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中央紅軍經過兩年艱苦卓絕的歷程,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取得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勝利。長征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難以取代的意義,當年在被動的弱勢的不利環境下,在絕地想要逢生十分困難的條件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隊伍踏上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偉大長征之路,扭轉了局勢,盤活了大局,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新生提供了機會。
如今,長征勝利已經80周年,但長征精神卻依然影響著我們一代代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說起長征精神,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那不畏艱難險阻的勇氣。倘使我們沒有這一份勇氣,沒有“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堅定信念,我們的歷史或許將會被改變。
回顧幾十年來我國農村的改革發展歷程,也像經歷了一場艱難而偉大的長征。從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承包經營、稅費改革、大學生村官制度、新農村建設等,這一系列改革的推行并非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萬千曲折。我們經歷了解放前的一窮二白,扛過了3年自然災害期間的艱苦,挺過了文革期間的動蕩,實現了改革開放后的農村大地萬象復蘇,農村各項工作全面推進。如今,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的新農村美好愿望正一步步成為現實……但我們必須認識到,農村建設還有很長很艱辛的路要走,我們的農村建設還將走在新的“長征”路上。
歲月的年輪沉淀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80年的風雨歲月,80年的風雨兼程,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恒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創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奧運精神等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精神的延續與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長征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注腳,成為中華民族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征,成為中華民族發奮圖強、堅韌不拔、戰勝一切困難的支柱。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用長征精神不斷鞭策自己,發揚長征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攻克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一個個“堡壘”。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