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彭州軍樂鎮,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巴蜀美食“軍屯鍋魁”的故鄉。如果您知道軍樂鎮的銀定社區,您一定會更加愛上這個地方。銀定新區以災后重建為契機,牢牢抓住成都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機遇,充分運用“131N”基層治理機制建設的有效成果,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農村新型社區治理的新路子。
占地106畝的銀定新區屬于震后統規統建農民集中居住小區,2010年6月受災群眾入住后,面對熟人意識比較濃厚、散居生活已成習慣,但參與村級治理已有一定基礎的居民,銀定村采取“村區相融,共同管理”向“管理規約+居民自治”過渡的方式,破解了農民集中居住小區社會管理難題。“村區相融,共同管理”,就是借力銀定村推行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的方式方法,借鑒城市社區的有益做法,以入住村為單位,按照入住戶數的多少,推選產生新區居民代表和議事會成員,融入到銀定村村民代表和村民議事會統一管理、統一參與議事,涉及新區居民的事項,由村委會按統一要求落實,讓入住居民感受自己不會因遷居受歧視,不會因不是本村人而不能享受公共服務待遇,不會因戶籍不在銀定村而出現辦事難等問題,樹立起了居民安心生活、長久定居的信心。
銀定農民集中安置新型社區積極探索和創新基層治理農民安置小區的新模式,充分發揮群眾主體、政府引導,構建和諧新型社區,把新型社區的溫暖播進小區住戶心田,配置有文化中心廣場、讀書室、文體健身中心、便民超市、醫務室等市政基礎設施。生活在飛花逐翠、清新明媚的人文生態環境里,居民們顯得很有歸屬感和舒適感。
庹世莊是原來軍樂鎮朝陽社區的農民,一家五口人,以前住的是傳統的農村院落,出門就是“水泥路”,居住的環境一般。現在,庹世莊住的是175平方米的躍層式小別墅,水電氣三通。庹世莊一臉幸福地說:“我們現在也是大城市的人,有寬敞的廣場供大家跳舞,大車小車都有自定車位,自行車摩托車有車棚,還安裝了天網,和城里的高檔小區沒有什么兩樣。”說罷,庹大哥還硬拉著記者參觀他家。庹家剛剛裝修一新,高朋滿座。“我的家變‘小別墅’,院子變‘現代化社區’,現在生活硬是180度大轉變。在這么舒適安逸的條件里,我很滿足了!”庹世莊說。
銀定新區從2015年起實施基礎設施上臺階計劃,鞏固“1+13”公共服務項目的基礎上,落實了基礎設施完善計劃、文體設施提升計劃、居住生活保障計劃,一是實現了互聯網入戶工程,新區互聯網通達率達100%;更新新區道路路旁綠化樹種,擴大綠化草坪面積,新建路天休閑茶園1個。新區文化設施配置齊全到位,新開設了新區書屋,完善了體育健身設施,添置了“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和“遵德守禮”提示牌。
寬敞的新區,漂亮的文體設施,“村級組織+小區自治”的小區管理新模式讓銀定村民過上了不亞于大城市居民的幸福生活,新區各類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化解,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落實服務率達100%,群眾滿意率達97%以上,真正是“快樂的銀定,快樂的家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