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巷村,江南水鄉一顆璀璨明珠,是遠近聞名的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走進蔣巷村,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碧綠的水稻田、一條條整齊的林蔭路、一個個清澈的池塘、一座座農家的別墅,還有一只只飛舞的白鷺、一群群散養的雞鴨為安靜的村莊增添了動感。 風能、水能、電能、太陽能……上海世博園上的低碳元素,在這里隨處可見。
上海世博會首創低碳世博,成為打造低碳發展的典范,而在距離世博園不到一百公里的江蘇常熟蔣巷村,早在低碳理念成為現代人共識前,這里就已經“無意識”的以低碳理念發展了數十年,打造出了一座世博園外的低碳農家樂園。
蔣巷村黨組織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增效”的目標,帶領農民群眾奮斗了40多年,終于在千畝良田上“譜寫”出了今日蔣巷的“田園牧歌”,成為全國聞名的富裕村、小康村。蔣巷人有一個目標和心愿,“要把全村建成一個天然的大花園。”于是,村里的黨員干部和群眾一起合計出了建一個“生態種養園”的新思路,因地制宜種植蔬菜,栽培竹園、果園,養殖河塘魚蝦,形成立體農業、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
說到蔣巷村,就不得不提到蔣巷村的“江南農家民俗館”,這是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內涵最深的民俗館。江南農家民俗館的主館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配套了各時代的民居和其他相關設施,總投資超千萬元。館內收藏和展示了江南水鄉尋常百姓人家所使用的生產、生活用品和用具,結合臘像和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真實地反映了江南農村水鄉人家風土人情、民俗風情,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小橋流水,林木蔥蘢,走進蔣巷江南農家民俗館,不由得讓人大吃一驚。迎面是一個普通農家的小院。門半掩著,小狗頑皮地探出頭,一位挽著花白發髻的阿婆坐在門口,挑揀著“繃篩”里的毛豆。面前有好幾只母雞帶著毛茸茸的雞寶寶在吃谷子,阿婆的腳跟頭還趴著一只打盹的小黑貓,造型栩栩如生。那地面鋪就的青磚,墻邊垂掛的作物,連同那矮矮長長的凳椅,民俗氣息撲面而來。在名為“無限江南”的百物專題展館中,有百桶、百凳、百籃、百罐、百燈、百衣,并配有民間工匠、篾匠、桶匠、補鍋匠、鞋匠、磨刀匠,更讓人對舊時江南人家的生活回味無窮。
在這里,游客可以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從前,踩水車,推碾子,辨五谷,識古灶,看農具,體會傳統農民一天勞作的辛勤,感受傳統農業的樂趣,恍然置身于男耕女織、牧童笛聲的年代。年長的市民可能都有穿草鞋,燒炕頭,搖紡車的經歷。如今那些傳統的生產生活用具已經難得一見,成了稀罕物。不過在蔣巷民俗館,還陳列了2000多件傳統的農家寶貝,在這里,讓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幾十年前。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