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關于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抓手 推進精準扶貧實現全面小康的建議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中央高度重視扶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出席全國扶貧工作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新年伊始又到井岡山農村視察,要求要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浙江省認真貫徹中央精神,夏寶龍書記提出“不把絕對貧困帶入十三五”,去年就啟動了消除“4600元以下”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浙江已成為全國第一個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省份。臺州積極落實中央和省委要求,探索了不少新路子、金點子,特別是注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以“造血”的方式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如臺州黃巖針對地域面積占全區50%的西部山區通過整合幫扶資源,落實“一戶一策一干部”,大力培育富民產業造血,可為相關地區如何推進扶貧工作提供借鑒。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小康的難點、重點、希望都在農村。村級集體經濟強的村,農民都能夠率先實現小康;而集體經濟薄弱的村,農民往往是單獨奔小康,大都還是“睡懶覺”。當前全國農村仍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如何實現這么多人有效脫貧,事關奔小康的質量和水平。

  一、當前扶貧開發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方面,從低收入人群的分布來看。有句話叫“一富富一窩,一窮窮一片”。據調研,2014年浙江省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為340.16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85%;臺州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為42.78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2%。在該市4737個行政村中,集體經濟年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有62個,500萬元的有126個,100萬元的684個;5萬元以下或零收入的有1152個,占總數的24%,低收入人群大多都集中在這24%的村。

  另一方面,從扶貧工作的短板來看。一是扶貧對象的“精準性”問題。當前貧困人口的數量是根據統計的抽樣數據計算出來的,貧困人口數據庫也未能實現動態的、實時的數據更新,到底誰是貧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貧原因何在,怎樣才算脫貧,很多方面都還不太清晰。二是社會救助制度“碎片化”問題。目前我們國家的各類救助制度日趨完善,但這些制度分割在多個部門,未能形成整體聯動。同時,相關部門、單位以及社會力量為了操作簡便,往往都把低保戶作為救助的簡單條件,導致一些救助對象享受多重救助待遇,而一些困難對象在遭遇特殊性、緊迫性、臨時性困難時得不到有效救助。三是扶貧機制的“長效性”問題。我們對臺州貧困農戶27148戶、54333人進行了全面核查,從致貧原因分析,發現致貧原因重點是因教育低、脫貧意識低、發展技能低帶來的能力性貧困和因生存條件差帶來的條件性貧困,占到了70%。因此,如何提升技能、改善生存條件,推動貧困農民兄弟投身“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是最重要、最根本扶貧方式。從人員分布情況分析,低收入人群大多都集中在村級集體經濟5萬元以下或零收入的村里。因此,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大力培育富民產業造血,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失為一條精準扶貧的新路子,更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長效機制。

  二、對策和建議

  一是完善貧困的精準識別機制。從摸清底數入手,做到識別貧困對象精準,致貧原因分析精準,扶貧措施制定精準,項目資金投入精準、組織保障跟進精準,真正實現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精準施策。

  二是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整合現有各項救助制度,構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臨時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以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制度為支撐,以精神救助、特色救助為補充,各項救助制度相互銜接、救助功能協調發揮,及時、有效救助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

  三是大力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各級政府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重點內容,切實加大扶持力度,就目前來說,各級政府對于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財政支持主要集中在村莊整治等新農村建設的補助上,不到財政總支出的1% ;沒有專門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專項基金,也沒有對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具體項目;金融機構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也沒有優先提供信貸和融資支持。國家要建立經濟強村扶持薄弱村發展的激勵機制和優惠政策,特別是地方政府在安排產業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的同時,綜合考慮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指導和布局村級集體經濟建設項目和經營項目,村級集體項目建設的審批綠色通道,簡化手續,提高效率;要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用益物權和經營性土地入市,享有城市國有土地同等待遇,增加村集體和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創新金融機構金融服務,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單列信貸計劃,對于符合條件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給予優先支持和利率優惠。

  四是加強和支持村莊能人的培養。“一人能一村榮”的例子很多。一方面要出臺各類人才回村創業、幫助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支持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家和成功人士回報家鄉,這些人有著一定的經濟基礎、豐富的發展經驗,而且層次普遍較高,將理念、管理和有效投資回饋家鄉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要挖掘、培養本村的優秀人才,加強村級班子隊伍建設,解決農村人才匱乏的短板。

  五是切實強化社會監督。加強扶貧資金的陽光化管理,各類用于消除貧困的幫扶資金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并在政府網站上公示, 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扶貧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