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科學發展走上致富路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孫清?成明 字號:【

  金華村位于昆山市張浦鎮北側,毗鄰昆山高新區,交通便捷,區位優越。面積3.4平方公里,有14個自然村、26個村民小組、農戶1003戶、人口3980人。

  如果時間倒退10年,當時的金華村只是昆山市張浦鎮西北部一個交通閉塞的村莊。

  但是今天的金華村,村級經營性資產由2001年的50多萬元增長到近億元,15年增長了130多倍;村級集體收入由2001年的不足24萬元增長到2100萬元,15年翻了六番。金華村已由昔日遠近聞名的經濟薄弱村,變為張浦鎮經濟實力最強的全國文明村。

  十年探索實踐,十年跨越發展。金華村的發展歷程,就是從單一追求經濟發展,到“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全面發展的過程,從昔日負債的薄弱村變為遠近知名的經濟強村,從生活艱辛的貧困村變為收入翻番的小康村,從默默無聞的落后村變為知名的文明村,從泥濘閉塞的小鄉村變為家家有汽車白墻黛瓦的新農村,為現代化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樣板和生動的啟示。

  一、積極搶抓機遇,大力發展村級經濟

  金華村原是一個交通不便,四面環水的孤島村。上世紀80年代村里雖然辦了一些小企業,后來在集體企業轉制大潮中全部轉給個人,僅留下了一點土地租金。2001年與本鎮規模最大、經濟最薄弱的北村合并,并承擔了近100萬元的債務。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艱苦創業,2015年村級可支配收入1296萬元,趕上了蘇州市經濟發展強村之列。金華村有此作為,一是搶抓機遇謀發展。緊緊抓住了城鄉一體化推進浪潮中的三次政策機遇,利用魚塘復耕淘到了村級經濟發展的“第一桶金”,通過村級預留地政策做強房東經濟;圍繞鎮區“西擴”規劃推出商業用房增加物業收入,使集體資產由少到多,村級實力由弱變強。二是特色產業增效益。村里自創金華臘肉品牌,做大做強,實現產、供、銷一條龍,目前已初具規模,商品遍及江、滬地區。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春節期間銷售臘肉3萬腿,凈收入可達130多萬元。三是抱團發展促提升。2011年,金華村帶頭出資組建昆山樂浦強村有限公司,入股2000萬元,成為最大股東,每年按持股分紅,再一次拓寬了村級經濟發展的道路。

  二、拓展富民渠道,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十年前,金華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十年來,金華村始終堅持以富民惠民為根本落腳點,通過引導、帶領農戶組織成立了三大合作社,農戶實現“入三社拿三金”(即:以資金入社拿股金,以土地入社拿租金,以勞務入社拿薪金),2015年農民人均收入35316元。一是做大金華富民合作社。2004年成立的金華富民合作社已取得明顯成效,入股戶數409戶,先后投資632萬元建設了6818平方米廠房及7612平方米打工樓兩大項目,使富民合作社股東的年收益達到20%以上,2015年分紅160萬元,累計紅利1850萬元。二是做強金華社區股份合作社。2008年又新成立了金華社區股份合作社,全村100%參與入股。村里每年拿出村級經濟收入30%資金反哺百姓,讓全村人共享集體經濟發展的紅利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提升生活質量和品位,2016年村民人均福利計為1200元,全年支出將達到550萬元。三是做好金華土地股份合作社。2009年新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有542戶村民參股,流轉土地面積931畝,每畝分紅900元(保底價為700元),2015年農民獲利85萬元左右。通過現有三大合作社的帶動,直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使村民真正感到了發展帶來的實惠。

  三、注重民生改善,提升幸福感滿意度

  金華村堅持生態、現代、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構建起“10分鐘文化圈”、“30分鐘服務圈”等金華民生圈。一是文化惠民。大力推進文化設施、文化活動、文化服務、文化隊伍建設,將文化重心向下延伸,以建興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形成了10分鐘“文化圈”。目前,全村已經建好了籃球場、門球場和休閑健身廣場,老年活動室、乒乓桌球室、圖書閱覽室等,文化設施日臻完善,文藝宣傳隊、男女門球隊、連廂隊、腰鼓隊等文化隊伍活力更加活躍。二是設施惠民。大力實施道路通達、公交進村、數字電視應用、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村級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社區教育網點改造等工程,實現村莊道路全部硬化,數字電視和寬帶網絡全部入戶,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村民生產生活、醫療衛生、便民服務等基本需求,均可在30分鐘“服務圈”內解決。三是慈善惠民。率先建立了金華村級慈善工作站,開展慈善募捐扶貧濟困活動,幫助七大疾病困難人員和單親未成年子女。目前已經舉辦5屆慈善募捐,收到捐款額125萬元,群眾參與率達95%。通過分發愛心手冊到每家每戶,號召大家用愛心傳遞真誠、傳遞生命的熱度,共建美好大家庭。

  四、加強民主管理,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金華村以新建公共服務中心為契機,大力推出貼心服務舉措,全面實現村務公開,村民自治。一方面,建立健全組織管理網絡。強化“兩委”領導,建立工作例會制,做到“點子一起出,辦法一起想,工作一起做”,確保工作連貫統一。定期召開村民小組長工作會議,明確職責,定期考核,適當補貼,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全面推行干群溝通制,設立“熱心村民工作室”,成為村民和村干部溝通交流的“紐帶”。另一方面,實施貼心聯系服務舉措。建立健全首接負責制、聯系走訪制、村民熱線制和網絡溝通制,通過公共服務體系這一平臺,向村民提供日常便民服務、醫療保健服務等一系列優質高效的服務項目,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全村社會穩定和諧發展。

  五、加強綠色村莊建設,優化人居生態環境

  十年前的金華村,“走的是泥濘路,住的是小土樓”。十年后的金華村全然是另外一番景象:寬闊的道路村村相通,白墻黛瓦的房屋整齊有序,聯通內外的環村河流清澈見底,三大中心綠地彰顯江南水鄉特色。一方面,建設綠色村莊。堅持以“硬化、美化、綠化、亮化”為目標,扎實有序地開展農村環境建設,全面拆除屋前屋后違章建筑,建設生態河道、瀝青道路、綠地公園、生態停車場等,實行退耕造林,全村綠化率達75%以上,營造了“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綠色生態、自然優美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發展生態農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挖掘現代農業生產、生態、文化、休閑等多種功能,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生態養殖業和休閑觀光農業,引進創辦了200畝的金華桃園,專門培育、生產優質水蜜桃、黃桃。

  如今的金華村,在昆山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引領下,通過全體黨員干部的努力,已成為張浦鎮一個實力較強、發展水平較高的富裕村,群眾生活殷實、公共設施齊全、文化氣息濃郁、民風純樸、管理民主。這張張浦的“金名片”,在全國文明村、江蘇省生態村、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等眾多榮譽的照耀下,顯得更加燦爛。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