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的張榮成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年輕一些,頭腦靈活,雖然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是十分懂管理。1994年年底,34歲的他接過吉林省伊通縣貧窮落后的保南村黨支部書記擔子。當時的保南村流傳著一句歌謠:“環山千古難通風,夏秋土道多泥濘,祖輩一生未出山,不知縣城啥風景。打架斗毆更滋事,村匪屯霸任橫行,偷盜縱火毒耕牛,家家雞犬不安寧。”面對保南村的貧困混亂現狀,年輕的張榮成敢想敢干,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抓治安保穩定促發展
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保南村東與盤石縣接壤,南與輝南縣相鄰,西與東豐縣為伴,如此便利的交通是保南的優勢,但同時也讓保南村飽受偷盜之苦。張榮成上任伊始,就把維穩作為第一要務。他制定了維穩方案,并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后,寫進了《村規民約》。保南村成立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小組,張榮成親自擔任組長,治保主任任副組長,領導全村的打防控犯罪工作。
村里以自然屯為單位,組建護屯隊,根據自然屯的大小劃分責任區,小屯每晚出2人,大屯每晚出4人,從天黑到天亮,整夜巡邏,主要職責是防火防盜,盤查可疑行人和過往車輛,防止犯罪分子流串作案。執勤人員統一佩戴袖標,手持警笛、手電、木棒,發現問題吹笛報警。同時,村里組建了治安巡邏隊,應對突發事件,從而形成了從村到屯的立體治安防控網絡。在村子通向外界的主要交通路口安有攝像設備,24小時監控人員流動情況。同時,還在各屯的重要路口建起了治安崗亭,搭上了火炕,安裝了電燈,使護屯隊員在嚴冬或雨夜都能有休息的地方。幾年來,護屯隊共截獲盜竊車輛20余臺,抓獲盜竊違法人員7人,防止火災事故10多起,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近百萬元。群眾高興地說:“少睡一宿覺,換來一個月的安寧,太值啦!”
治安好了,張榮成安下心來抓經濟。他尋找到了向國外勞務輸出的機會,號召提出“走出家門天地寬,邊學技術邊掙錢,條件成熟去國外,賺回外匯建家園。”從1996年開始,村里先后開辟了日本、俄羅斯、新加坡、韓國等國外勞務合作項目。至今全村所有適齡青年都參加過國外勞務,有的人還去過多個國家。不僅賺回了大量的外匯,還帶回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思想,為在家鄉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綠色大米打開財富之門
為適應時代發展,張榮成號召村民集思廣益,發展現代農業。保南村符合現代農業經營模式的有機稻米合作社和養殖業合作社應運而生。村里利用得天獨厚的轉心湖水和國家級生態村的自然環境,在3000畝的水田上種植有機水稻,用稻田養鴨的科學方式,采用伊通河源頭青頂山天然生態水直流灌溉,生產出了“轉心河”牌有機大米,該米經跟蹤監測,產品完全符合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的要求,于2013年7月25日獲得了有機轉換產品認證證書。
在綠色大米的生產過程中,保南村堅持使用農家肥、生物農藥和生物控制病蟲害技術,減少對環境的迫害。在肥沃的土地上建大棚,種植反季蔬菜,發展食用菌生產,生產有機和生態產品,發展有益人類健康的好食品,以此帶動村域經濟發展。
張榮成在保南村發展過程中,始終秉承著經濟和生態共發展的理念,將“保護生態、服務民生”八個鎦金大字,刻在了村委會的大門前。
秀麗資源建成旅游勝地
在張榮成的帶領下,保南轉向發展旅游業,建設了轉心湖、百合谷、高山觀日、神仙洞、水岸聽濤等旅游景點。游客漫步于湖水之畔、森林之中,沉浸在綠色的林海里,可以盡情地享受森林中散發的天然芳香,傾聽水聲鳥語、松濤蟲鳴,放松身心,洗滌心靈。保南也成了人們向往的旅游勝地。
保南村時刻注意保護伊通河上游生態環境,開展造林蓄水工程,限制破壞環境建設項目和生產環節,使旅游資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為了讓游客在保南得到更好的享受,村委會選擇了一些離景區較近的家庭,提供補貼,改善上下水,安裝室內衛生間,讓游客住得舒適。同時,游客可以在農家院自己采摘,享用綠色天然無污染的農家菜。游生態村,吃農家菜,住農家屋,越來越多的游客涌向了這個山溝里的生態村。
今日保南,褪去往日亂象,呈現出寧靜、安詳、秀美之姿,讓人流連忘返。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