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曾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閃亮點的村莊,這也是一個在長征路上發揮重要作用的村莊,這就是毛澤東在云南住過的地方——丹桂村。丹桂村建在一片山坡上,是一個回族聚居村,村內有修建于光緒22年的清真寺。這里有“中央紅軍總部駐地舊址”“毛主席長征路居舊址”和“辦公區”。
聽村中八九十歲的老人說,當年板栗開花的時節,紅軍要來的前三天,白鶴沿紅軍長征路線飛了三天三夜。直到1935年4月30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首長帶領的中央紅軍進駐柯渡,紅軍萬余人住在了丹桂村。丹桂村毛主席居住的舊址是該村北伐軍退役營長楊家郎家的廣式樓房,此房與柯渡民間建筑風格迥然不同,房頂上書房外面有一個寬敞的陽臺,可以把柯渡壩子風光盡收眼底。主席住房的門上也有一副鍍金對聯:“居丹桂運籌帷幄,渡金沙用兵如神”,主席住室簡樸、幽雅、別致,一張大床格外顯眼,這既是毛主席休息的寢室,又是辦公的處所,更是作出重大決策的地方。
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當年毛主席的警衛員陳昌奉見主人家中一只八音鐘精致,便悄悄塞進挎包帶著上了路,隊伍奔走240里來到金沙江皎平渡口,毛主席發現這只小鐘,非常生氣,責令陳昌奉將小鐘送回去,因當時有追兵,不得已將鐘放在當地農民家中,后得知八音鐘乃去過廣州的楊家所有,遂確定毛主席當年住在楊家。
中央首長全面部署渡江,1934年5月2日,中央紅軍先遣連搶占了金沙江上游皎平渡口,中央軍委縱隊和一、三、五軍團靠著僅有的七只小船經九天九夜全部安全渡過金沙江,中央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偉大勝利,至此走出云南,直至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1936年4月7日—9日,賀龍、關向應率領的紅二、六軍團再次入住柯渡丹桂村,并于4月9日進行了著名的“六甲之戰”,打退了敵人的圍追堵截。
走進現在的丹桂村,當年毛主席住過的痕跡還依稀可見。一樓住的是警衛班戰士,灰色的床單下面鋪的是稻草,床單上面放著疊的很整齊的薄棉被和灰色軍單衣,可看出當時環境十分惡劣,紅軍生活十分艱苦。墻上掛著二十響駁殼槍、干糧袋和斗笠,二樓是毛主席辦公的地方和臥室,毛主席就是在這里作出了很多的重大決策。房外面有一個寬敞的陽臺,站在陽臺上,柯渡壩子的風光盡收眼底。就是在這里,毛主席“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使中央紅軍從祿勸縣皎平渡渡過金沙江,跳出了國民黨幾十萬重兵的包圍。
為了紀念紅軍長征的偉大壯舉,當地政府于1975年建丹桂“柯渡紅軍長征紀念館”,1977年正式開館,1983年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2年4月被確定為云南省近現代史及國情教育基地,1997年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央紅軍總部長征駐地舊址是丹桂村大地主何本恩家的四合院。總部內設有“紅軍長征概況”、“紅軍長征過云南”、“紅軍長征過尋甸”、“二、六軍團回旋烏蒙山”四個展室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作戰室,也保留了朱德總司令、周恩來副主席、劉伯承總參謀長及工作人員的住室。圖片資料、當時的進村標語和革命文物陳列得井然有序。
長征勝利了,而紅軍的足跡、長征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丹桂村,曾經那么緊密的團結在紅軍周圍,成了丹桂村人最自豪的事。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