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古城村隸屬于北戴河區戴河鎮,位于戴河鎮南部,西臨戴河,海北路南北穿村而過。全村現有農戶441戶,人口1012人,黨員74人,農用地面積773畝。
近年來,西古城村在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共同努力下,強力推進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實現了村莊環境美麗、生態宜居、產業增收、文化繁榮、家庭美滿、文明幸福的新景象,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萬元。富裕文明和諧的西古城也被冠以河北省文明村、河北省美麗鄉村、河北省幸福鄉村等諸多稱號。
一、開展庭院綠化活動,提升綠化水平改善環境
按照“栽足四旁、栽滿庭院、墻體綠化、見縫插綠”的具體要求,積極開展綠滿戴河庭院專項行動,開展農村庭院擴綠增綠活動,大幅提升農村綠量水平。
(一)環村林帶建設。在村莊東側新建5000延長米的環村林帶,閉合率達92% ;新栽植柳樹、法桐、楊樹等樹木1萬余棵,新增綠地3萬多平方米,村莊綠化面積達320畝,村莊整體綠化覆蓋率達41% 。環村林帶,全部選用優質壯苗造林,成活率100% ,樹木長勢良好。并已經形成健全的管護制度,配備專職人員管護,責任落實到位。
(二)墻體立體綠化。以民宿外立面墻體和樓區車庫屋頂為重點,推廣立體綠化、垂直綠化。在民宿外立面墻體種植薔薇、爬山虎、葫蘆等爬藤類植物。在樓區車庫頂栽種經濟作物、宿根花卉、爬藤類植物,讓爬藤植物順墻體而下,形成“綠色瀑布”。即保證綠化面積和綠化效果,又節約了土地資源。
(三)道路兩側綠化。在入村道路兩旁栽種法桐、泡桐、楊樹等樹木,并在樹木間隙種植花灌木和連翹、三角梅等花卉苗圃。全村主次干道兩旁、農戶房前屋后、村莊內空閑地等全部進行了綠化。
(四)庭院綠化。組織全村民宿按照“八小工程”(小菜園、小養殖、小書房、小歌廳、小廚房、小樂園、小賣店、小導游)的要求,在院內種植牽牛花、海棠花、三角梅等多種花卉,黃瓜、生菜、西紅柿等蔬菜,院外種植薔薇等藤蔓類植物,使爬藤類植物爬滿墻體,形成了春季花香、秋季果香的綠化美化新農家。
二、搭建村企共建平臺,實現資源整合互惠雙贏
近年來,西古城村與集發公司深入開展“村企共建”,成立了村企黨總支,促進了村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聯合化發展路徑確定村域產業定位。西古城村緊鄰集發觀光園,具有發展旅游的獨特優勢。村企共建過程中,集發公司利用資金、產業、技術等優勢資源,先期墊資幫助村莊規劃和建設。村里將土地租給集發公司搞觀光旅游,解決村民就業,并依托集發觀光園大力發展民宿產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二)互惠化管理政策推動共建逐步深入。對入住西古城村民宿的游客,到集發觀光園旅游實行第一天半價入園,第二天、第三天免費入園的優惠。7至10月份,村里與觀光園共同舉辦文化夜市,不僅滿足了游客夜間購物、娛樂、餐飲、休閑需求,還提高了村民攤位經營收入。此外,村里各項宣傳和觀光園整體宣傳融為一體,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村企利用村民中心舉辦各種會議和培訓,使村民和公司員工一起學習,共同提高。
(三)企業化管理模式引領農村文明鄉風。村莊引入了企業管理模式,建立了“金字塔”式管理服務機制,推出了“陽光村務工程”。村莊創新實施了“三四五工程”,即“室內三化、門前四化和庭院五化”,村里按百分制每月下戶考核打分,年底進行以獎代補。各項服務措施的有效落實,有效促進了文明鄉風的形成。
三、積極開展群防群治,促進鄉村和諧治安穩定
按照市區公安政法部門關于反恐防暴工作的具體要求,村里采取“一個動員、兩個聯動”的方式做好群防群治工作。一個動員:向每家每戶下發了反恐防暴方面的口袋書和聯系卡,并檢查應知應會情況;召開全村黨員、村民代表、民宿經營戶、巡邏隊員四個層面的動員培訓會;在村莊各個路口主要街道張貼和繪制了反恐防暴宣傳標語;依靠各個協會組織每天的活動,教育村民提高綜合防范意識。兩個聯動(警民聯動、全民聯動):警民聯動:發揮派出所在村里設立的警務活動室的作用,群防群治工作做到“橫向到底,縱向到邊”;協助派出所建立了網格長、聯防隊、群防隊三級網格化群防組織,制定了網格化管理制度,由村書記帶頭擔任網格長,實行逐級負責制,并獎罰落實。全民聯動:在村里各主要街道安裝了32個監控探頭,并成立20多人的聯防隊、群防隊組織,能在第一時間掌握陌生人進村情況,真正讓嫌疑人“進不來、藏不住、搞不成、逃不掉”;全村所有民宿,全部實行身份證上傳識別與派出所聯網制,并制定了獎罰制度,確保不漏一人,不放過一個可疑者,做到平安西古城,村民安居樂業。
四、扶持壯大民宿產業,實現村民收入不斷攀高
多年來的實踐證明,西古城村開辟、扶持壯大民宿產業道路是正確的,它不僅能推動村民收益逐年攀升,還能與村莊建設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民宿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達到10家。同年,借助全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契機,該村科學規劃,集中新建民宿42戶,為村民持續增收致富打下堅實基礎。預計3年后民宿將達到150家,全村每年可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000余萬元。西古城村在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的過程中,強力打造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鄉村品牌。找準了“村企共建”的路子,明確了村民“住得美、過得富”目標,通過發展民宿產業,實現了村與企的互惠,也實現了農村面貌與農村經濟的雙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