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這是浙江東陽花園村黨委書記、花園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邵欽祥一貫的做事風格和人生態度,花園的所有黨員干部、村民員工都知道,花園從創業初期的艱辛到如今的百花齊放,正是邵欽祥這位總舵手、領航者、帶頭人追求完美的風格與態度所決定的。
邵欽祥是花園村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1981年6月,他籌集資金1500元,辦起了家庭作坊——花園蠟燭廠,在星星燭光里尋找到工業化發展花園村的道路。同年10月,邵欽祥籌集資金9000元,辦起了花園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工廠——花園服裝廠。1982年1月,思想先進的他經過三次入黨申請終于如愿,從那一刻起,他就認為入了黨就得當好表率、做好榜樣、立好標桿,決心一肩挑著才剛剛創立不久的企業,一肩挑著“村名花園不長花”的窮村,嘗試著走“以工富農、以工強村、以工興村”的發展之路,讓更多的人過上幸福的生活。1986年擔任花園村黨組織負責人后,邵欽祥更是一心為公、一心為民、不忘初心、堅定信念,斬斷一片片荊棘,跨越一條條險壑,實現一次次轉型,成就一個個夢想。
如今,邵欽祥掌管著全球最大維生素D3生產企業、全球最大紅木家具專業市場、全國最大名貴木材交易集散地、全國最大村級醫院之一以及國家房屋建造總承包一級資質建筑企業等等,同時建設了名村影響力排行第三、經濟實力排行前列的中國十大名村——東陽花園村。“我們的領頭人用35年時間書寫了一段又一段傳奇,這些傳奇故事將激勵著越來越多追夢人朝著更遠大的目標繼續前進。”花園人都如此感慨。
堅信中科院 走上轉型路
從1981年辦服裝廠到1993年成立集團,邵欽祥辦的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產品,企業進入艱難的維持階段,產值一直停留在2至3億元之間。“花園集團要實現長期發展,必須上高科技項目實施高科技戰略。”1993年,邵欽祥在多次出國考察后,開始了企業轉型升級的構想和嘗試。
為了讓高科技戰略有效實施,邵欽祥1994年12月成立了花園集團黨委,通過思想引導讓企業黨員干部統一到發展高科技項目上來。很快,邵欽祥就在1996年9月與中科院簽訂了共同開發維生素D3項目的協議。“當時,維生素D3生產技術被國際三大公司壟斷,國內的研發卻未有重大突破。”
一個農民要搞高科技,在許多人看來這是場鬧劇。事實上,項目研發也確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中科院是中國最高科研機構,我就堅信他們一定能夠成功。”邵欽祥沒有退縮。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四年時間的努力,維生素D3終于研發成功,邵欽祥一次性買斷知識產權。2003年開始,邵欽祥率領的團隊帶著維生素D3系列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打破國際壟斷并帶著先進技術成為了全球最大維生素D3生產商。2014年10月9日,邵欽祥敲響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的開市寶鐘,標志著花園集團首家上市公司正式誕生,這是科技的魅力締造了花園轉型升級的支撐點。目前,邵欽祥還在為打造完整的維生素D3上下游產業鏈而不懈努力著,在轉型路上走得越來越起勁。
在高科技產業帶領下,花園集團如今產業涉及生物醫藥、新型材料、基礎材料、建筑房產、包裝彩印、紅木家具、影視文化、旅游商貿、電子科技、教育衛生、火腿食品等。2015年,花園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60.36億元,實現利稅總額9.3億元,旗下營業收入超億元企業 11家,其中有4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25億元。
超強敏銳度 確保可持續
邵欽祥有著超強的敏銳度與洞察力,這不僅體現在平時的工作上,更彰顯于激烈的商海中。
站在花園紅木家具城前,繁忙的市場景象足以讓大家目瞪口呆。一位紅木家具商戶說,沒有邵欽祥對紅木家具產業的整合引導,他每年上千萬的收入就是子虛烏有。這不是夸大其辭,他的話是肺腑之言。“花園集團五年內打造了五期市場,如今,花園紅木家具城是全球最大紅木家具專業市場,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擁有1800多家品牌經營戶。”花園紅木開發公司董事長邵欽培如是說,花園市場能有今天的成就,要歸功于邵欽祥對產業的把握。
