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國新農村建設進行得如火如荼,尤其是鄉村旅游更是迎來了全新的爆發期,各地鄉村旅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對于新農村建設無疑是一個好現象,但也存在著建筑風貌趨于雷同、景區項目設置大同小異、持續運作能力薄弱、村民的收入提高有限等諸多問題,通常這樣的情況被稱之為千村一面,這些問題已經迫切地需要進行解決。
政村游投運,五大維度是破局根本
目前鄉村旅游千村一面的發展現狀,很容易讓人將其與前幾年房地產市場最火爆的狀況聯系起來,誰的房子賣得火,一大票地產商爭相模仿抄襲,然而最終的結局呢,火的依舊火,賣不動的照樣賣不動。
當然并非所有的鄉村旅游項目都會遇見千村一面的困境,如烏鎮和良渚就發展很成功,它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在打造的過程當中,從一開始便在政府、投資、運營、村民、游客五個維度上形成了一個良性的、閉合的圓,它們之間各司其職、相互促進,相互推動與監督,在最開始的概念規劃環節就很大程度避免了千村一面的形成,同時在后期的建設、投資以及運營環節更是對各個方面進行精準的把控,徹底形成了自身不可復制的特色。任何一個項目的成功運作都與這五大部分密切相關的,五大維度良性合作的模式,是目前最佳的破局根本所在。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決策長遠、持續發展——是政府必須堅持的破局準則
一個村落要發展自身的旅游業,是大勢所趨,也是民生所望,是事關一方生靈的生存與發展的大計。但目前很多基層政府在鄉村旅游的打造上,即是決策者,又是執行者,這其實不利于鄉村旅游發展。
然而可喜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政府領導已經意識到這一不利因素,而且在挖掘自身資源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比較好的思考模式,會引入專業的公司來進行規劃以及過程的監管,這是一種好的趨勢。對于鄉村旅游的開發,政府首先應該持有最基本的客觀原則,也就是對自身資源準確客觀的理解,不能因為別人做的好就跟風,必須在對自身資源進行精準挖掘的基礎上輔以專業公司與其他的資源來進行擴容,做大做強。
所以政府在鄉村旅游發展上,應該將執行的權限下放給專業的機構,在過程中以引導者的姿態,用客觀的眼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決策長遠、持續發展”為基礎的姿態與理念,進行鄉村旅游的整體規劃方向把控。
專人專事,資源深挖,特色打造,規劃深入——是專業機構的破局宗旨
破局伊始,規劃先行。任何鄉村旅游項目的打造,首先必須進行整體概念的規劃,從一開始就保證方向的正確性,這一方面必須提倡“專人專事、資源深挖”。以專人專事為基礎,在政府與政策的引導下去落實執行,對自身資源進行深度挖掘。以西昌冕寧漫水灣為例,當時當地政府提出以休閑養生為整體鄉村旅游打造思路,因為當地陽光充足、水系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污染少空氣好,而且年平均溫度比西昌城區要低3-4℃,非常適合休閑與養生。但休閑養生是一個大命題,且全國雷同項目很多,經過專業機構深入論證后,對政府命題進行了完善,使其更符合當地特色,更具備長遠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自我造血功能。
投資理性,切忌盲目,科學論證,重視分析——是投資商投資破局首要思路
鄉村旅游當中,投資方是關鍵,但必須杜絕項目的盲目上馬,求大求全。投資方在投入大量的資金后,沒有獲得相應的回報與投資方的盲目性有很大關系,鄉村旅游投資已經成為了熱點,但是很多投資方缺乏一個完整的開發理念,只是看重當地自然資源優勢或人文價值,并沒有進行綜合性的評估以及深挖。對投資商來說,鄉村旅游的投資一定也要經過合理的測算,并根據當地以及周邊情況系統性的打造和運作,在過程中一定先找好盈利點,這些盈利點必須形成一個良性的閉合的圓,方能保障鄉村旅游投資的持續周期。
依托城市,根植農村,先進模式,引入借鑒——是鄉村旅游破局的原則
鄉村旅游的發展,不能脫離城市,因此在城市發展當中的先進理念必然可以對鄉村旅游有所借鑒。對于我國鄉村旅游來說,城市商業發展的模式是最好的一個參照物,一定要把在城市里先進的理念,運用到我國的農村中來,只有這樣我們做出來的鄉村旅游才會杜絕千村一面情況的出現。
