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貴州遵義縣向西行58公里,群山掩映下,有一個極具黔北特色的小山村,屋頂青瓦白色墻,屋內雕花木梁柱,一排排黔北民居錯落有致,掩映于綠色田園中……這座不起眼的小山村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因為這里召開了長征途中意義重大的茍壩會議,為長征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935年3月12日,中央在茍壩召集政治局擴大會議,撤銷進攻打鼓新場的計劃,避免了中央紅軍遭受覆滅的危險;毛澤東進入三人軍事指揮小組,從組織上進一步鞏固和保證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使遵義會議提出的“改組黨中央領導,特別是軍事領導”的任務最終得以圓滿完成。茍壩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完善,三人軍事小組的成立,鞏固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核心地位,標志著毛澤東正確主張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總結戰爭規律,調整戰略步驟,指揮四渡赤水,南渡烏江,佯攻貴陽,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走向輝煌,勝利完成兩萬五千里長征。
為了確保茍壩會議會址周邊保留原有的風貌,最大程度還原當時的真實環境,當地政府專門邀請省市專家進行了精心的布局打造。隨著茍壩會議知名度的不斷提升,茍壩村大力借助紅色文化,發展鄉村旅游。如今,紅軍資料陳列室、紅軍村、紅軍醫院等歷史遺址已修繕完畢,并配套建設了便民村、服務區、商業街、陶藝文化創意一條街、生態農業觀光園,使茍壩呈現出一片全新的面貌,每年都會吸引大批游客到此觀光旅游。茍壩會議會址已成為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貴州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茍壩紅色文化旅游產業創新區是全省100個重點旅游景區之一。
如今的茍壩村美不勝收,古色古香的村落里,到處是石板路和籬笆墻,通村油路兩旁,種滿了五彩斑斕的格桑花,白的純潔、黃的艷麗、紅的燦爛,山澗溪水潺潺,鱗次櫛比的黔北民居掩映在青山綠水間,一派靜謐和恬淡,處處散發出紅色旅游的氣息。眼前的一切,讓記者贊嘆不已。
行走在茍壩村交錯縱橫的柏油路上,不時被“創客空間”“黔北鄉村旅館”“辣椒采摘園”“稻蟹生態養殖基地”等特色標牌吸引,這些都是茍壩村民們在自己家經營的新產業。“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這句話在茍壩村變成了現實。2015年茍壩村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得到修繕和保護的歷史古跡如今成為茍壩村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這座保持著幾百年前鄉村面貌的古村落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