴”:嚴的標準、嚴的制度、嚴的監督。嚴管就是厚愛,治病為了救人,懲前才能毖后。黨員干部一定要自己管好自己,管住自己就是成功,改掉缺點就是進步,帶動他人就是提升。

  時下,在許多村莊,不要說黨小組會議,就是黨支部會議,半年開一次也不容易。但在華西村,每月的經濟分析會議、村民大會、黨員聯戶會議都是雷打不動地定期舉行。華西將中心村970戶村民按住宅分成97個組,由骨干黨員擔任聯系人,入戶向村民傳達各級組織精神,聽取意見和建議;有時骨干黨員也會將村民聚集到一起,討論村莊事項,學習中央政策。在每月的黨員大會、村民大會上,這些骨干黨員還會將村民意見和建議向上反饋。

  吳協恩將父親吳仁寶創造的這些好的黨建制度、村務公開制度都保留了下來。他說:“比財富更重要的是向心力。只有真正的民主、公開、透明,才能換來向心力。這是父親留給我的最寶貴‘財富’!”正因為華西一如既往地抓好了黨的建設,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劉云山,江蘇省委書記李強,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陳金虎等從中央到地方的領導,接連對華西作出重要批示,表示肯定和鼓勵。像劉云山同志在批示中說,華西村重視黨性教育,并探索出切實可行的決策、考核、監督機制,創新發展了基層黨建工作。可以說,從中央的精神指導,到百姓的自我實踐,都為華西加強干群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黨性教育,開拓了一條思想創新、改革進取的新路子。

  “今后最大的競爭,就是人的競爭!”

  “年輕人是未來,是希望!”吳協恩特別重視對村里年輕人的歷練。他給年輕人壓擔子,委以重任;他不惜重金,將村里的年輕人一批批送出去吃苦。這與他自身的成長經歷可謂息息相關。

  當年吳協恩從部隊退伍回村后,也是從最基層的供銷員做起,一步一個腳印,一直到2003年正式擔任華西村黨委書記、華西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期間還自愿報名去黑龍江、寧夏的華西村扶貧點扶貧多年。

  “如果拿全工資和獎金,早在1995年后,按照公司規定,我就可以拿到全村最高的工資和獎金。當時我創造的凈利潤一直是最高的。”吳協恩對自己年輕時創造的業績很自信,“我雖然沒有系統地學過經濟理論,但豐富的基層實戰給了我最好的‘知識’。”

  正是這樣的成長經歷,讓吳協恩特別重視年輕人的培養。“年輕人是未來,是希望,今后最大的競爭就是人的競爭。”“如果華西的年輕人不行,那不就是華西今后不行了?”“只加‘財’,不加‘才’,那樣就真的會‘富不過三代’。”“培養年輕人,花多少錢都值得。”吳協恩在不同場合多次這樣說。

  每年村里的大學生畢業回來后,安排給他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一線車間接受鍛煉。自2013年開始,華西村已連續3年選派150多名年輕人到貴州穿洞村,與那里的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讓他們從艱苦中體會幸福、從辛苦中感受責任。經過鍛煉,這些年輕人發生了改變、得到了成長。今年3月份開始,華西把7名年輕人送到日本學習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因為從2014年開始,華西就與日本合作種植“夢心地”有機大米,并嘗到了甜頭。像去年生產的500噸有機大米運回國內市場后,銷售得非常好。

  “開辟一個新領域,假如沒有合適的人才,我寧可不做!” 不光是培育本村的年輕人才,吳協恩也十分重視引進人才。這些年來,華西每開拓一個新領域,幾乎都是從人才引進開始的。發展新能源,引進了光伏行業頂尖人才王偉;搞海底光纜鋪設,引進了掌握核心技術的工程師王世祥;發展金融,引進的是原華夏銀行副總經理秦宏等高端人才……

  “我擔任書記之后,就開始謀劃轉型了!”