鄉村旅游的發展,同樣必須根植于農村本身,不能脫離其存在,現在的鄉村旅游的復合型態勢已經非常明顯,因此無論是投資方還是政府,都必須在政策的深度理解基礎上,做到以下的兩點:一是對當地資源以及周邊環線的所有鄉村資源進行深度摸底;二是一定要考慮到村民的增收問題,讓當地村民形成多元化收入結構。這樣方能保證投資方的資金能夠運用到位,還能讓村民主動參與,鄉村旅游才具有可持續的生命力。
村民增收,農業增效,結構多元,持續發展——是鄉村旅游破局的核心問題
鄉村旅游的發展當中,村民的收益問題以及參與度是我們在做鄉村旅游規劃與定位時,必須前置考慮的核心問題,如果對于一個村落的村民數量與結構上不做了解和經濟收益的摸底,是沒有辦法保證村民在鄉村旅游打造上獲得真實的收益。另外一定要考慮到村民收入渠道的循環性和多樣性,給農民創造更多的增收渠道與方式,讓村民的增收滿足各個年齡段,才能真正獲得農民對鄉村旅游開發的大力支持與參與,實現千村一面的破局。
村民參與,培訓引導,信息植入,以點帶面——是鄉村旅游破局的重要手段
鄉村旅游當中,村民的作用至關重要,但是從傳統的農耕到旅游服務轉化的過程當中,村民要做的很多,如語言、技能、服務水平等方面的加強。但是農民的培訓引導很難執行,必須借助政府的力量以及經濟手段去引導村民參與,一旦取得成效之后,整個村落將煥發出全新的生命活力。
對于村民的引導是一個系統而長期的工程,在這個引導的過程當中不僅是政府的行政要求,還必須讓農民自發地參與到學習和培訓當中來。依靠旅游的發展刺激農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具體的執行過程當中讓村民能夠感受到切實的利益,才能真正吸引他們自發地參與到引導工作當中來。除此之外,政府和投資商的新理念引入也很重要,通過新理念讓村民看到我國新農村發展的方向在哪里,加大村民之間的信息共享,快速縮小與城市之間差距。
運營為先,軟硬齊進,服務為魂,營銷為根——是鄉村旅游破局的必然趨勢
任何鄉村旅游的發展都離不開運營,它是直接關系到一個鄉村旅游項目能否最終取得成功的關鍵,在鄉村旅游的項目中運營方應該從兩個維度去考慮:一是硬件的維護與打造上,一定要考慮到硬件必須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現在鄉村旅游在業態的引進上,單一化趨勢十分明顯,很難找到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在硬件業態的組合上面,運營方一定要去深度理解當地的資源,甚至要多元化挖掘,如云南易門的項目,除了他們早已深入民心的野生菌之外,還要挖掘出當地具有特點而且已經快失傳的彝族刺繡,古法烤制的手工煙絲,甚至包括民間匠師口口相傳的菌酒秘法釀造工藝,針對這些深挖的物產以及人文資源,以全新業態組合的方式賦予它更多的特色內容,使社會對易門的認知更加豐富與立體,讓更多的旅游者在易門體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二是關于軟性建設,除了要提高一些服務的規格和檔次以外,還應該在當地增設很多具有民族文化和現代人審美的一些服務。之前在全國有名的映像打造文化就是典型的軟性服務的正面教材,
此外,還應該著重對于營銷的理解,任何一個商品的銷售與推廣都必須具備完備的營銷系統,如果沒有,就會出現“養在深閨無人識”的狀態。要建立符合鄉村旅游的針對性營銷推廣模式。
吸引客來,客戶滿意,形成口碑,擴大傳播——是鄉村旅游破局的關鍵所在
客戶是所有商品的終端受眾,也是經濟效益產生的根源,只有客來滿意,才能產生穩定而持續的發展。但是如何吸引客來,就必須考慮到項目的實際情況,不能盲目。首先是不能貪大貪全,其次是一定要深度理解客戶的需求,比如當年麗江就以艷遇為噱頭,深深抓住了一幫消費群體的到來,同時通過自身特色的強大說服能力,最終將這個正面的口碑無限放大,使得游客以滾雪球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快速地增長。
要持續形成游客穩定的滾動性地來訪,一定要讓客戶自己去傳播。我們說的傳播是讓他能夠在與朋友聊天的時候,準確地用那么幾句話描述出特色,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這就要求鄉村旅游打造自己的核心產品,加大對這方面的宣傳,確保游客能在離開景區之后,還能對我們產生高度的評價,至于游客怎么來,這必須依靠對當地資源的深挖與推廣;游客怎么講,這必須要讓核心資源給予游客最深刻的印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