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蘇州市政府副市長、昆山市委書記?徐惠民 字號:【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昆山市委、市政府一以貫之把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堅持從制度創新和政策設計入手,持續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實施富民強村工程,協調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2015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80億元,比上年增長7.5%;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800億元,上交國家財政400多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4.8億元,增長8%,其中稅收占比88.4%;工業總產值9000.3億元,增長3.4%;服務業增加值1355.5億元,增長1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10.6億元,下降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8.5億元,增長10.6%;進出口總額834.5億美元,其中出口538億美元,增長0.4%;新增實際利用外資11億美元、注冊內資260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55元,增長8.2%,其中: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3623元,增長9.1%。位列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兩個第一”;榮獲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七連冠”和全國百強縣市“十一連冠”。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對照“十三五”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要求、特別是廣大群眾的新期盼,昆山“三農”工作還存在不少“短板”。一是農業資源日趨緊缺。在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中,農業耕地資源總量逐步減少,布局逐步碎片化,農業發展的基礎較為薄弱。二是農村呈現空心化傾向。年輕人向往城市生活和鄉土文化的逐漸淡化,造成村莊空心化,村莊的建設與管理難度加大。農業的經營人員以“五零”“六零”為主,年輕人不愿從事農業,“誰來種田”問題凸顯。三是發展致富后勁不足。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受人才、資源、體制機制等方面的限制,路徑不寬,后勁不足。農民致富需求和增收手段有限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大,農民增收的途徑還需拓展。四是管理體制亟需健全。受長期農村生活的習慣影響,農民市民化進程仍需有力推進,農村新型社區管理體制機制有待完善。五是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有待加強。重發展、輕黨建現象依然存在,部分農村黨組織對黨建工作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此,我們必須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十三五”時期是昆山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和今后五年的“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市委十二屆十次會議明確提出了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昆山、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應充分認識,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也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市的小康。“經濟強”,需要工業和農業同步提升;“百姓富”,需要物質和精神共同富裕;“環境美”,需要城市和農村交相輝映;“社會文明程度高”,需要市民和農民共建共享。因此,需始終牢記,越是經濟快速發展,越是城鎮化快速推進,越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要堅持問題導向、短板意識、理念引領,切實加大政策支持、改革創新和工作推進力度。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做好農村的各項工作,關鍵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只有農村基層黨組織強起來,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才會有堅實基礎,農村改革發展穩定才會有可靠保障。一定要牢牢抓住“農村黨組織建設”這個牛鼻子,進一步強化基層組織的功能,進一步發揮基層干部的作用,凝聚推動“三農”發展的強大合力,努力開創“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農村工作新局面。

  一、總結推廣“農場”加“支部”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組織群眾作用,努力在“農業強”上有新作為

  與二三產業相比,昆山農業占比雖不到1%,但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關鍵是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把各類合作組織“帶動起來”,把群眾“組織起來”,針對工作中存在的農田碎片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問題,特別是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的問題,敢于創新、善于改革、勇于突破,以創新發展激發農業發展活力。下一步,要重點研究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農村土地確權問題。要盡快把承包經營權證頒發到農戶手里,加快建設信息化管理平臺,實時掌握農村土地的動態情況。在確權登記頒證的基礎上,還要深入研究如何強化農業空間的保護與提升,走規模化經營的現代農業之路,讓農業發展更有效益。確權是第一步,確權之后逐步把工商資本、社會資本引入,這對農業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問題。要建立完善教育培訓、規范管理、政策扶持等機制,強化新型職業農民生產激勵和生活保障,加快引導學歷高、年紀輕、能力強的人員充實到職業農民隊伍中來。村干部以后主要就在新型職業農民里產生。三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問題。要按照“轉方式、強品牌、促集群、提產業”思路,研究出臺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扶持政策,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園區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鼓勵企業與鎮村合作共建,打造區域特色優質產業,加快推動從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到富有特色的區域公共品牌躍升。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加強地產農產品推介與“觸電上線”,協調擴大地產農產品與本土電商平臺的合作,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打造農產品產地到消費市場的直通渠道。深入推進優質農產品通過電商直銷的渠道,使農民致富。深入推進農業與觀光旅游、生態休閑等產業的互動融合,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將全市農業資源串珠成線,打造農旅結合精品線路,從優質農產品享用和農業生態體驗兩個方面,打造廣大消費者認可的“綠色昆山、品質農業”名片。

  二、堅持富民與強村同步推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推動發展、服務群眾作用,努力在“農民富”上有新舉措