  “經濟是基礎、是根本,沒有經濟,說什么都是一句空話!但是,過去的鑰匙打不開現在的鎖,再不能簡單地用過去的辦法做現在的事。”吳協恩說,2003年7月,他剛開始擔任書記,并沒有馬上接手管理企業,而是帶著一班人,北到中關村,南到深圳開發區,中到上海,進行參觀、考察。歷時一個多月的考察,堅定了吳協恩引領華西產業轉型的想法。

  事實勝于雄辯。最近10多年來,華西本著“不是要我轉,而是我要轉”的理念,依托“數量轉質量,體力轉腦力”的思路,成功拓展了旅游服務、金融投資、倉儲物流、遠洋海工、農產品批發市場及礦產資源等一大批新興產業。2015年,華西集團完成可用資金近30億元,比上一年增10.17%;上交稅收11.0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2.27%。其中,金融等服務業對集團利潤貢獻率已占65%,這與早些年的數據剛好相反。

  對此,吳協恩概括了兩個“轉”:一是從“量”到“質”的轉變,即更加注重提升產品質量,而不是產量;二是從“體力”掙錢到“腦力”掙錢的轉變。像金融公司,264人的團隊去年完成凈利潤10億多。像與重慶開發的雙福國際農貿城,總投資約100億,年交易額將在500億元以上,可提供就業崗位10萬余個。像與十堰合作建設的農商城,目前已試營業,有800間入駐商鋪,5000家分級采購。像在西藏投資的鉬錸礦,潛在價值達100億。像在云南開采的大理石,華西擁有屏邊縣40平方公里的獨家開采權。像商品交易所,目前已有客戶5000多家,2016年上半年的交易額達1500多億。不僅如此,華西還到波斯灣開展海洋工程,到秘魯、阿根廷捕魷魚,到馬來西亞東岸規劃投資50億元建設的碼頭,到莫桑比克開采花崗巖……

  “集團多元化,下屬企業專業化是華西近年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吳協恩說,從集團層面來講,我們要多元化,提升華西抗擊經濟風浪的能力;從單個企業來說,我們更注重專業化,專業的事放手讓專業的人來做。目前,華西還對美國斯坦福的一個優秀團隊進行了投資,研發半導體激光芯片,目前已經研發出中國第一個高頻率芯片,最近已有國外客戶訂單,并且即將在國內市場開始推銷,以“蓄勢待發”的姿態進軍5000億級的大市場。

  “你只有心中裝著百姓,做事才會想著百姓!”

  “習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八次提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初心是什么?我覺得,作為基層干部,你只有心中裝著百姓,做事才會想著百姓!”吳協恩滿懷信心地說,不忘初心,就是要弄明白干什么?為什么而干?干什么,就是要發展;為什么而干,就是要為民!”

  “一個人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這些年來,吳協恩的所想所干,集中在把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提升村民的福利待遇和生活品質,讓“美麗的華西村更美麗,幸福的華西人更幸福”。7月1日,3.18萬平方米的文體活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村民擁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業余生活的“好去處”。從大華西來說,“一分五統”15年來,已經實現了文化的可持續融合,3.5萬名干群認可一分五統、認可華西精神、認可共富之路。

  “華西追求的不是百億或百強,而是要全力打造效益優良的‘百年企業’和富裕幸福的‘百年村莊’!”吳協恩表示,實現“兩個一百年”,必須靠發展、必須要前進。為此,華西積極落實“兩大政策”:一是圍繞“一帶一路”,既要內部建設好,又要加快“走出去”。像2015年華西在境外實現的利潤就達1億多。未來,將繼續國內、外國兩個市場一起抓,爭取“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間,國外的利潤達到每年10個億;二是對接“精準扶貧”,實施“產業扶貧”。圍繞國家的脫貧目標,華西也要盡自己的一份力。當前,正在推進山東、安徽、陜西、江西、云南、寧夏、新疆、西藏等地的新能源項目,而且一做就是20年以上,目的就是要與當地農民一起“同走富裕路,共圓中國夢”。自2006年以來,華西已為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培訓基層干部近40萬人次。華西的目標,就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幫扶,到2020年再讓全國20萬人受益!

  “為使華西更加健康長壽,我們已把今年確立為華西的改革年,積極推動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聽著吳協恩書記真誠坦言,當筆者回眸華西過去55年的發展史時,確實感慨良多、收獲良多。特別是“華西精神”、“吳仁寶精神”,更為中國農民精神的提升注入了一份自信。這種精神,在華西已具化為一種文化,升華為一面旗幟。由此,我們不能不高聲為今天的吳協恩與華西人喝彩和點贊!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