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末,《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正式發布。這份長達萬余言的重要文件,對未來五年脫貧攻堅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根據官方公布的相關數據,要完成五年脫貧攻堅的工作任務非常沉重。截止2015年末,全國共有7017萬貧困人口,其中貴州、云南、河南、廣西、四川等6個省區貧困人口均超過500萬。貧困區域密集,全國共有14個集中連片的特困地區、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12.8萬個貧困村。脫貧時間緊迫,在五年多的時間里要減貧7000多萬,意味著每年要減貧1200萬以上,平均每月要減貧100萬,時間非常緊迫,任務十分艱巨。
貧困人口大多數在農村,農村扶貧工作相對于城區扶貧,難度更大,要按時保質完成農村扶貧工作,必須要有的放矢,精準扶貧。根據本人長期在農村工作的體會,對農村精準扶貧工作提以下建議:
一、要精準分析貧困對象的情況,做到對癥下藥
造成農民貧困的主要原因有幾個:一是自身原因,主要是文化程度低導致脫貧致富能力和機會喪失的,因病致貧的。二是區位劣勢,主要是一些山區、海島農民,因為交通、信息等的滯后,導致脫貧致富工作難以有成效。三是農民本身的職業劣勢,尤其是在一些偏僻山區,農民主要主要從事農業勞動,農產品價格的低廉直接決定農民難以脫貧致富。
因此,摸清楚農民貧困的原因,是實施精準扶貧工作的基礎。
二、要精準采取脫貧措施,做到分類實施
這方面浙江省已經摸索出一系列精準扶貧的組合拳,主要有下面的措施:一是大力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培育經濟合作社、農產品協會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整合資源,提高增收能力。加快扶持訂單農業、來料加工、農家樂等新型業態,讓農民真正參與進來。二是不斷深化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出臺政策由財政出資,完善低收入農民免費制度,讓農民掌握脫貧致富的一技之長。三是加快推進農民異地搬遷,對一些偏僻山區、海島等地區居住的農民,加快實施農民下山、漁民離島、庫區移民等工作,讓農民在條件較好的地區脫貧致富。四是不斷創新和完善金融服務,如浙江推出“豐收愛心卡”為載體的小額信貸產品,讓農民在金融幫扶下,加快脫貧步伐。五是提高社會保障力度,對一些確實喪失勞動能力的,有財政提供輸血式扶貧,提高這部分農民的收入水平。
三、要精準發力,營造合力共助扶貧的格局
扶貧工作不單單是農民的事情,也不單單是政府部門的事情,要達到良好的扶貧效果,必須營造全社會合力共助的良好的氛圍。一是有組織地開展扶貧結對幫扶工作,實施“一村一計一部門”結對幫扶制度,堅持“扶貧與扶智”、“輸血與造血”并舉,確保農村基層落實扶貧各項舉措。二是履行行業職責合力幫扶。按照“一盤棋”的要求,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積極配合,加大扶貧“普惠”服務,傾斜扶貧“特惠”支持,謀思路、打重拳、出實招,切實做好行業扶貧各項工作,形成合心合力合拍的工作格局。三是匯聚社會力量合力幫扶。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如各級工商聯實施“村企結對”、各級僑辦僑聯實施的“僑胞反哺家鄉”、各級殘聯實施的“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扶貧基金會實施的“特色農業開發”、慈善基金會實施的“愛心超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實施的“助學行動”等社會扶貧行動,采取多管齊下攻堅克難。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