  基層黨組織要充分利用貼近群眾、聯系群眾的優勢,真正搞清楚群眾需要什么、市場需求什么,在此基礎上把上級政策與本地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這是推動富民強村的關鍵,也是農村黨組織戰斗力的內在表現。一要在拓展富民增收渠道上動腦筋。充分盤活存量用地和利用閑置、低效建設用地,實施“二次開發”、“騰籠換鳥”,對集體現有土地、魚塘和標準廠房、倉儲等物業項目進行提檔升級,同時開展一些與旅游相關的服務業,以不斷增加收入。二要在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上下功夫。集體經濟做大做強之后,還要管好用好。要組織對鎮級集體資產進行清理,有條件的區鎮也可以把鎮級集體資產份額分配到村,固化到村民,收益由村民共享。市委農辦要掛市集體資產管理辦公室的牌子,統籌抓好全市集體資產的管理。各區鎮要認真落實鎮級農村集體資產的監管主體責任。紀檢部門要對集體經濟組織進行定期巡視,及時糾正和處理問題,確保集體資產不流失。三要在實施精準扶貧上做文章。薄弱村轉化是“三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要依據村情,精準施策,發揮“第一書記”作用,集中力量使薄弱村脫貧致富。低收入農戶是農民增收的短板,要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底線思維,動員各方力量,進一步落實技能培訓、創新創業、轉移就業、產業扶持、社保兜底等舉措,力爭對低收入農戶“一個不少、一戶不落”地實現精準脫貧。

  三、堅持保護和發展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示范帶動、引導群眾作用,努力在“農村美”上有新內涵

  農村美不美,首先看環境。一要強化綠色發展和水鄉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金山銀山買不到綠水青山。“十三五”期間,昆山提出要實施綠色發展和水鄉保護戰略。不能靜態地去實施這個戰略,要正確處理好發展和保護水鄉的關系,要在發展中保護,保護中發展,特別是對于南部幾個鄉鎮來說,自然景色非常優美,發展旅游業就是最好的切入點。不能再走“人為造景、大拆大建”的老路,要把江南水鄉的良好遺存、良好稟賦,以及優秀的民俗風情、美麗的古鎮村落、江河湖泊、田園風光,作為旅游業的發展資源利用好、開發好。因地制宜扶持建設一批具有歷史文化、地域特點、農村特色的美麗鄉村,力求“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防止“千村一面”。二要突出旅游富民惠民主題。基層黨組織要加強對富民旅游的引導,一方面,要引導老百姓參與,把古鎮旅游延伸到鄉村旅游、古鎮民宿延伸到鄉村農宿,使農民通過房屋租金、本地農副產品的銷售直銷受益,通過旅游增加本地勞動力的就業服務,絕不能把古鎮旅游變成“苦鎮”旅游。另一方面,不能走過去低端化的老路,要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旅游業,實施公司化、市場化、品牌化經營,但一定要引導本地農民入股參與,如探索組建農房股份合作社等方式,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三要建立共建共享的長效機制。要推進多元共治,探索農民參與和自主管理村莊環境的有效途徑,制定廣大農民普遍接受的村規民約,推動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引導群眾主動參與鎮村環境整治工作,做到“五個無”,即無違章建筑、無黑臭河道、無垃圾污染、無亂堆亂放、無安全隱患。要引入城市社區成熟有效的管理機制,使村莊管理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精細化軌道。

  四、堅持物質和精神齊抓共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凝聚人心、團結群眾作用,努力在“文明程度高”上有新成效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的凝聚,既靠物質力量,也靠精神力量。一要創新農村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加快推動“政經分離”改革,深入實施“政社互動”,推進社區“減負增效”,全面提升和諧社區建設水平。充分發揮淀山湖鎮“公眾評判庭”、周市鎮“百姓議事庭”、周莊鎮“吃講茶”、亭林街道“亭林一家人”等特色品牌項目作用,定期開展家風家訓評議活動,將家風家訓建設與村民義務和社區建設有機結合,建立健全農村基層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確保農民安居樂業。二要提升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健全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做到“提戶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落實“兩個走遍”要求,屆期內鎮(區)黨(工)委書記走遍轄區所有村民小組、村黨組織書記走遍轄區所有農戶家庭。農村黨員干部要加強學習培訓,提高引導群眾、化解矛盾的能力水平。三要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帶頭破除封建迷信,凈化社會風氣,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農村文化廣場、文化長廊、道德景觀建設,因地制宜地設立一批弘揚傳統美德、倡導現代文明的公共文化設施。開展“美麗鄉村+”道德陣地建設,讓百姓“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抓住今年集中換屆契機選優配強農村“兩委”班子,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切實解決當前基層黨建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確保農村基層黨組織始終成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核心、農村各種組織的領導核心、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團結帶領群眾建設美好生活的領導核心。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