早在2009年,看到花園紅木家具產業的迅猛發展,邵欽祥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花園人尋找到了全民創業致富的好產業,擔心的是該如何利用好和發展好這個富民產業。經過多方實地調研考察,邵欽祥覺得紅木家具產業銷售環節至關重要,于是就決定在花園村建立市場。與此同時,邵欽祥還不斷加快紅木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從原木、板材、鋸板、烘房、雕刻、油漆以及紅木家具生產企業到專業市場的紅木市場群和產業鏈,于是花園村也被譽為“天下紅木第一村”。
不僅如此,2005年,邵欽祥在眾人反對聲中開建了花園大廈四星級酒店,現已成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花園村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邵欽祥在國際金融危機時如魚得水,因為他此前就布局“能上能不上的項目不上、非生產型項目不上、大投入項目不上”的“三不上”原則;前些年,邵欽祥又早早地退出了房地產項目以及企業互保,花園集團如今資金充足且產業健康,正朝著“百年花園夢”不斷挺進。
反哺新農村 傾情講奉獻
企業發展了,村莊也要發展。邵欽祥從辦廠開始就沒有忘記村莊,入黨的那一刻也更堅定了他要帶領更多人致富的信念。其實,無論是邵欽祥先人一步致富后帶領原花園村民一起發展,還是原花園村合并周邊9個自然村后實現1村+9村共同進步,都是對“先富幫后富”共同富裕模式的詮釋。
“我是富了,但什么時候全村的農民都能達到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呢?如果個人的財富能幫助改變農村的面貌,那才真是物有所值!”這就是邵欽祥共同富裕的財富觀,這種和每個村民休戚與共的利益關系,成為他做好基層工作的利器。2004年10月,東陽市進行行政區域調整,花園村與周邊9個行政村合并為新的花園村,拉開了花園村更加廣闊的新農村建設新序幕。然而,面對新老花園村民的種種疑慮和猜想,邵欽祥做出“一年小變樣、三年大變樣,五年奔小康、十年奔大康”的承諾并實施“一分五統”的治村理念。
很快,在很多人將信將疑的目光中,舊房子一幢幢推倒,新房子一幢幢豎起來。自2004年以來,全村共拆建農戶1700多戶、拆除民房5000多間,面積52萬多平方米,安排新建房屋4000多間,節約土地700多畝。幾年時間,一個全新的花園村呈現在他們眼底。如今,花園村產業發展了、環境美化了、村民富裕了,2015年全村實現經營收入401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前不久,花園村黨委更是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不僅如此,邵欽祥奉獻精神更是值得敬仰。在花園,他就像一位家長,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花費一點時間在村里轉一圈,晚上經常會待在辦公室處理各種事務。去年,他不小心扭傷了腳,而第三天晚上,大家就看到他辦公室的燈又亮了。“擔任干部就要有奉獻精神。”邵欽祥一直這樣說也是這樣做。35年來,他自己每年都會從企業利潤當中拿出一部分資金,累計已有20多億元用于花園村莊設施建設和村民福利發放。
“追求完美無止境,一次次的追求,一次次的實現,這過程最為珍貴。”已過花甲之年的邵欽祥還是那么的充滿豪情,今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結合發展實際,花園制定了“十三五”目標:“十三五”期間,花園計劃投入100億元,其中投資15億規劃建設2000張床位的全國最大養老中心,到“十三五”期末,花園村力爭實現營業收入600億元,花園集團完成營業收入300億元,個私工商戶完成營業收入300億元;企業規模營業收入1億元以上企業15家,營業收入5億元以上企業10 家,營業收入30億元以上企業5家,營業收入50億以上企業3家,上市公司達到4至5家;花園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20萬元。
邵欽祥說,他就是要帶領花園人逐步實現“把花園村建設成中國農村現代化的榜樣,把花園集團打造成為國際化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愿景,以及“把花園村建成世界上最富有的農村,讓花園村民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農民”的花園夢想,進而實現百年花園夢的遠大目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