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關于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促進精準扶貧的建議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目前,我國“三農”問題出現的新動向,制約著農業可持續發展。其一是農村兩級分化嚴重。我國還有7017萬現行標準線以下的貧困人口,大部分在農村。按照中央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僅剩五年多時間要實現全部脫貧,每年要減貧1170萬人,僅靠中央財政資金這個壓力是很大的。其二是農民增產不增收問題突出,山東、河南、東北三省糧食連年豐收,但價格低迷,玉米只有0.85元/斤。即使如此,也有價無市,多地爆發出農產品滯銷問題,涉及主糧、蔬菜、瓜果、牛羊肉、奶類多種農產品。中國農民不僅與國內資本競爭,還要與國際資本競爭,甚至與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發達國家的農民拼農產品價格,這對人多地少的中國農民來講是非常不公平的。第三,由于農村優質勞動力嚴重不足,多為婦女和老人種地,農業采取非常粗放的辦法經營,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和地膜,造成嚴重的鄉村環境污染,也污染了食物鏈,城鄉居民健康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家付出了高昂的治理成本。

  為國家貢獻了70%以上糧食的800個種糧大縣中有110多個是貧困縣。如何讓種地的農民其勞動有合理的回報?如何將扶貧與產業結合起來?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根據我們在全國各地的調查,針對中國經濟調整,農民工可能大量返鄉等現實問題,特提出用高效生態農業破解農村貧困、消除鄉村環境污染、帶動農民和農二代大學生就業等系統解決方案。

  高效生態農業指的是在盡量少使用或基本不使用化學投入物的前提下,保證作物產量基本不下降甚至高產。優質優價,使得農民付出比在城市打工同樣多的勞動力前提下獲得同樣多甚至更多的經濟回報,拉動城市中高端消費市場。該新型產業涉及種植、養殖、加工、銷售、旅游與養老多項涉農產業,附帶解決農村環境保護問題,全面提升國民健康水平。試分析如下:

  第一,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農業應當以生態農業為主。我國耕地總面積在世界上排第四,僅次于美國、俄羅斯和印度。但是我國人口多,平均每人擁有耕地1.4畝,還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50%,在世界上190多個國家中排110位以后。由于現行的農業模式種地不掙錢,農民就不好好伺候土地。傳統的精耕細作方式被無情拋棄,轉而依賴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造成地力嚴重下降,突出表現在土壤板結、酸化、有機質下降、重金屬污染、耕地污染等。其實,人是第一寶貴的資源,而農業更離不開人的辛勤勞動。我國貧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區,恰好是生態環境質量較高的地區,那里遠離工業污染,適合發展優質農產品。如果農產品優質優價,單位土地面積的經濟附加值就會大幅度提升。不與發達國家農民拼土地數量,就能夠變劣勢為優勢。

  第二,釋放城市人群的購買力,幫助政府扶貧,促進城鄉和諧。目前糧食安全問題只是政府單方面關心,市民并不操心,市民對優質農產品購買的力量并沒有釋放出來。優質安全食品因為源頭沒有污染,沒有農藥、除草劑、激素、抗生素、重金屬殘留,這樣的食品是有很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可帶動健康產業發展。健康產業形成繼房地產之后的新型產業,藥食同源,只有食物健康,人體才健康。傳統農業在GDP中的比例小于10%,全部加起來不到6萬億,如果有1億個城市家庭每年消費3萬元的優質農產品,即可帶動1億個農村家庭從事安全農業生產,全國近50%的人口吃上安全放心的有機食品或綠色食品,這在全球國家中是超前的。優質農產品回報高,可帶動農民就業,有利于農民脫貧致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先富帶后富”。另外,這樣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也有很大的競爭力。

  第三,高效生態農業模式可獲得更多的食物數量。有人擔心發展生態農業會造成產量下降,其實這是個誤區。如果耕地質量恢復,農民愿意在土地上投入優質的勞動力,加上補充有機肥、禁止秸稈焚燒、利用豆科與禾本科作物輪作間作套種、增加微生物菌肥等措施,恢復地力與土壤生物多樣性,糧食產量不僅不會減產還會增加。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專家在山東平邑建立的弘毅生態農場,利用10年的實驗證明,有機農業可獲得更多的產量與經濟匯報。他們發明的農業模式是在源頭“六不用”,即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地膜、人工合成激素與未批準的轉基因種子,產品經嚴格的檢測基本實現了“零農殘”。小麥與玉米年產量由原來的低產田改造成高產穩產的噸糧田,花生、大豆等產量均高于普通農田。只要科學種田,農民積極參與,利用相對較少的土地上同樣可滿足國家糧食安全,解決產量與質量的矛盾問題。

