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威嚴莊重的神河塬,像一名堅強的戰士守護著村莊;一邊是溫柔蜿蜒的滈河,如同甘甜的雨露滋養著村民。站在神河塬上眺望,西安市長安區皇甫村如同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跟隨時代的脈搏變換四季風光。
近年來,這個兼具秀麗自然風光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村莊,在上級領導的正確指導下,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愈發彰顯出它千年的靈氣,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和各界人士前來學習、觀光。
璀璨的歷史文化
隋唐年間,上林苑御宿川神河塬下滈水之濱一個“負陰抱陽”的地方,便是今天的皇甫村一代。據傳,隋文帝楊堅于開皇年間為其執意出家的妹妹在此地修建了一座“皇姑寺”,而唐太宗李世民也為他的母后竇太后在此修建了一座“養年宮”。兩寺主人薨去后,“姑”、“甫”二字讀音相近,日漸成習,就有了后來的皇甫村。
文學作為文化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著名作家柳青以其極高的文學素養和精神為皇甫村的文化再添活力。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實實生活了14年,對農村各種人物了如指掌。他以皇甫村為參照,創作出了《種谷記》、《銅墻鐵壁》等深受讀者喜歡的作品,又結合自身經歷完成了史詩般的長篇小說《創業史》。《創業史》以皇甫村村民為原型,成功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情感豐富、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可以說是柳青文學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柳青去世后,根據他的遺志,其骨灰被安葬在皇甫村神河塬邊。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高度贊揚了柳青的創作精神。皇甫村也因此迎來了眾多來此探訪柳青精神、一睹皇甫風采的文人志士。
新時代下的文明村莊
千年風雨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歷史饋贈給皇甫村的禮物,而新的時代則帶給皇甫村全新的發展機遇。近年來,在上級部門的領導下,村兩委緊抓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大力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皇甫村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兩委會實施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硬化村內道路,使有人的地方就有路;完成農網低壓線路改造;為村民打308米深的水井,鋪設管道2萬多米,徹底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在“建設新農村”的號召下,村里大力整治村容村貌,街道兩邊的垃圾堆、土廁所也永久性地退出皇甫村的歷史。全村村民愛文明、講文明,文明之花處處開遍。
兩委會還特別注重精神文明建設。每年舉辦的秧歌大賽、健身舞大賽,讓村民在繁重的農活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悅、身體上的放松。2014年,村內舉辦了“皇甫村文化藝術節”,藝術節上鑼鼓聲天、熱鬧非凡。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皇甫鼓樂”則是藝術節的重頭戲。有資料記載,皇姑寺和養年宮的主人薨去后,為其演奏鼓樂的樂師,一部分被召回宮廷,也有不少人留了下來,引河汲取,耕耘自養,成了皇甫村最早的村民。這些由樂師蛻化出來的村民,是不會把他們的笙管扔到滈河里的,農暇吹弄,用來放飛耕耘的疲憊和缺柴少米的酸辛,這被稱作皇甫村最早的鼓樂。鼓樂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更是村民精神寄托之所在,村內特別注重和保護“皇甫鼓樂”的傳承,使其繼續滋養村民的心靈。
皇甫村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復制的文化遺產,皇甫人在這巨大的光環下,緊跟上級黨和政府的指示,全力創建美麗鄉村、文明皇甫。我們堅信,皇甫將會成為歷史星空中一顆璀璨的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