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2016國家扶貧日活動“鄉村發展與脫貧攻堅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和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司長海波、副司長許健民出席論壇并講話。中國農業出版社社長助理、數字出版辦公室主任劉愛芳主持會議。名村官、扶貧村官、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社會企業家等100余位代表參加會議。大學生村官代表朱虹、潘東風、項龍為與會代表做了經驗分享。
會議首先由鄉村扶貧工作各崗位的優秀代表發言,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龍潭鄉湖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項龍分享了他帶動村民通過瓜蔞產業脫貧致富的故事。他通過 “合作社+基地+種植大戶+農業公司”的模式在村莊建立了瓜蔞產業,每年提供就業崗位20余個,直接吸收貧困勞動力15人,人均收入達8000元。目前瓜蔞基地擴大到650畝,年總綜合產值達400萬元?,F已建成10萬畝高品質木耳基地和苗木培育基地,吸收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鼓勵家里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土地、信貸資金、勞動力入股發展瓜蔞、食用菌、苗木產業脫貧。同時,他還積極對接幫扶單位、愛心組織、企業開展走訪慰問扶貧、助學、助殘活動,動員社會力量關注扶貧,讓貧困村民感受到外界溫暖。
在對話互動環節,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鳳山鄉黨委副書記、石口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潘東風提出“電商+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的方案有四點:一是整合各種資源,找準發展優勢;二是探索合作模式,打通扶貧通道;三是縱深方向發展,實現脫貧致富。他認為,在農村開展電商扶貧需要多方面協同推進,政府要給予政策扶持,村民需要逐步規范自己的種植行為,逐步融入市場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電商企業要做好市場維護。誠然,精準扶貧工作,需要更多的探索與實踐,他們將繼續在實踐中站在貧困戶的角度、消費者的角度、電商企業的角度全面考慮問題,找準最佳結合點,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牽針引線,搭建經濟發展的橋梁。
講到鄉村人才問題時,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兼村主任朱虹提出,廣義來講,村里的人動員起來都是人才,不論老人、婦女還是村民,只要有合適的事情給他們做,他們就可以創造價值。特別是通過技能推廣和培訓,村民都可以成為農業技術人才。如果是特指有才干者,我們有村里出去,在外面闖出一片事業的能人,也有從外面來本村工作的大學生。對這一類人來說,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情感上溫暖他,生活上創造條件吸引他。激發人力資源的活力,留住優秀人才,那么鄉村扶貧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就會自然提升很多。
會議接下來舉行了13對富裕村和扶貧村的村莊幫扶協議簽訂,北京果園村、鄭各莊村、山西皇城村、四川寶山村、江蘇董北村、山聯村等名村和富裕村參加了幫扶協議的簽訂。
劉永富現場見證了簽約并講話。他充分肯定這次行動,并預祝雙方合作愉快,夢想成真。劉永富指出,此次富裕村、先進村結對幫扶貧困村簽約儀式,是結對扶貧的一種新形式和新方向,更是對習近平總書記“7·20”銀川講話精神中“探索東西部鄉鎮、行政村之間結對幫扶”要求的貫徹落實。劉永富強調,雙方要認真落實雙方簽訂的幫扶計劃,真正讓幫扶計劃落到實處。得到幫扶的村莊要抓住當前脫貧攻堅的寶貴機遇奮力脫貧;參與幫扶的村莊的幫扶重心要進一步下沉,要真心誠意地幫扶,精準有效地行動,讓窮村少走彎路。
會議還宣讀了《全國“先富幫后富、村幫村”牽手行動倡議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