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四川學員東部名村游學回訪記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鮑振峰 字號:【

  9月26日至28日,參加完第十六屆全國“村長”論壇后,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原名譽會長余展、副會長白益華一行對參加8月東部名村游學的部分四川省村社學員進行回訪,這些村社分別是彭州市通濟鎮天生橋村、三界鎮豐碑村、蒙陽鎮清江社區、小魚洞鎮中壩村、丹棱縣張場鎮岐山村、夾江縣中興鎮龔溝村和金堂縣轉龍鎮紅豆村,回訪考察這些村社發展狀況和游學后的新打算。

  這7個村社的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和帶頭人氣質不盡相同,但在產業選擇上都遵循“從實際出發,依靠本地優勢資源”的原則,都走的農業合作道路,尤其在游學江蘇省華西村、璜土村、蔣巷村、山聯村、浙江省航民村、山一村和上海市楊王村等東部較發達地區村莊之后,更堅定了只有集體經濟才能發展村莊經濟的信心和通過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共同富裕的目標。

  天生橋村毗鄰通濟花海,氣候宜人,每逢花季和節假日游人爆滿,村民們依勢發展起了農家樂,葡萄種植合作社引進20余個新品種大面積種植,開發采摘項目。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游客高峰期與葡萄成熟季節不能完全重合,葡萄采摘的效益不能充分體現,而直接銷往城市市場價格要低很多。天生橋村計劃通過開發河道景觀等途徑豐富旅游項目,延長游客停留時間。

  豐碑村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位于有“萵筍之鄉”美譽的三界鎮境內,為國家級示范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統一規劃,登記式采購,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育苗、統一收購、統一品牌,這樣的合作社經營方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社員抵御市場波動的能力,將更多實惠留給村民。合作社總結市場經驗,努力深入物流領域,向高收益環節延伸;在建的大型冷庫,便于儲藏鮮菜,錯季銷售。合作社過去主要銷售蔬菜,現在將更多精力放在育苗上,其水肥育苗技術已達到國家級標準,實現訂單生產,成為四川育苗第一村。游學歸來后,合作社正積極由生產型向全產業型轉變,逐漸向服務型和教育型合作社轉變,力爭達到技術對外輸出標準。

  蒙陽鎮青江社區盤活生產要素,堅持“村民事情自己定、規劃設計接地氣、土地資源變資本”,充分利用林盤、農田、水系等自然資源建成的“畔水青江”新農村綜合體,既保留原有田園肌理,又方便群眾生產生活,成為“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幸福美麗新村典范。毗鄰青江社區的鳳霞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由村民自發籌資成立,形成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實現了農資供應的統一。合作社聯系政府各界組織種植技術培訓,提高產品質量,形成了自己的銷售渠道。合作社流轉地1500余畝,種植菜稻菜、火龍果和草莓,以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目標,力爭成為彭州濛陽鎮規模化、標準化的天然大地蔬菜基地。按照“五統一分”形成大園區多業主的種植模式,降低了種植戶的成本,提高了蔬菜的品質,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

  中壩村位于成都西北邊緣山區,幅員面積16.48平方公里,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000余畝。在“省級示范家庭農場”錦鳳家庭農場地帶動下,依托生態農業觀光、采摘來發展特色餐飲、露營、拓展等項目,將“一三”產業融為一體,全村農家樂達36家,餐飲業10家,2016年前8個月已接待游客30萬人次,人均收入達11800元。游學歸來后,中壩村打算申辦農產品粗加工車間、凍庫及烘干房,解決本地中藥材、食用筍、食用菌等農產品的加工和儲藏問題,提升本地農產品附加值,助農增收;增加“樹屋”、“鄉村咖啡屋”、“鄉村俱樂部”等高端消費產品,提升鄉村旅游檔次。計劃與成都市動物園合作“森林動物園”項目,以狄森合作社為支撐,打造森林公園、10公里“熊貓走廊”、550畝“熊貓筍”基地;以猴王谷旅游合作社為主體,打造花海、猴王谷瀑布群、鐵瓦殿景點,豐富旅游項目;發展觀音湖鄉村旅游合作社,依托蟠龍谷旅游開發為契機,打造綠色生態旅游景區。

  岐山村位于張場鎮山區,是省級貧困村,今年,岐山村將集體資產出租給專業合作社、電商生產基地等單位,增加集體收入。采取村集體組織協調、貧困戶托養、養殖大戶代養的方式,將產業扶持政策和項目資金同岐山林場進行山羊和林下雞養殖業股權量化合作。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純收益由村集體提取10%作為集體收入,余下的由林場和貧困戶按股份分紅。依托現有獼猴桃產業,打造新的集體經濟收入點:50畝獼猴桃產業發展科技示范基地。利用財政扶貧資金和社會扶貧資金實行統建、統管、統租,以“整體保底出租”方式,將建好的獼猴桃產業發展科技示范基地統一出租給專業合作社營運。外包集體閑置資產岐山廟水庫、高溝水庫、村集體建設的集中供水設施等。

  夾江縣中興鎮龔溝村流轉荒山、雜樹林等土地資源,引進適宜本地種植的、市場前景好的柑桔品種,建成3000畝種植基地,將其中100畝劃作產業扶貧攻堅園,按戶均1畝的標準定向幫扶100戶貧困戶。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優先聘用貧困村民,產業扶貧攻堅園的收益全部歸幫扶的貧困戶,落實“精準扶貧”。據測算,柑桔園到豐產期后,每畝年收益在1萬元以上,入園的貧困戶即便不參與管理,每年也能分到上萬元的紅利;村集體的收益每年將達200萬,到時村集體會將收益用于擴大再生產和豐富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

  轉龍鎮紅豆村境內有大片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紅豆樹,每逢七夕就會迎來附近的情侶前來游玩祈愿,重現中國情人節的傳統習俗。銀杏是紅豆村原有的產業基礎,計劃拓展到1500余畝,同時積極探索“企農共生”的利益聯結機制,將企業的銀杏資產股權量化后分20%給農戶,并由企業牽頭以訂單模式帶動村民采收銀杏葉、時令蔬菜等提高農戶產業效益。毗鄰紅豆村有一個以種植蜀葵為主的“鮮花山谷”,當地計劃打通鮮花山谷與紅豆的連接節點,打造鮮花山谷—銀杏海—紅豆愛情文化新興鄉村旅游環線,為農民帶來四季不斷的收入。

  距離東部名村游學時間,只過去了一個多月,以上村社的變化更多體現在思想上、精神上,看到名村由曾經的一窮二白發展到現在的富甲一方,“我們看到了差距,有壓力;看到他們可以發展得那么好,有動力;有社會各界的支持,有干勁。”村促會回訪組看到大家的變化很欣慰,鼓勵學員們相互多交流、切磋,共同進步;希望各村社在壯大集體經濟、共奔小康的道路上要協調好經濟與生態、階層之間的關系,早日實現全面小康;同時也提醒各村社,一定要因地制宜,從本村實際和市場規律出發,積極進取又腳踏實地。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