  第四,促進鄉村生態環境保護,恢復生態系統健康。優質食品生產對生態環境有嚴格的要求,水、土、空氣都不能污染,從源頭杜絕了化肥、農藥、除草劑、農膜、人工合成激素,通過市場作用倒逼工廠少生產有害化學物質,幫助國家保護生態環境。高效生態農業是一種環保產業,更是最大的公益產業。生態農業還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耕地固碳。中國18億畝農田,若將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1%的話,其土壤從空氣中凈吸收了306億噸二氧化碳。中國科學院的實驗數據證據,將傳統的農業模式改為有機農業模式,可將溫室氣體凈排放逆轉為凈吸收,其強度可達11.5噸二氧化碳當量/年/公頃。

  健康是所有財富中最重要的財富,疾病是健康的大敵,疾病的出現與食品有很大的關系。有機或綠色食品營養均勻,元素平衡,對于一些特殊人群有十分重要的健康呵護作用,如病人、孕婦、兒童、老人等,當然健康的人也需要吃健康的食品。多吃有機食品能夠呵護自身和家人健康,消費者明白這個道理并主動消費是不困難的。

  第五,避免農產品滯銷與餐桌浪費,節約寶貴的自然資源。農產品滯銷反應的深層問題是,農民在市場經濟面前沒有定價權,盲目生產造成大量寶貴自然資源及人的勞動力嚴重浪費。在這樣的農業模式下,富者返貧,貧者愈貧。利用互聯網+,高效生態農業實現的是某種程度上的計劃經濟,農民能銷售多少就種多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糧食與副食品價格與其價值嚴重脫鉤,再加上長期以來農業重數量,輕質量,農產品質量不斷下降,廉價的食品逐步與垃圾聯系在一起。食堂、個人、家庭,以及糧食儲藏和運輸過程中的浪費嚴重,全國每年浪費的食物可養活2.5到3億人!我們大量進口的糧食,在餐桌上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垃圾。食物直接等同于垃圾,是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危機信號,而這個危機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著。

  針對上述出現的客觀現實,建議中央政府果斷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利用中央涉農補貼、各項扶貧資金和環保資金,用于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釋放城市與農村兩方面的活力,科學引領資本下鄉,促進精準扶貧。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解決農民就業與脫貧。圍繞著種植、養殖、加工與銷售等等環節,增加生態就業機會。如果市場前景看好,農二代、大學生二代等優質勞動力會進入生態農業領域,糧食生產潛力會進一步釋放。中國涉農與環保方面的資金,即健康保障、社會服務的資金應向廣大農村傾斜,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盤活農村市場。

  第二,將人類吃的糧食與動物飼料糧分開,分類生產口糧與飼料糧。對于口糧和主要經濟作物,在水熱資源較好的傳統農業地區,采取精耕細作的辦法,即生態農業的辦法生產,達到國家要求的有機標準或至少綠色標準。提高優質健康無農殘糧食與食品附加值,釋放城市人群的購買力,全民動員解決“吃得飽、吃得好”問題。

  第三,保護城市消費人群的知情權,將有機和綠色認證收機構收回國有。優質高端農產品在大中小城市都有很大的市場,且健康產業是唯一可替代房地產的實體經濟產業。而要發展該產業,除了在生產源頭科學技術突破外,還必須在消費末端為城市人群把關。當前有機認證和綠色認證為公司行為,其權威性大大折扣,城市人群不相信,購買潛力被壓制,優質農產品的銷路亟待從認證瓶頸上打開。建議將全國不足萬人的全部優質農產品認證機構收回國有,嚴格對健康和生態環境把關,其工作人員可享受公務員待遇。

  第四,經費使用要與精準扶貧和高效生態農業結合,發揮國家指揮棒導向作用。每年國家用于農業補貼、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土地治理、扶貧的各項資金達幾萬億,這些資金的使用不能按部門層層下達,必須按照扶貧目標或糧食安全目標做好頂層設計。國家是資本的主人,必須達到國家要求的農業產量、治理、環境保護、扶貧、健康等具體的指標后經費才能下達??稍O計專門的資金托管部門,充分吸收產學研政農多方面的力量,用好國家資金,變輸血功能為造血功能。

  第五,建立大型高效生態農業試驗示范區。按照先試先行的原則,在條件成熟的地區,建議以縣為單位,建立大型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以嚴謹的科學數據和事實來說話,以計劃+市場行為帶動糧食安全問題解決,避免政策上“一刀切”現象。國家購買農業、健康和環境保護服務,發揮國家涉農、涉環保、涉健康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前提條件是,國家資金向環境友好型、糧食保障性、就業扶貧型的高效生態農業傾斜,鼓勵固氮、固碳、化肥、農藥、農膜減量型農業。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